天天看點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接着上一次的前四個步驟→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第七屆GIS技能大賽解題)上

我們這次來做後面的三個步驟(文末可擷取練習資料)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題目要求:資料處理(100分)

  1. 對遙感影像進行預處理: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出與2015年土地利用資料(class2015.tif)相同的影像區域。(15分)
  2. 使用最大似然法監督分類對影像分類,分為5種地物類别:林地,耕地,裸地,建築物等不透水面,水(請使用提供的矢量資料“訓練樣本2010”作為訓練樣本)。(15分)
  3. 對分類後的結果的邊界進行一定的平滑處理,并消除如下圖所示像元個數小于5個像元的獨立區域,用周圍的像元值來代替。(15分)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4. 使用GPS采集了一些點并生成了表格(點位置.txt),需要知道這些點對應于class2015.tif資料中的地物類别。(10分)
  5. 提取出2010年是林地/耕地,并且2015年變為建築用地的區域。(10分)
  6. 計算2010年到2015年土地利用轉移矩陣。(15分)
  7. 在地圖上展現出2010年到2015年用地類型是如何變化的,制圖并儲存為jpg格式。(20分)

那麼上次我們已經完成了前4個步驟,這一篇我們完成剩餘的3個步驟。

還記得上次的步驟嗎?我們先回顧一下,把前4個步驟的結果都再貼出一下: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那之是以把接下來的567放在一起來做呢,其實是因為大家可以觀察到,這其實相當于一個步驟,那就是土地利用轉移矩陣的制作,那其實這個東西在我們做作業或者做科研中都是經常碰到的比較基礎的工作,這裡呢我們就示範一下,也相當于跟大家探讨一下土地利用轉移矩陣的制作了,其實這個有好幾種方法,我們先講第一種,那就是在ArcGIS中使用相交工具:

5&6 使用相交前,我們首先需要将栅格轉為矢量,因為矢量工具是針對矢量資料,我們做出來的class2010和初始給我們的class2015都是栅格資料: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依次将class2010和class2015都轉為矢量資料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相交了,但是首先我們需要檢視兩個矢量資料的屬性表,確定他們都有一個土地類型的字段,如果沒有,你用12345來代替土地類型也可以,但是一定要自己記清楚哦~

接着我們就來到了土地利用轉移矩陣的制作了,因為當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制作完成,我們自然可以快速地提取出2010年是林地/耕地,并且2015年變為建築用地的區域了: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最終我們得到名為LUCC的土地利用轉移矩陣矢量圖層,我們打開屬性表觀察,位于前面的類型是2010類型,位于後面的類型是2015類型: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

那麼很簡單的,此時我們先提取出第五步要求的2010年是林地/耕地,并且2015年變為建築用地的區域,按屬性選擇,然後導出為“耕林至建築”:

  • END -
    波段合成,去除黑邊并提取土地利用資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