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頻道
家
部落格
學院
貴賓
應用程式
對話
下載下傳
推薦頻道
論壇
活動
招聘
特殊
打開 CSDN 應用程式
版權所有 © 1999-2020, CSDN.NET, 保留所有權利
搜尋部落格文章/文章/使用者
登入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原創的
2011-04-04
海洋181
代碼年齡為 12 歲
關注
傳奇證券投資者巴菲特的投資理念:5加12加8加2
巴菲特是全球傳奇證券投資者,憑借獨特、簡潔的投資理念和政策,投資可口可樂、吉列、所羅門兄弟投資銀行、通用電氣等知名公司股票,可轉換證券取得巨大成功。以下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赢家低語:5 加 12 加 8 加 2
柱線方法可以概括為5種投資邏輯,12種投資點,8種選股标準和2種投資方法。
5 種投資邏輯
1.因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經營者,我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因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投資者,是以我成為一個好的經營者。
2.一個好的企業比一個好的價格更重要。
3.終生追求消費者壟斷。
4、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真實價值。
5.沒有時間擺脫最好的公司。
12個投資點
1.利用市場的愚蠢,定期投資。
2.投标價格決定了回報率,即使是長期投資。
3、利潤的複合增長和交易費用稅的避稅,使投資者受益匪淺。
4. 我不在乎一家公司在未來一年能賺多少錢,它隻關心它在未來5到10年内能賺多少錢。
5. 隻投資于未來收益确定性高的公司。
6. 通貨膨脹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
7.價值與成長型投資理念相關;價值是投資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而增長隻是一個用于确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 投資者的财務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成正比。
9." 安全邊際"通過兩種方式幫助您進行投資:首先,通過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通過實作相對較高的股本回報率。
10. 擁有一隻股票并期望它在下周上漲是愚蠢的。
11. 即使美聯儲主席秘密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币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行動。
12.忽略股市的起伏,不要擔心經濟形勢的變化,不要相信任何預測,不要接受任何内幕消息,隻要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買入價格。
8項投資标準
1.必須是消費者壟斷。
2.産品簡單,易懂,前景廣闊。
3.有穩定的業務曆史。
4、理性忠誠的經營者始終把股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5. 金融穩定關鍵。
6.營運效率高,回報好。
7.資本支出低,自由現金流充裕。
8.價格合理。
2種投資方式
1.卡挖洞,終身持有,每年檢查以下數字一次:A.初始股本回報率;營業利潤率;負債水準;資本支出;現金流量。
2. 當市場高估持股價格時,也可以考慮短期套利。
從某種意義上說,卡片挖洞和終身持有是巴基斯坦方法中最獨特的部分。這也是最令人着迷的部分。
長期制勝法寶:遠離市場
對巴基斯坦方法的深入研究将揭示,影響其最終成功的投資決策,雖然"尚未反映在市場上的資訊"确實是開放的,并且對那裡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沒有内幕消息,也沒有花錢。好運氣就像一個學術隐喻:當有1000隻猴子扔硬币時,人們總是扔出一個正數。但這并不能解釋投資競賽中的數千名投資者,僅巴菲特就連續第32年赢得市場。
事實上,巴菲特的成功取決于一套不同的投資理念,不同的投資理念和邏輯,不同的投資技巧。在看似簡單的操作方法背後,你居然可以了解出深刻的真理,而且簡單到足以讓任何人利用。巴菲特曾表示,他對華爾街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的非理性行為感到困惑。也許在市場上的人,做不到自己。于是他最終離開了紐約,躲藏在中西部的一個小鎮上,他遠離了市場,結果他打敗了市場。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中,巴菲特式投資的六大要素,稱其神秘之處在于他簡單有效的投資方式。
巴菲特的投資風格有哪些要素?文章列出了6點供投資者參考:
首先,賺錢而不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規則是不賠錢;因為如果你投資一美元,損失50美分,你隻剩下一半的錢,除非你得到100%的收益,否則你可以回到你開始的地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是1965年至2006年間的三次低迷的市場,當時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隻虧損了一年(2001年)。
第二,不要被收益所欺騙
巴菲特更喜歡通過股本回報率來衡量企業盈利。股本回報率除以公司的淨收入除以股東權益,股東權益衡量公司的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回報率應不低于15%。可口可樂的股本回報率超過30%,美國運通的股本回報率為37%。
三、視未來為主
巴菲特被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意識到公司是否有美好的未來,以及它是否能在未來25年内繼續取得成功。巴菲特經常說,如果你透過窗戶向前看,你就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的一種方法是計算公司預期的未來現金收入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内在價值的方式。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并以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可以構成對競争對手的巨大"壁壘"
巴菲特預測了未來的風險,他傾向于那些對競争對手構成巨大"經濟障礙"的公司。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投資的公司必須擁有獨家進入産品或市場的機會。例如,可口可樂從不缺少競争對手。但巴菲特一直在尋找具有長期競争優勢的公司,并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
巴菲特在1990年代末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是,他沒有看到一家具有足夠長期競争優勢的公司。
五、下注大賭注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本質上是保守的。但巴菲特不是。他在股市的620億美元投資集中在45隻股票上。他的投資政策甚至比這更激進。排名前10位的股票占他投資組合的90%。"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晨星(Morningstar)進階股票分析師賈斯汀·富勒(Justin Fuller)表示。不要猶豫,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在你最喜歡的投資者身上呢?"
6. 要有耐心
如果你在股市中轉手,你可能會錯過。巴菲特的原則是:在有好的投資者出售之前,不要頻繁轉手。
巴菲特經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的話:"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的球才能打球。"如果他沒有一個好的投資者,他甯願有現金。根據晨星(Morningstar)的資料,現金占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比例的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的投資比例為4%。
"我們的重點是試圖找到在未來10年,15年或20年内通常可預測的公司,"巴菲特說。這被稱為巴菲特能力原理,巴菲特遠離那些無法把握能力的人投資品種。巴菲特還是這樣,我們普通投資者能說看到新能源,看到新技術能預測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國内市場到了今天的地步,有多少人覺得高無敵的寒意,害怕。有多少人在猶豫"買或賣"。這些都是基于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思考。因為我們的市場隻運作了十多年,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市場幾十年的曆史,股市不斷周期性地突破,新高不斷創新,是以如果你投資指數的時間更長,你就不會被設定。但對于一家特定的上市公司來說,它可能會在幾年内消失,而在中國,很多公司的壽命較短,是以公司的個人風險其實是最大的。
巴菲特投資于那些以與5年甚至10年前大緻相同的方式開展業務的公司。據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财富》财富500強企業中隻有25家能夠達到卓越的雙重标準:連續10年股東權益平均回報率為20%,一年不低于15%。這些超級明星公司也是股市中的超級明星。這些公司10年前通過持續的盈利增長而獲得的競争優勢,無疑可以相信,在未來,它們的增長能力将進一步提高。"我喜歡的是一個不需要管理就能賺很多錢的行業,"巴菲特說。"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和《華盛頓郵報》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可口可樂和吉列刀片是長期以來一直具有競争力的公司的長期觀察。
巴菲特對1998年網際網路公司投資的評價是,他不是網絡股專家,當時他以為自己看不到行業的發展前景,而通過網際網路泡沫的洗禮,巴菲特慢慢認識到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并同意新興産業的新經濟時代開始進入收獲期, 一直值得投資,是以不熟悉确實還需要動态的考慮和觀察。當每個人都不能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工作時,電腦行業就是傳統行業。
股指已經到了現在無法判斷最高點在哪裡的地步,但投資者應該離開股指的麻煩來研究他們研究公司的能力,因為好的公司即使系統性風險下降,最終也會走向更高的價格,而錯誤的公司如果設定的可能是幾年後, 血已經消失了。
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的高壓、集中持股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領域,如金融、消費品、媒體等,而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吉利刀片、富國銀行都是日用品。這些經驗值得向價值投資者學習。
巴菲特的第一個大牛市是在他決定退出股市時。
1968年,美國股票交易達到瘋狂水準,平均每日成交量為1300萬股,比1967年的紀錄高出30%。有史以來第一次,證券交易所被大量買賣檔案所淹沒。它持續了這麼多天。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攀升至990點,1969年升至1000點以上。
1969年5月,他擔心自己陷入了不幸的痛苦之中,也擔心利潤會流失,他終于下定決心,做出了解散自己的私募股權基金的非凡決定。當市場處于牛市的高峰期時,他宣布退出:"我無法适應這種市場環境,我不想嘗試玩一款我不了解的遊戲,損害我的體面表現。"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到1970年5月,證券交易所的平均股價比1969年初下降了50%。
巴菲特的第二個大牛市,他的選擇是賣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國股市又是一個牛市,股價大幅上漲。當時,幾乎所有的投資基金都集中在一組備受矚目的成長型股票上,如施樂、柯達、寶麗來、雅芳和德州儀器,這些股票被稱為"美麗的50股",其平均市盈率上升到天文數字的80倍。
因為股價太高,巴菲特買不到股價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惱。1972年,當伯克希爾擁有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組合時,巴菲特出售了大量股票,隻剩下16%的資金投資于股票,84%投資于債券。
1973年,"美麗50"股價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持續下跌,市場步履蹒跚。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價值減半。
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暴跌至580點,幾乎每隻美國股票都以個位數交易,這在華爾街是罕見的,沒有人想繼續持有股票,每個人都在賣出。
巴菲特在市場的陰霾中大聲歡呼。"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來到我女兒的國家,"他告訴福布斯。現在是投資的時候了。"
巴菲特上一次觸及牛市是在1999年,當時标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1%,而巴菲特下跌了20%,不僅輸給了市場,還下跌了41%,這是他40多年來最糟糕的一年。
從1995年到1999年,美國股市上漲了近150%,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牛市。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網際網路和高科技股的激增。另一方面,巴菲特拒絕投資高科技股票,并繼續持有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和吉列等傳統行業公司的堅定股份,隻是在1999年的牛市高峰期輸了。
但巴菲特對此無動于衷:"我們的股票投資組合在1999年幾乎沒有動搖。盡管今年我們的幾家庫存股公司的結果令人失望,但我們仍然相信這些公司具有非常強大的競争優勢,可以長期維持,這一特征保證了良好的長期投資業績。偶爾,芒格和我相信我們可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有長期可持續的競争優勢。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至少不能100%确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不投資高科技股票。雖然我們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将改變整個社會的普遍看法。但我們在投資中根本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哪些公司在高科技行業中擁有真正長期可持續的競争優勢。"
在1999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指責巴菲特,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表示,巴菲特的投資政策已經過時,但巴菲特仍然無動于衷。
事實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86年的報告中清楚地表達了他對牛市的看法:"還有什麼比參與牛市更令人興奮的了,因為牛市中股東的回報與公司自身緩慢增長的表現完全脫節。然而,不幸的是,股票價格不能無限期地超過公司本身的價值。事實上,由于股東買賣頻繁,承擔投資管理成本,其整體投資回報率必須長期低于其擁有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果美國公司總體上實作約12%的年淨資産回報率,投資者的最終回報率将低得多。牛市可以使數學定律變暗,但不能廢除它們。"
事實證明,巴菲特是對的。在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美國股市分别下跌了9.1%、11.9%和22.1%,是巴菲特同期上漲30%以上表現的一半多。
人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長期願景,他們不得不承認,從長遠來看,價值投資政策可以擊敗市場。
因為牛市不能持久,太高的股價勢必最終會恢複價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應對牛市,請記住巴菲特獨特的投資信條:"當别人貪婪時恐懼,當别人害怕時貪婪。"
-雖然組織是公司形式,但我們将股東視為合作夥伴。
查理·芒格和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将我們的股東視為所有者和合作夥伴,我們是自己的商業夥伴。在我們看來,公司本身并不是資産的最終所有者,它隻是将股東與公司資産聯系起來的管道,股東是公司資産的真正所有者。
-本着以業主為導向的原則,我們自力更生。
大多數公司董事将大部分個人淨資産投入公司。查理和我無法保證我們的營運結果,但我們保證,如果您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無論需要多長時間,我們的财富都會随着您而變化。我們無意通過高薪或股票期權來利用您的便宜。
-我們的長期經濟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股内在業務價值的年均增長。
我們不以規模來衡量伯克希爾的經濟意義或表現。我們的衡量标準是每股增長。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首選是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我們的首選是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産生穩定的現金流,并繼續提供高于市場平均水準的回報。
-我們報告每項重大投資的回報以及重要資料。
由于我們的雙重目标和傳統會計處理方法的限制,傳統的會計方法很難反映真實的經營業績。作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實際上對資料視而不見。但是,我們将向您報告我們控制的每項重大投資的回報,以及我們認為重要的資料。
-賬面業績不會影響我們的營運和資本配置決策。
當目标資産的收購成本相似時,我們更願意購買賬面上沒有反映但能産生2美元回報的資産,而不是反映在賬面上且回報率為1美元的資産。
- 我們很少借錢。
當我們借貸時,我們試圖固定長期利率。與其過度借貸,不如放棄一些機會。查理和我絕不會為了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的額外獎金而犧牲一夜的睡眠。
- 我們不讓股東為管理層的願望買單。
我們不會無視長期經濟規律,以人為操縱的價格收購整個公司。在花錢時,我們和我們一樣小心翼翼地花自己的錢,并權衡如果您直接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多元化投資,您可以獲得的價值。
- 無論意圖多麼高尚,我們相信隻有結果才是考驗。
我們不斷反思公司留存收益的合理性,通過為每一美元的留存收益創造至少1美元的市場價值來測試。到目前為止,我們基本上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我們隻在收成和工資相等的情況下發行普通股。
該規則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發行,不僅适用于并購或公開發行,還包括債轉股、股票期權、可轉換證券等。每隻股票代表公司的一部分,公司屬于您。
-無論價格如何,我們都無意出售伯克希爾擁有的優質資産。
你應該非常清楚,這是我與查理分享的心态,可能會損害我們的财務業績。即使是那些我們認為對我們不利的企業,隻要它們有望産生現金流,并且我們對它們的管理和勞資關系感到滿意,它們也會猶豫是否出售。
-我們将誠實地報告您的結果,突出對估值有積極和消極影響的事件。
我們的原則是用改變主意向你報告我們想知道的真相。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永遠不會打折。
- 我們隻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内讨論證券交易。
雖然我們的戰略是開放的,但好的投資理念也很昂貴,可能會被競争對手收購。同樣,好的産品和企業并購的策劃,同樣必須注意保密性。是以,我們通常不會談論我們的投資理念。
- 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股價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的。
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預計每位伯克希爾股東在持有股票期間将獲得利潤或虧損,與公司每股股票内在價值的上漲或下跌成比例。是以,伯克希爾的股價和内在價值需要保持不變,希望是1:1。
對巴菲特的書《汗牛》(Sweaty Bull)的研究通常從股票投資的角度出發。但也有例外,比如詹姆斯·奧洛林(James O'Loughlin)的《沃倫·巴菲特傳記》(Warren Buffett Biography),它以獨特的視角看待巴菲特受歡迎的上司人資本經理。特别是在揭示巴菲特模型的過程中,對強制力和能力範圍的研究發人深省。
令人驚訝的是,O'Loughlin說,所謂的巴菲特模式應該是失敗的。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他是如何把這樣一個失敗的模式變成一個成功的模式的?"
實體定律表明,大黃蜂根本無法飛行,因為它們的翅膀太小,扇動太快,無法産生足夠的推力來産生所需的升力。伯克希爾也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表現不佳,因為經驗表明,保險業隻是在理論上具有吸引力,高度多元化的公司效率極低,拼湊出一大堆與并購毫無共同之處的公司是瘋狂的,将公司的所有現金再投資是危險的, 經理人互相争鬥是危險的,在公司目标回報率高的時候持有現金和其他低回報資産是固定的負擔。但就像大黃蜂一樣,伯克希爾不僅飛了起來,而且表現得非常好。
O'Loughlin令人信服地解開了這個謎團。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巴菲特明白,當人們應該遵循的行為規範是從内心而不是自上而下發展起來的,那麼人員管理就會被提升到華為的個人動機上。巴菲特發現,隻有大膽放手,讓他的經理像所有者一樣行事,進而實作老式的管理——什麼都不做,才能實作管理控制。
另一方面,巴菲特将自己視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他的工作是配置設定資源,以便最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他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客觀性,盡量減少主觀性。通過将管理資本領域落實到重要和知識的方面,形成自己的"能力範圍",具有客觀性,大大提高了确定性和決策成功率,形成了有效的資本配置模式。
強制電源
巴菲特的第一股強迫性力量是1961年收購Dempster Mills Manufacturing,他發現很難縮小所有權和管理差距,将自己的利益與經理人的利益結合起來,兩年後他選擇離開 - 出售他的股票。巴菲特犯了他當時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他收購了另一家"雪茄煙頭"公司伯克希爾,因為對紡織業承諾的先入為主的結論使他陷入了一個陷阱,這個陷阱已經困擾了紡織業20年。
後來,在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心态的影響下,"通過分析自己的錯誤并将其與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挑戰聯系起來",巴菲特的看法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不可避免的強制力量在機構中無處不在;巴菲特在以下例子中說明了強制力的作用:(1)正如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那樣,一個系統将始終抵制其目前方向的任何變化;競争對手的行為被愚蠢地模仿。
在徹底弄清楚了脅迫的力量之後,巴菲特試圖将伯克希爾轉變為一家沒有強制權力的公司,拒絕将戰略規劃作為上司手段,確定資本利潤率目标被用來決定他的行動,并激勵關鍵職位的員工,即通過"配置設定資金"來抵制和化解強制力量;并給予巴菲特最大的服從和獎勵。
功能範圍
巴菲特的投資成敗比為99:1。在如此高的成功率背後,"能力範圍"的概念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所謂的"能力範圍"指的是"重要和知識淵博的事情",巴菲特将其比作棒球的"擊球區"。
巴菲特的能力範圍給了他一種控制感,這是人類在面對不确定性時渴望的。一種控制感可以創造出一種安全感,而巴菲特的股東是他的合夥人,再加上安全邊際的保護,伯克希爾基本上沒有債務,所有可以想象的後果都是良性的,這為安全提供了第二保障,促進巴菲特在"打擊區"保持情緒平衡,可以客觀地評估提供給他的機會, 消除不确定性,大大提高命中率,使他在資本管理和長期繁榮方面高于平均水準。
根據O'Loughlin的說法,巴菲特已經根據他的能力開發了一個"三步走"的心理模型:首先,通過識别真相,随之而來的動機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系來确定他所知道的;
第二步通常被忽視,這一步對于確定了解的客觀性和正确性非常重要。牛根生曾經說過,養母對她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你知道,把它颠倒過來;"逆向"難道不是逆向思維和換位思維的過程嗎?
奧洛夫林的一位朋友在讀完這本書的手稿後歎了口氣:"哦,我的上帝,巴菲特什麼都知道!""
巴菲特有這樣一個成功的典範,不是因為天才,而是因為他經曆了作者所說的"了解的爆炸",通過不懈的學習、孜孜不倦的思考和勇敢而堅定的實踐。
富豪榜:揭開中外富豪的富貴生活
在當今的金融世界中,微軟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投資大亨巴菲特(Buffett)是兩位資深上司人中的兩位。他們與華盛頓大學商學院進行了交談,當學生們要求他們談論緻富的方法時,巴菲特說:"這是習慣的力量。"
将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現在每個人的理财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認為"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樣即使某一金融資産風險更大,也不會被抹去。但巴菲特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建議的那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并仔細觀察。
從表面上看,巴菲特似乎與每個人都有分歧,但雙方都沒有錯。因為金融知識并不能把真相放在全世界。例如,巴菲特是國際公認的"股神",他自然有信心持有少量股票。而我們普通投資者由于自身精力充沛和知識的局限性,很難對投資對象進行專業的深入研究,此時分散投資是明智之舉。此外,巴菲特集中投資的政策是基于集中的研究和決策。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多決策的成功率自然低于投資決策的成功率,就好像獨生子女家庭比孩子多的家庭更受照顧,更強大。
業務不熟悉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不熟悉就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就是不做熟悉的股票,是以他總是隻買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是高科技股票。2000年初,當網際網路股票達到頂峰時,巴菲特并沒有買賬。當時人們一緻認為自己落後了,但現在回頭看,網際網路泡沫埋葬了一群瘋狂的投機者,巴菲特再次展現出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赢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做任何投資之前都要仔細研究,他們不了解,想了解之前不要急于決策。例如,現在每個人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我們應該找到一種投資方式。當股市蕭條時,很多人都想投機郵票、外彙、期貨、房地産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事實上,這些管道的風險不一定低于股市,操作難度也比股市高。是以,把錢存入你的儲蓄比在你确定之前盲目投資更安全。
長期投資
有人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隻股票的投資都不少于8年。"短期股市預測是毒藥,應該放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在股市中表現得幼稚的兒童和投資者,"巴菲特說。"
我們看到的是,很多人上上下下,最終隻為經紀人出資,但他們是竹筐裡的水一空的。我們來算一個賬戶,按照巴菲特的下限,一隻股票持倉八年,買賣費用為1.5%。如果在這8年内,每月一次,花費1.5%的成本,12個月的一年将花費18%,8年不算複利,靜态支出也達到144%!不知道,一個驚慌失措,魔鬼往往在細節中。
巴菲特推薦書籍供投資者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賺錢能力讓熱心的投資者羨慕不已,你怎麼能得到哪怕一點點這些神力呢?花時間閱讀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的書可能會有所幫助。
證券分析(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經典之作,專業投資者必讀的書,巴菲特認為,每個投資者都應該讀10遍以上。
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緻力于業餘投資者,巴菲特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書"。
如何選擇成長型股票(費舍爾)。巴菲特稱他的投資政策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利用費舍爾的技能,你可以了解這條線......你可以看到這一點,"他說。有助于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巴菲特緻股東的信:關于股份公司的教程。這本書彙集了巴菲特20多年來寫給股東的信中最好的段落,被巴菲特視為組織其投資理念的一流努力。
傑克·韋爾奇的自傳(傑克·韋爾奇的自傳)是全球第一位首席執行官。它被全球管理者視為"CEO的聖經"。在書中首次提到管理的秘訣:如何在短短20年内将GE從第10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值增長了30倍以上,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多年的成長、成功和經營理念。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層的老虎伍茲,所有的CEO都想追随他。他們跟不上他,但隻要仔細聽他說的話,他們就能離他更近了。"
Win(傑克·韋爾奇著)。巴菲特聲稱"有了赢"就不需要其他管理書籍被誇大了,但這也證明了這本書的分量。《赢》一書,包括下面介紹的"女總統告訴你","影響力"都是思想和例子相結合的叙事方法,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内掌握這些技巧,那麼你隻需要抄襲書中所有粗體的标題,因為那些是作者總結的各種例子, 是以一本厚厚的書,也圍繞着這些内容。但如果你認為這是這本書的精髓,那麼你就錯了,這本書那些真實的例子和作者的人生經曆就是這類書的賣點。技能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但經驗是不同的,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最後,巴菲特這樣總結自己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就是閱讀。巴菲特神聖力量的來源應該來自閱讀。
巴菲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投資成就,根據香港《每日郵報》最近的一篇文章,他的投資業績在三十多年來平均每年增長24%。如果你在1956年給他一萬美元,今天這筆錢将超過1.4億,扣除所有稅收和所有交易成本。
二十多年來,巴菲特主導的投資在28年内一直跑赢标準普爾500指數。不要以為該指數過去的回報率在10%左右,表現優于許多基金;但巴菲特的表現,遠離标準普爾500指數半的增長,是驚人的!這太令人欽佩了!
巴菲特的投資帝國現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每股約75,000美元。很多人以擁有巴菲特股票的身份為象征,每年春天去奧馬哈召開股東大會,以巴菲特的年報作為投資界的"聖經"。是以,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名副其實的股神,才真正屬于他。
與許多知名甚至諾貝爾獎得主的投資理論相比,如随機遊走、有效市場假設和資本定價,股神的投資理論要簡單得多,也更實用,其本質是選好看、看重股票買。然後保持很長時間。
首先,專注于投資:巴菲特的建議是專注于幾家公司,一個合理的數字是十到十五家。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過于分散,就會過于分散,适得其反。
巴菲特認為,重要的是要選擇最好的公司,專注于分析他們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然後購買表現良好的長期公司并專注于他們。至于多元化,這位股神說:"多元化是無知者的自我保護法則,對于那些了解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來說,多元化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選擇價值型股票,不知道永遠不該做什麼:巴菲特的投資業績,在1999/2000年一度落後于市場,當時股神說他不懂科學網,不懂計算機軟體的未來發展,不懂什麼半導體,拒絕購買高科技股票。有人甚至攻擊股神,"老式龍鈴"、"與時俱進"、"風景已久"等評論都用在了畢的身上。
結果,随着科内泡沫的破滅,再次證明了股神是對的,這表明股神隻會購買自己能了解的公司股票。
第三,戰勝魔幻,理性投資:許多研究都指出,決定投資者成敗的關鍵之一是性格。
神的心是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懼和貪婪。經過深入研究和調研,發現買入股票的真正價值,忽略其短期價格波動。因為市場上充斥着非理性的投資者。遠離市場(紐約)是上帝的選擇,這是"旁觀者清理"。巴菲特的理論是:"當别人貪婪時,盡量保持謹慎和恐懼,但當每個人都小心翼翼時,要向前邁進。"事實上,短期股價往往是不合理的。
四、長期持有:選擇好的公司股票,不要随便因為小利多而賣出。隻要公司繼續表現良好,管理穩定,就應該繼續保持。"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業務,你應該立即出售它,因為從長遠來看,丢棄它會讓你有一個更好的業務,"他說。但如果你擁有一股好的公司股票,就不要賣掉它。"
五、拒絕投機:股神從來不相信新聞,堅持獨立思考。他說,即使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秘密告訴他未來的利率走向,他也不會改變任何投資計劃。
六、等待機會進入市場:股神最近總結了自己的投資經驗,指出投資者不需要經常在市場鬧鬼。在探索好股票時,要等到好時機買入才能做出長期持有政策,是以勝算自然很高。
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股市暴跌,使其财富減少了近5萬億美元,占美國國内生産總值的一半。雖然投資者長期以來一直在哭泣,但華爾街有自己的男人。他是沃倫,美國的"股票之神"嗎?巴菲特。
"一隻鳥在手裡比在森林裡一百隻鳥更好!"巴菲特最近在他的旗艦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重申了他的投資理念,引用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諺語。在他看來,金銀是最實用的,把錢押在無利可圖的網際網路公司身上,卻一廂情願地想着發财。
兩年前,巴菲特預測科技網際網路泡沫将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始于去年第二季度,反映了科技股的走勢,現在從5000點的高點跌至2000點的主要心理水準,回到了1998年12月的水準。許多華爾街投資者價值暴跌,但一直堅持投資保險和零售等老牌經濟公司,而控制上市公司的巴菲特去年逆勢而上,賺了33億美元!
巴菲特被美國人視為活生生的财富之神。他的旗艦上市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vestments)在世界上獨一無二。30年來,該公司的平均年利潤占其資本的24%,使其股票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當然,一年多前,當科技股如火如荼地進行時,該公司就黯然失色。當時股市投資者幾乎對科技網絡股瘋狂,但巴菲特不願冒險,甯願與他們擦肩而過,讓海瑟薇的股價大幅走低。去年年初,當華爾街股指創下新高時,海瑟薇的股價觸底反彈,從1998年的每股2,362美元跌至40,000美元,從1999年的1,025美元跌至40,000美元,高于8美元。40,000美元,下跌超過一半。
當時,關于巴菲特的讨論很多,就連他自己在給股東的年度報告中也說過自己過去一年的投資:"就連烏龍偵探魯濱遜(片中的法國低能量偵探)也能一眼看出你的董事長有錯......我的"資産配置"失敗了,最多是叮叮當當。"
但巴菲特不想改變他的投資理念。他認為,高企業利潤是不可持續的,美國長期利率為5。5%,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權益回報率是否将保持在18%至20%是值得懷疑的。他的投資觀點是,他不迷信華爾街,不聽謠言,積極關注價格下跌的股票購買,被稱為"煙驢",不考慮短期收益或損失。他隻選擇了那些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在技術上很難抄襲,并且有良好的盈利記錄。至于那些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的高科技公司,巴菲特一直回避它們,因為他必須避免瘟疫。
巴菲特是一個長期投資者,他的愛好是找到可靠的股票,盡可能便宜地購買它們,盡可能長時間地儲存它們,然後坐下來看着它們的價值一天天增長。1969年,美國在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好,經濟繼續增長,股市上漲。但巴菲特并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好的結果,他的教條之一就是在股市繁榮時保持距離。他縮了回去,找不到他想買的股票。是以,他決定清算公司,并将股份返還給每位股東。他決定休息一下,等待股市下跌。果不其然,到了1970年代初,股市陷入動蕩,華爾街大公司的股票一個接一個地迅速下跌。就在那時,巴菲特開始解雇。他建造了一個新的伯克希爾?海瑟薇,并在幾年内成為可口可樂,吉列,美國運通,迪士尼,華盛頓郵報和許多其他知名美國公司的主要股東。
今天的情況與當年的情況類似。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導緻股市走低,或許給了巴菲特另一個機會,讓他再出一個驚喜。他自己對股東的建議是:"人們,像灰姑娘一樣,總是知道,當午夜來臨時,(汽車和服務員)會變成南瓜和老鼠,但他們不想錯過一場盛大的舞會。他們在那裡呆了太久。現在有或應該有舊的教訓:首先,華爾街出售的是魚和龍的混合物;"
多次赢得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承認自己是"巴菲特的粉絲"。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一位享有"股神"美譽的投資者,目前在财富方面排名世界第二。
盡管美國股市近半年來一直疲軟,新經濟公司頻頻警告,但股神巴菲特仍為其不朽的神話增添了一筆奇妙的句号。巴菲特的旗艦公司表示,第二季度淨利潤增長21%至7.73億美元,因為它收購的公司在過去一年中實作了盈利。
由于巴菲特繼續看好傳統經濟,他的公司在一年内收購了八家公司,包括油漆公司和珠寶公司。巴菲特表示,他的利潤主要來自零售、制造、服務和其他行業的一些并購。
财富故事:從小就投資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從事證券經紀業務,這多少給了巴菲特從小就有一種啟迪。他以11歲時購買城市設施每股38美元的優先股而聞名。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巴菲特年輕的時候,他就渴望變得富有。根據他的傳記,巴菲特在11歲左右宣布,他将長大後變得非常非常富有。六歲時,他賣可口可樂賺了5美分。通常,他會為父親挨家挨戶地賣蘇打水。
七歲的巴菲特因高燒住院。他在病床上用鉛筆在紙上填滿了數字。他告訴護士,這些數字代表了他未來的财富。"現在我沒有多少錢,但總有一天我會變得富有,"他說。我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報紙上。"
小時候,巴菲特喜歡《賺100美元的1000個技巧》這本書。他還聽從了書中的建議,試圖和幾個朋友一個接一個地省錢:清理賽馬場的根部;收集高爾夫球出售,等等。到14歲時,巴菲特本可以在内布拉斯加州一個占地40英畝的農場上投資1,200美元。
不斷學習您的投資技巧
在巴菲特确定他的投資系統之前,他做了技術分析并聽取了内幕消息,就像大多數投資者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巴菲特,他一輩子的年紀還不夠大,不知道自己應該以14倍的市盈率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
當巴菲特未滿20歲時,他也在"股票交易"——他知道老師們持有-T股,通常是藍籌股,并選擇賣空它們。同齡的男孩通常關注體育運動(中國年輕人會第一次買《足球》這樣的報紙),但他确實會看财經版來研究股票圖表。
高中畢業後,巴菲特被說服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但經常花時間研究股票圖表,并在費城證券交易所詢問内幕消息。
如果巴菲特先生繼續研究圖表并要求内幕消息,他可能會破産,或者他仍然是一個散戶投資者。但他并沒有停止學習,他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那裡任教。在哥倫比亞,巴菲特受益于格雷厄姆的蘇格拉底式教學。他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
1957年,著名的投資顧問費舍爾出版了普通股和不尋常的利潤。巴菲特在讀完後親自去找費舍爾,他認為費舍爾的想法令人信服。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他逐漸發展了自己的投資體系。
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巴菲特繼續積累和實踐他的投資理念,書寫了一個精彩的投資神話。
巴菲特的投資傳奇
羅傑·洛文斯坦(Roger Lovinstein)撰寫的《巴菲特傳記》(Buffett Biography)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第一篇文章。蓋茨寫道:"他的笑話令人振奮,他的飲食 - 很多漢堡和可樂 - 太棒了。簡而言之,我是巴菲特的粉絲。"蓋茨真的是巴菲特的粉絲,他對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有着深刻的記憶:以最低的價格購買股票,耐心等待。不要指望做大生意,即使是中等生意,如果便宜,也可以盈利。
記住股市崩盤
1960年代末,華爾街情緒高漲,前所未有的牛市正在興起。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動下,出現了一波合并浪潮。AT&T和Litton等大公司正在擴張。另一方面,一些公司擔心利用市盈率低的公司合并來制造每股收益大幅增長的幻覺。投資公衆被這些幻想蒙蔽了雙眼,并不斷推高股價。雖然巴菲特的聲明不會預測市場走勢,但他提醒自己,當他辦公室的牆壁上貼滿了關于1929年危機的剪報時。
還有什麼能比股市崩盤更能縮小資金呢?巴菲特無法預測股市,但他知道他可以控制它。20世紀60年代,電子股橫掃華爾街。菲利普和費舍爾等聰明的投資者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長期投資。但股票投機者直到10年後才知道這是一件好事。從短期來看,目前的情況是英雄,當時一些基金經理通過投資電子股确實變成了紅色和紫色。這些基金經理的表現遠遠好于巴菲特。但巴菲特沒有參與這種猜測。"如果某些事情對我不了解的投資決策至關重要,我們不會進入這筆交易,"他說。我對半導體和內建電路了解不多。"是以30多年前,巴菲特并沒有陷入電子股的投機浪潮;
推廣穩健戰略
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第一件事就是記住股市崩盤。也就是說,投資一個合理的政策,以確定你的錢不會丢失,并始終記住這一點。其次,讓你的錢以适度的速度增長。巴菲特的主要投資對象是具有中等增長潛力的公司,預計這些公司将繼續增長。
在投資股票市場時,為自己設定合理的長期平均收益率是成功的基礎。巴菲特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對自己要求很高,但這足以使道瓊斯工業平均水準每年領先五個百分點。
但即使在"如此低"的目标下,巴菲特也經常工作到深夜。"他不僅從9 p.m.到5 a.m工作,而且當他醒着時,車輪不會停止。(根據《美國資本家的成長》,海南出版社)。有人說,巴菲特平均每天工作13到14個小時。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希望實作适度增長是有道理的。
然後巴菲特一步一步地遵循他的計劃。1970年代以後,巴菲特的個人财富逐漸向"數十億"邁進。但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看看巴菲特以前作為投資者的經曆會更有啟發性。
年增長率為54%
許多人認為巴菲特進入這個行業時隻有100美元。事實上,當他建立巴菲特的合夥企業時,他的個人财富是14萬美元(約合30萬美元或更多)。巴菲特在1950年的個人财富為9,800美元,這是他努力工作和節儉的結果。其中,出售高爾夫球賺了1,200美元。對于一個19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并不算太多。也就是說,從1950年到1956年,巴菲特在六年的時間裡積累了近13萬美元。
巴菲特在22歲時與蘇茜結婚,住在每月65美元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他在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投資了8,000美元,他的财富約為12,000美元。GEICO的股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增長了兩倍。結果,到1953年,巴菲特的财富估計至少為3萬美元。
1950年代是美國股市的黃金時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1950年代初的200點上升到1959年底的679點。許多股票正在像孫悟空和杜一樣翻轉。有一次,費城的一位經紀人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向巴菲特推薦了一隻名為"家庭保護"的保險股。巴菲特買了一些,過了一段時間,他的每股價格漲到了370美元。到1956年,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從9,800美元飙升至140,000美元。此時,巴菲特決定成立巴菲特合夥企業——巴菲特有限公司,籌集10.5萬美元。巴菲特象征性地投資了100美元。巴菲特在1957年跑了30萬美元,到年底上升到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擁有720萬美元的資本,其中100萬美元屬于巴菲特個人。在這一點上,他将幾個合夥人合并為"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低投資額為10萬美元。
巴菲特的個人财富在1964年達到400萬美元,當時他負責2200萬美元。
對于巴菲特合夥企業,從1956年到1969年的13年間,投資組合以平均每年29.5%的速度增長。其中,6%是利息,剩餘利息的75%是合夥人利潤,隻有25%由巴菲特支付。但合夥人的年回報率仍高達23.6%。對于巴菲特來說,個人投資以超過54%的速度增長,從1950年的9,800美元增長到1968年的2500萬美元。這是他簡單生活的結果,也是他成功投資合作夥伴公司最多的一筆錢。
巴菲特投資"黃金"定律
1、利用市場的愚蠢,定期進行投資。
2.投标價格決定了回報率,即使是長期投資。
3、利潤和交易成本的複合增長,避稅使投資者受益匪淺。
4.不要在乎一家公司來年能賺多少錢,也不在乎它在未來5到10年内能賺多少錢。
5、隻有投資未來回報的企業高确定性。
6. 通貨膨脹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
7、以價值為基礎與成長為導向的投資理念是相聯系的。價值是投資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而增長隻是用于确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者的财務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成正比。
9." 安全邊際"以兩種方式協助您的投資。一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二是獲得相對較高的股本回報率。
10. 擁有一隻股票并期望它在下周上漲是愚蠢的。
11. 即使美聯儲主席秘密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币政策,我也不會是以而改變我的任何投資行動。
12、無視股市起伏,不擔心經濟形勢的變化,不要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隻注意兩點:一買什麼股票;
攻擊銀行家吹泡泡
今年3月,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猛烈抨擊了魯莽的投資者和華爾街銀行家,他們制造了一個高科技泡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去年的收益翻了一番多,因為它回避了熱門的科技股。
70歲的巴菲特向股東報告,伯克希爾去年的收益增長了114%,達到30億美元,但他将科技泡沫歸咎于貪婪的華爾街銀行家,并将他們歸咎于中小型投資者的巨大經濟損失。巴菲特指出,近年來,華爾街銀行家通過吹捧高科技公司,從自己和親戚朋友那裡攫取了數百億美元。
巴菲特表示,華爾街銀行家制造高科技泡沫的主要動機是包裝那些根本無法盈利的公司來賺取意外之财。巴菲特重申了他成功的投資理念:隻投資基礎紮實的傳統公司。此外,他堅持在投資前對投資目标有深入的了解。
據報道,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擁有可口可樂11%的股份,吉列9%的股份和《華盛頓郵報》18%的股份。1999年,當高科技股票最熱門時,該公司僅賺了8.86億美元。伯克希爾的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上漲了74%。由高科技股主導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期下跌了59%。
幾十年來,巴菲特一直有一種投資理論,這種理論使他保持了更強大的股市,并使他遠離高科技股票。首先,他隻是從事長期投資,投資不是概念、模型,不僅僅是股票本身,而是實實在在的業務,投資可以創造公司可預測的回報。其次,他讨厭有很多股票期權的股票,比如高科技股票,稱它們為彩票。第三,他認為這是購買你周圍品牌最可靠的方式。誰做廣告比較多,消費者喜歡,買誰。巴菲特的願景一如既往的好。
巴菲特的投資成功政策是多方面的,其中"集中投資"方法是最有效的。許多投資者認為,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保險,是以他們不是把錢集中起來,而是把有限的資金推來推去。結果 手中的資金被7008亂七八糟的股票肢解,導緻手中的股票不是這股上漲,還是那隻股票下跌,忙碌的一年到頭,好可以賺點錢,在打平、壞的情況下就是負增長......有的人年複一年,也不善于總結,總覺得運氣不好,其實這是投資者的一大妖怪。
縱觀中外股市運作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善于謹慎選股,集中投資,很少有多元化能帶來豐厚的回報。這對中小型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巴菲特簡要總結了"集中投資"的本質:"選擇少數在長期拉鋸戰中産生高于平均水準回報的股票,并将大部分資金集中在這些股票上,無論股市短期下跌如何,堅持持股,穩穩取勝。"出于這個原因,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業務狀況并評估其管理,而不是跟蹤股價。巴菲特警告投資"局外人":專注。他個人堅持投資的四個原則是:
1. 企業原則 - 這項業務是否易于了解?企業是否具有一緻的營運曆史?公司是否有良好的長期未來?
2. 管理原則 - 管理層是否理性,管理層能否對股東誠實?管理層能否拒絕機構跟進?
3. 财務原則 - 關注股本回報率而不是每股收益。對于一家計算"股東權益"并尋求高利潤的公司來說,它確定它為每保留一美元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
4. 市場原則 - 什麼是企業的估值?企業是否會以較低的價格購買時獲得大幅折扣?巴菲特的"少即是多"投資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受到英國經濟學家約翰·肯尼迪的影響。凱恩斯受到了啟發。凱恩斯在1934年給商界同行的一封信中寫道:"通過網絡捕獲更多公司來降低投資風險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對它們知之甚少,而且你對它們幾乎沒有特别的信心......人們的知識和經驗是有限的,在一定時期内,我相信企業的投資不超過兩三個。"作為投資者,在購買股票之前,你至少應該了解你的業務狀況,即使它已經是ST。當然,巴菲特不會投資意法半導體,因為隻有在我們的中國股市中,意法半導體的股票才能創造奇迹。但是,如果你能從巴菲特那裡學到一些必要的投資方法,并把它們嫁入具有中國特色的股市,即使你買了一些與巴菲特思想不一緻的所謂"資産重組"股票,也要說不。
一年的回報遠高于巴菲特;如果優勝股票的頑固概念長期持有,那并非不可能,但你必須耐心等待。
巴菲特的大兒子的眼睛一亮,"我爸爸是'我認識的第二聰明的人',誰是第一?"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的黃金搭檔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記錄"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擴大了我的視野。"
巴菲特談到他的搭檔
40多年來,沃倫·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公司太耀眼了,就連聰明、傲慢的金融天才也滿懷崇敬意,去研究"分享神"巴菲特的言行。巴菲特身後閃閃發光的光芒幾乎遮蔽了他周圍的所有人。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但巴菲特的大兒子的眼睛卻是明亮的,"我爸爸是我認識的第二聰明的人,誰是第一?"查理·芒格。"
查爾斯·T·芒格(Charles T. Munger)聽到他與巴菲特45年相識的一幕,一定會松一口氣。作為巴菲特的合夥人和密友,他曾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與巴菲特一起坐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講台上,宣讀了"緻股東的信"。與巴菲特不同,他患有"媒體害羞",是以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巴菲特對芒格充滿信心:"查理·芒格将在我有任何不當行為後立即負責伯克希爾。"
加入巴菲特之劍
巴菲特和芒格為他們的黃金合作夥伴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記錄。在過去的40年裡,伯克希爾的股票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現在的價值接近1300億美元,擁有和經營超過65家公司。
在去年年底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開創性采訪時,芒格先生仍然首先要歸功于巴菲特先生:"在過去的50年投資中,他一直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年輕的能量。
但為什麼芒格本人不是呢?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後,他直接進入加州法院擔任律師,開始投資證券,并與朋友和客戶做生意,其中一些人參加了商學院的研究所學生課程。
在成功收購後,芒格開始意識到收購優質公司的巨大利潤空間,"一家資質良好的公司和一家苦苦掙紮的公司之間的差別在于,前者一個接一個地做出簡單的決定,後者每次遇到都會做出痛苦的選擇。"
此後,芒格涉足房地産投資,并在一個名為"自治區項目"的項目中賺了第一百萬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希爾并不投資房地産。
巴菲特在談到查理時說:"随着他在商業上變得越來越有經驗,他找到了一種小而實用的方法來規避風險。
芒格憑借他在其他領域的經驗和技能,在房地産開發和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時間。此時,巴菲特正在籌集自己的巴菲特合夥基金。與長期以來與一些合夥人關系密切的芒格不同,巴菲特此前一直是排他性的。巴菲特遇到34歲的芒格時,他29歲。
兩人眼睜睜地看着對方,互相後悔。"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當代證券投資的創始人和巴菲特的老師,而不僅僅是建議讨價還價,這就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寬了我的視野。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的速度非常快,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巴菲特承認。
芒格也承認他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們都讨厭不假思索的承諾,我們需要時間坐下來思考和閱讀,這與大多數人不同。我們喜歡這種"怪異",事實上,它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他們經常通宵達旦地互相交談,分析投資機會,"芒格為金融界的投資帶來了商業法的視角,他知道内在的規律,他能比平時更快、更準确地分析和評估任何交易,他是一個完美的合作者。一位搭檔歎了口氣,"查理和沃倫更像你想象的那樣,沃倫的強項是說'不',但查理比他強,沃倫把他當成他最後的秘密武器。"
兩人共同執導了一系列經典投資案例,分别收購了聯合棉花商店、伊利諾伊國家銀行、Sydd Candy、Vicos Financial、《布法羅晚報》,投資了《華盛頓郵報》,并建立了一個新的美國基金。此後,芒格成為藍絲帶印刷公司的董事長,自1978年以來一直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
"良好的品格比大腦更重要"
芒格經常在投資理論體系之外思考,他的想法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他經常能得出有趣的結論。
"請記住,宣揚你所做的事情的經紀人是由其他人支付傭金和費用的,而那些對業務不熟悉并且什麼都不知道的投資者最好從指數基金開始,因為它們畢竟是由公共機構經營的,并且個人因素較少。投資者應該對格雷厄姆有基本的投資方法,并對業務營運有深入的了解,你需要發展這樣一種想法,即量化任何價值并比較不同價值向量之間的優點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知識結構。"
芒格在很大程度上同意"市場是有效的","這就是為什麼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特别困難的原因。但我不認為市場是完全有效的,是以這種"局部效能"能帶來巨大的利潤空間,令人瞠目結舌的投資記錄很難實作,但并非不可能,金字塔中的頂尖人才也能做到,我認為投資管理行業高端30%~40%的人有這種潛力。大學學校慶祝多樣化的投資理念,這傷害了優秀的投資者。伯克希爾式的投資者很少嘗試多元化。大學般的觀點隻會讓你對自己的投資記錄感覺更好,這與平均水準相差不遠。"
芒格認為,很多時候,當其他人失去理智時,成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會把450億美元留在那裡,但你必須能夠判斷高科技股市的瘋狂時刻,并控制自己。你不能賺到任何錢,但你可能會免于最壞的情況。"
"對于被動投資者來說,不同國家的文化對他們有不同的親和力特征。有些是值得信賴的,例如美國市場,而另一些則充滿了不确定性。很難量化這種親和力和可信度,是以很多人自欺欺人。這是危險的,也是新興市場最重要的研究課題。"芒格認為,從一系列官方經濟資料中,美元和歐元的走勢這一複雜問題根本沒有清晰的畫面,"經濟學家赫伯·斯坦(Herb Stein)說,他曾經說過,如果某些事情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它最終會停止。"
Munger認為,對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投資者的深刻了解可以幫助成為一個更好的營運商,"反之亦然。沃倫經營這個行業的方式并不需要太多時間,我敢打賭,我們一半的業務不會,但這種輕松管理的表現是顯而易見的。巴菲特是一個從不參與微觀管理的優秀經營者。他還分享了他的投資經曆:"許多智商高的人都是糟糕的投資者,因為他們的性格缺陷。我認為良好的品格比大腦更重要,你必須嚴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緒,你需要冷靜、自律、失落和不幸,不能被狂喜所淹沒。"
40多年來,沃倫·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公司太耀眼了,就連聰明、傲慢的金融天才也滿懷崇敬意,去研究"分享神"巴菲特的言行。巴菲特身後閃閃發光的光芒幾乎遮蔽了他周圍的所有人。
查爾斯·T·芒格(Charles T. Munger)聽到他與巴菲特45年相識的一幕,一定會松一口氣。作為巴菲特的合夥人和密友,他曾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與巴菲特一起坐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講台上,宣讀了"緻股東的信"。與巴菲特不同,他患有"媒體害羞",是以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巴菲特對芒格充滿信心:"查理·芒格将在我有任何不當行為後立即負責伯克希爾。
在去年年底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開創性采訪時,芒格先生仍然首先要歸功于巴菲特先生:"在過去的50年投資中,他一直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年輕的能量。
兩人共同執導了一系列經典投資案例,分别收購了聯合棉花商店、伊利諾伊國家銀行、Sydd Candy、Vicos Financial、《布法羅晚報》,投資了《華盛頓郵報》,并建立了一個新的美國基金。此後,芒格成為藍絲帶印刷公司的董事長,自1978年以來一直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良好的品格比大腦更重要"
Peter Lynch的投資政策:尋找10倍的股票 絕對不可能找到一個普遍适用于所有類型股票的公式
- 彼得·林奇
根據投資運作的六個基本步驟:選擇目标企業,評估内在價值,分析市場價格,确定買方價格,配置設定投資比例,确定持有期,在收集和整理林奇關于投資政策的讨論後,我們将其投資政策總結為六項基本原則。
林奇選股原則:按品類、不同
林奇分析公司業務的方法是根據銷售或生産的增長率将其分為六種類型的公司股票:緩慢增長,大寶貝,快速增長,周期性,資産豐富和轉型困境。
林奇認為,所有經濟實體的"增長"意味着今年的産量将超過去年。有幾種方法可以衡量公司的增長率:銷售增長,銷售收入增長,利潤增長等。
穩定、緩慢增長的公司增長非常緩慢,大緻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增長率。
快速增長的公司增長非常快,有時每年增長20%至30%或更多。您可以在一家快速發展的公司中找到增長最快的股票。
重要的是要注意,公司的增長率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 公司并不總是屬于某種類型。
"在不同的時間,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公司的增長率在不斷變化,公司傾向于從最初的類型轉向另一種類型。
林奇在分析股票時,總是首先确定屬于公司的不同類型的股票,然後相應地确定不同的投資預期,然後進一步分析公司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投資政策。是以,林奇說,"對股票進行分類是股票投資分析的第一步。"
我們隻能首先分析和确定公司股票的類型,不同類型的投資政策。那些關于投資原則的多合一陳詞濫調往往非常愚蠢。例如,在投資翻倍時賣出股票,兩年後賣出股票,在價格下跌10%時賣出股票,等等,可以減少損失。您一定不要相信這些是多合一的投資原則。
記住林奇的建議:
"絕對不可能找到一個普遍适用于所有類型股票的公式。
"無論股市在某一天下跌50點還是108點,最好的公司的股票最終都會上漲,而普通公司的股票會下跌,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司的投資者将獲得不同的投資回報。
在選股方面,林奇一再警告投資者要自己思考,選擇别人沒有注意到的股票,并真正逆勢而為:
"真正的反向投資者不是那種在每個人都在購買熱門股票時買入冷盤的投資者(例如,當其他人都在買股票時,他正在賣股票)。真正的反向投資者會等待事情降溫,然後再購買那些沒有被注意到的股票,尤其是那些厭倦華爾街的股票。"
林奇認為他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不尋常的選股政策:"在我在富達麥哲倫工作的13年裡,盡管出現了許多失誤,但每隻股票平均上漲了20多倍。原因是經過仔細研究,我發現了一些未知和不受歡迎的股票。我堅信,任何投資者都可以從這樣的股票分析政策中受益。"
林奇的選股政策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不同:
不要選擇熱門股票,隻選擇冷盤股
雖然人們往往對熱門股票有很高的需求,但林奇回避了他們:
"如果有一隻股票我不想買,那一定是最熱門行業裡最熱門的股票。
熱門股票之是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們的股價上漲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它們總是令人難以置信。不幸的是,熱門股票也迅速下跌,甚至比上漲更快,如此之快,以至于你找不到機會擺脫困境。
林奇熱衷于毫無戒心的冷落:"如果你發現一隻幾乎沒有被機構投資者問過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隻隻會賺錢的股票。如果你發現一家公司既沒有接受過分析師的采訪,也沒有被專家承認知道它,那麼你賺錢的機會就會大一倍。"
林奇發現,尋找冷股的一個規則是,那些業務枯燥、無聊甚至蕭條的公司,通常是那些很少被問到的公司,但随着股價的上漲,最終成為牛市股票。
避開高增長波動的行業,專注于低增長和穩定的行業
投資高增長行業幾乎是股市的主流投資政策,但林奇對此不屑一顧:"很多人喜歡投資令人興奮的高增長行業,這裡總是有很多人,但不是我。我喜歡投資增長緩慢的行業,比如制造塑膠刀叉的公司,但隻有當我找不到殡葬服務等沒有增長的行業時,我才會這樣做。正是在這個零增長的行業中,找到了最有可能賺很多錢的股票。"
那麼,為什麼林奇如此不同呢?因為他發現,高增長的行業吸引了大量想進入這個行業分享奶酪的聰明人和有勢的公司,而許多競争對手的進入使得競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公司難以保持利潤率,股價也會相應下跌。低增長行業也競争激烈,公司傾向于保持利潤率,股價随着利潤的上升而上漲。
遠離高科技公司,專注于低科技公司
1995-1999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牛市,該指數翻了一番,連續五年回報率超過20%。在這場牛市中,人們對網際網路股等高科技公司的熱情是最大的驅動力。但在狂熱中,林奇再次宣稱自己是一個技術官僚:
"我一直是一個技術恐懼症患者。我個人的經驗表明,隻有那些不盲目追趕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事實上,我認識的大多數著名投資者(第一個首當其沖的沃倫·巴菲特)都是科技仇視者。他們從不購買他們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我也是。
像巴菲特一樣,林奇從不購買快速變化、波動不定的公司的股票,這些公司不了解他的業務。他還堅持隻投資他完全了解的傳統穩定行業的公司股票。"當周圍有這麼多穩定的行業時,為什麼要在波動的行業中購買股票?"林奇說。
不要選擇各種各樣的公司,要注意專業化公司
林奇對公司通過收購實作多元化感到非常厭惡,以至于他諷刺地稱之為"多元化惡化":
"利潤豐厚的公司通常不會把錢花在回購股票或增加股息上,而是甯願把錢浪費在收購其他公司的愚蠢行為上。這種"準備充分"的收購針對公司:(1)價格被高估;這兩點確定了收購後的損失,而不是收益的最大化。"
相反,林奇喜歡尋找專業化的好公司。例如,他非常關心抽出獨立公司。使用退出做法的子公司或子公司成為獨立和自由的經濟實體。特别是,在并購浪潮中成為敵意收購目标的公司,往往通過出售或引資來擺脫其做法,并且在獨立子公司的股票獨立上市時可以快速抵禦惡意收購者。
不要選擇競争對手較多的公司,隻選擇競争對手較少的公司
人們傾向于關注在競争中脫穎而出的知名公司,而傾向于忽視那些長期主導行業但默默無聞的隐形冠軍。
但林奇則不同:"我更喜歡在當地一家石材加工廠擁有股份,而不是在20世紀福克斯。由于工作室的競争對手太多,是以石材加工廠有一個"利基市場":在其占據的領土上沒有競争對手。"
Lynch對具有市場區域的主導公司充滿熱情:"我一直在尋找一家擁有'領土'的公司,而理想的公司擁有'領土'。"這一領域賦予了公司在其所在市場領土上形成的獨家權利。這種獨家專有權是林奇私刑所尋找的阿拉丁燈:"沒有什麼可以形容專有權的價值......獲得獨家權利後,您可以提高價格。"
林奇發現巴菲特和他一樣,熱衷于尋找擁有獨家經營權的好公司。林奇欽佩巴菲特通過投資"獨家"公司賺了數十億美元。
不要聽内幕消息,隻要看看公司及其内部員工的購買行動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有一種方法可以比内幕消息更準确可靠:觀察公司員工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和公司回購自己股票的舉動。這種行為,代表公司員工,公司本身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對公司内部資訊最直接,最全面地了解公司,其買家的行動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号。
林奇認為,回購自己的股票是對公司未來信心的重要表達,從長遠來看,回購股票将增加股票的價值:"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簡單和最好的方法是回購其流通中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對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為什麼它不能像投資者那樣投資自己的股票呢?......從長遠來看,回購股票隻會使投資者受益。"
林奇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也在積極購買公司的股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購買信号:"沒有内幕資訊可以證明股票的價值超過購買公司股票的公司員工的價值。"一個年薪2萬美元并以1萬美元購買公司股票的普通員工對他來說無疑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投資。但林奇認為,内部人士購買該公司股票的原因隻有一個:"他們認為股票的價格被低估了,最終會上漲。"
林奇的估值原則:以市盈率為主,綜合估值
林奇主要使用市盈率進行股票估值。
根據林奇的六類股票,不同類型公司的市盈率也相差很大。許多投資者通過比較不同行業之間以及同行業公司之間的市盈率來尋找市盈率低的股票,以獲得超額投資利潤。但林奇警告說,低市盈率的股票不一定值得投資:"一些投資者認為,隻要任何股票的市盈率低,就應該購買。但這種投資政策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不應該将蘋果與橙子進行比較。是以,衡量陶氏化學股票價值的市盈率不一定适合沃爾瑪。"
隻考慮市盈率是愚蠢的,但畢竟市盈率是一個非常容易獲得的資料,當它們被正确使用時,它們在分析股票方面有很大的用處,是以你不能忽視它們并正确分析它們。
在根據市盈率判斷一隻股票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時,進行全面和全面的比較非常重要。一是将行業市盈率與市場整體市盈率進行比較,二是将目标公司的市盈率與行業均價比進行比較,三是比較目标公司不同年份的曆史市盈率。
關于市盈率的使用,林奇對投資者的建議是:"如果你不記得市盈率的任何事情,但你必須記住不要購買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
林奇還将每股賬面資産與股價進行了比較,但他很清楚這樣做的潛在風險:"每股賬面價值通常與公司的實際增長關系不大,而實際增長往往被嚴重高估或低估。"林奇提醒我們,當你以賬面價值購買股票時,你必須仔細考慮這些資産是什麼,以及真正的市場價值是什麼。在分析公司資産時,林奇強調了手頭的現金。如果手頭現金數額較大,則在計算市盈率之前,必須根據手頭現金調整股價。如果我們不考慮手頭的大量現金,我們低估了公司股票的價值。
林奇還會發現回報适中的公司非常值得投資,這主要是因為它的自由現金流。通常這類企業對舊裝置進行大量折舊,短期内不會逐漸淘汰。這些公司還可以在改革過程中繼續享受稅收減免(裝置折舊免稅)。這些折舊使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遠大于報表上的現金流,使普通投資者很容易低估其股價。但林奇對現金流的定義非常嚴格:"如果你根據現金流購買股票,請確定它意味着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是正常資本投資支出後留下的現金。這是無法輸入的現金。"
林奇看到了股市的原理:收益率線和價格線
林奇認為,公司股價的最終趨勢取決于公司的價值。"雖然股價有時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調整到與公司真實價值一緻的水準,但有價值的公司最終會上漲,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股價長期下跌。
投資者會在任何一條股票趨勢線(如股價趨勢線和收益率線)中看到這種股價趨勢和收益趨勢,都會看到這種股價趨勢和收益趨勢基本符合情況。林奇這樣總結股價波動的格局:
"股票的價格線與收益率線的趨勢有關,如果股票價格線的波動性偏離收益率線,遲早會恢複到與收益率線運動相關的趨勢。人們可能關心日本人在做什麼和南韓人在做什麼,但最終決定股價漲跌的是收益。人們可以判斷市場上股票的短期波動性,但從長遠來看,股票的波動性取決于公司的收益。"
例如,陶氏化學公司在1971年至1975年以及1985年至1988年期間股價上漲時增加了收益。在這兩個時期之間,從1975年到1985年,陶氏化學的收益波動很大,股價也是如此。
從1958年到1972年,雅芳的收益持續上漲,股價從3美元上漲到驚人的140美元。盡管該股普遍看漲,但股價相對于收益而言顯然太高了。1973年,該公司的收益暴跌,令投資者失望,股價暴跌。
林奇買股票的原則:選擇最佳時機
林奇認為,選擇買家股票的最佳時機是找到一隻在市場上被低估的股票:"事實上,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總是當你确定你已經找到了合适的股票時,就像你在商場裡找到了一個好價格一樣。"
林奇從多年的投資經驗中發現,最好的交易機會可能發生在兩個特定的時期。
第一個機會在最後到來。股價下跌最嚴重的時期發生在一年的10月至12月之間并非偶然,因為經紀人和投資者通常願意以低價出售股票,以便在年底消費。機構投資者也喜歡在年底前清除一些虧損股票,以調整他們未來的投資組合。所有這些抛售都将導緻股價下跌,對價格較低的股票産生更嚴重的影響。
第二個機會出現在市場處于崩潰,回落和每隔幾年暴跌的時期。在這個令人擔憂的時代,那些敢于冷靜買入,同時在心中大喊"賣出"的投資者,将抓住他們認為永遠不會再發生的機會。對于運作良好且盈利的企業股票來說,現在是投資市場崩盤的好時機。
林奇的投資組合原則:專注于投資,适當多元化
長期以來,投資組合管理的觀點一直截然相反:集中投資和多元化。林奇對組合模型并不偏執:"找到固定的投資組合模型不是投資的關鍵,投資的關鍵是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一隻股票的優勢。"
根據林奇的說法,确定投資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價是否合理:"假設你做了正确的研究,買了價格合理的股票,這樣你就把風險降到了最低。"相反,購買高估的股票将是不幸的。因為即使公司表現良好,投資者仍将難以從中賺錢。
林奇認為,投資應該盡可能地關注最好的公司的好股票,而不僅僅是他們不知道的股票。投資者應盡可能多地持有以下公司的股票:(1)您對公司有一定的了解;投資分析研究的結果可以是一隻股票,或多隻股票符合以下标準,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研究判斷确定投資組合持有多少股票。但是沒有必要因為多元化而投資你不熟悉的股票,愚蠢的多元化對小投資者和惡魔來說都是可怕的。"
但林奇也認為,為了避免一些不可預見的風險,隻投資一隻股票是不安全的,一個小的投資組合應該包含3到10隻股票是比較合适的,這樣可以分散風險,也可能産生更多的回報。
(1)如果你正在尋找"tenbagger",你擁有的股票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在這些股票中擁有"10倍"。
(2)你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投資組合調整就越靈活,這是林奇投資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人認為,林奇的投資成功在于隻投資成長型股票,他從未投資過超過基金資産的30-40%,其餘的則分别投資于其他類型的股票以分散風險。"雖然我擁有1,400股,但我的一半資産投資于100隻股票,三分之二投資于200隻股票,1%投資于500隻定期調整的次優股票。我一直在每個領域尋找有價值的股票,但我并不癡迷于某種類型的股票。"
林奇認為,在選擇多元化者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增長緩慢的股票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股票;大啞巴股票是低風險,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你相信資産的價值,資産豐富的股票是低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周期性股票可以是低風險,高收益或高風險,低收益,這取決于投資者對周期的準确程度。同時,十倍收益的股票很容易從快速增長或轉型困難的股票中獲得,這兩者都是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股票。股票增長的可能性越大,它們下跌的可能性就越大。
林奇認為,在投資組合管理中,你應該不斷審視自己的股票,同時仔細觀察股市動态,根據公司的變化和股市對股票進行适當的調整。
林奇的所有權原則:長期投資優于短期投資
林奇是一位長期投資者:"我對長期投資有着無與倫比的興趣。但正如聖經所說,講道比實踐容易得多。"
林奇還指出,随着短期投資者和一些專業對沖基金經理的出現,現在的股票成交速度異常迅速,短期交易已經淹沒了市場,市場産生了重大影響,導緻市場波動性較大。
但林奇非常反對短期交易:"從短期投資中謀生的機會就像依靠賽車和賭卡一樣渺茫。事實上,我認為短期投資就像賭場在家裡玩一樣。在家玩卡西諾紙牌遊戲的缺點是你有很多錄音工作要做。如果您每天在股票市場上交易20次,您每年将交易5,000次,并且所有交易都必須記錄下來,然後向美國國稅局送出納稅申報表。是以,短期交易隻不過是一種養活大量會計師的遊戲。"...
記住林奇關于長期投資的格言:"股票投資,就像減肥一樣,決定最終結果取決于耐心,而不是頭腦。"
耐力往往比頭腦更好!
彼得·林奇的轉變
美國最著名、最偉大、最成功的開放式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早期也熱衷于短期交易,在他擔任經理的第一年,他的離職率為343%。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我持有幾個月的很多股票實際上應該持有更長時間。這不是無條件的忠誠,但它應該确定那些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盡早放棄這些好股票,并回應"拉種子和促銷"的座右銘,我最喜歡的格言,并成為我自己的受害者。
人們總是在尋找在華爾街獲勝的秘訣,而長期以來,真正的秘密一直是購買盈利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将其扔掉。你不必是分析要買哪些股票的天才,但如果你沒有耐心和勇氣長期持有股票,你隻是一個投機者。區分好投資者和壞投資者的标準并不總是頭腦,但通常是紀律。
通常,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數月甚至數年。但從長遠來看,這兩者是100%相關的。這種差異是賺錢,耐心和持有優質股票的關鍵。"
五、長于短
(1)短期的缺點是交易頻繁,面臨兩大問題:
1、一個不合時宜的交易導緻退出。
如果把市場的投資回報作為一個多輪投币遊戲,毫無疑問,你投的次數越多,運氣的機率就越低,往往投不出兩三次就被淘汰了。當然,市場并沒有那麼殘酷的淘汰制度,但有時候市場的風險确實可能把投資者淘汰,比如選擇投資對象突然破産退市,這種情況很少見,但上次死,遇到這種情況,不是投機者的運氣不好,而是他不安全頻繁交易造成的。
2、長期頻繁操作的結果低于平均利潤。
有人認為,短期交易可以避免一次打擊的風險,但即使他規避了風險,他也會立即面臨第二次風險,判斷是平均的。在股市中判斷對錯的機率與猜錯遊戲相似,最多隻有50%,再加上心理因素、交易成本,正确的機率小于40%,甚至更低,導緻利潤低于平均水準。
對控制風險的無知隻會增加風險;麻雀戰術可能幸存下來,但永遠不會成為高飛的沙漠之鷹。
(2)長期投資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利用股市的長期上漲特點獲利:
1、長期投資也會從風險中消除,但由于長期投資者在購買前往往對企業進行了深入研究,選擇的企業往往具有長期價值,價格一般比較理性,被破壞的機率很低。
2、就股市局部和階段的發展而言,股價是随機波動的。但在五到十年内,這是長期向上的。短期投機不能利用這一長期向上的特征。隻有長期投資才能完成。
市場幾乎總是被投機狂潮所包圍,在市場中,大多數人主要是短期的,妄想的一天快樂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但多年來累積的利潤甚至平均市場增長都趕不上,效率市場證明,短期投機在股價随機走在超級利潤面前是要被騙的。
政策的選擇本身就預示着成功的機率,大多數人主要是短期的,是以大多數人都賺不到錢,他們是市場本身;
所有投資大師都曾成功進行長期投資,沒有人(除非是教科書的反面)通過短期投機為他打響了名聲。
六、在我們市面如此高的市盈率長期投資是有效的
一些人認為,巴菲特購買的股票是低市盈率的股票,他的長期投資理論僅限于成熟市場。我不這麼認為。
中西方股票市場都是股票市場,其内部運作規律基本相同,都是由一些有血有肉的人進行交易,但有不同的特點,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從高市盈率市場走向低市盈率市場,将面臨長期緩慢的過程,但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 很多行業将面臨從零開始的高速發展程序,無疑充滿了許多機遇。總有一些企業能夠實作高增長和低市盈率,因為相對于整體市場市盈率較低,整體市場會對其産生上行拉動作用,使股價長期上漲。
在如此高市盈率的市場中,投資者的目标應該是适度的,即整個市盈率相對不變,或者整體市場市盈率在緩慢下降的過程中,尋找利潤将比大多數其他上市公司長期投資。
學習和學習一個人的最糟糕的方式是機械地使用它,購買相同的市盈率和相同類型的股票并不能保證成功,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你和巴菲特都不能永遠購買相同的股票。
順便說一句:巴菲特不能否認,他不能通過隻投資傳統行業來長期投資科技股,他的理由是他不了解它們,但這并不能阻止你了解科技股,費舍爾是一個成功的科技投資者。
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運用原則,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把握,但如果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确的原則,什麼也說不出來。
如果你掌握了巴菲特思想的本質,巴菲特的三個原則可以在任何市場靈活運用。
人類的智慧和思想總是被火傳播,長久遠,偉大是可以學習的!即使你不能學會偉大,你至少可以學會堅強。
四、複利過高隻會傷害自身
了解複利的力量很容易激起人們的貪婪,會夢想高複利實作快速緻富的目标,但想抓住更多的機會,卻失去了自己本應擁有的機會。太多的成長隻會傷害你。
在一個有限的世界裡,高增長率必然會導緻自我毀滅。如果這種增長的基礎很小,那麼這個定律可能在一段時間内不起作用。但如果基數較大,結果将是高增長率最終将使其自身的支撐點趨于平緩。
美國天文學家塞根(Segen)在談論每15分鐘分裂和繁殖的細菌時,描述這種現象很有趣。這意味着每小時翻四和九十六,Segan說。雖然一個細菌的重量隻有萬億分之一克左右,但經過一天的瘋狂繁殖,它們的後代将像山一樣重。...再過兩天,它們就會比太陽還重...但不要擔心,Segan先生說,總會有某種障礙會阻止這種指數級增長。
股市的曆史告訴我們,最傑出的複利增長者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常年投資回報率僅為24%,而大多數人卻沒有。
不要夢想通過短期意外之财來加速複利增長,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可以保證長期高複利的增長已經相當成功的表現。
V.複利的啟示
1、成為證券市場的王者,不是靠一、二勝,而是靠長期穩定的複利增長。
2、由于市場效率高,長期高收益複利增長是不現實的,是以每當投資回報非常高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保持業績,而不是夢想着赢得追逐。
3、不要對高成長企業抱有很高的期望,簡單的數學基礎:如果企業每年翻倍,五年後整個企業将增長32倍,10年後将增長1024倍,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是以想想他們找到了一隻好股票,而沒有耐心等待低點買的人,不用擔心股票總有一天會突然飛向天空,而已經持有低位買入好股票,既不會把短期盈利目标定得太高,也不要指望自己手中的股票迅速上漲, 最後失去耐心,過早抛出。
4、基數小的案例容易産生較高的複利,但由于基數小,是以大多數人不會太注意,不會從複利的角度考慮問題,犯了太多錯誤,反而阻礙了資金的穩定增長,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更糟糕的情況就是浪費時間這個無價的财富而養成壞習慣甚至死不悔改。
三、巴菲特的觀點
1、關于風險
巴菲特認為,貝塔值純粹主義者,不了解公司的産品和競争力,注重價格波動的曆史來判斷股票的風險,既不能區分一些固有的風險差異,也往往錯失了價格波動所創造的機會。
他說,風險在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通過有目的地關注少數幾家選擇性公司,投資者更有可能仔細研究它們并掌握它們的内在價值。您對公司了解得越多,您可能經營的風險就越小。
2、關于多元化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再強調,"多元化就像諾亞方舟,每隻動物身上有兩隻,結果卻是一個動物園。雖然這樣的投資風險降低了,但收益率也降低了,并不是最好的投資政策。我一直堅持少精多細的原則。我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并不了解他們投資的公司,自然他們不敢隻投資一家公司并進行多元化投資。但投資的公司更多,投資者對每家公司的了解都較少,充其量隻是監控他們投資的公司的表現。
巴菲特認為諾亞方舟是最強的船,但不是可以跑得更快的船。
巴菲特接着說:"多樣性隻會保護無知。我們的政策是防止我們陷入标準的多元化教條。如果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投資者,了解你公司的經濟狀況,并且能夠識别出五到十家價格合理的公司,這些公司具有顯著的長期競争優勢,那麼傳統的分散對你來說毫無意義。它隻會降低您的收益率并增加您的風險。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投資者選擇把錢投到他喜歡排在第20位的公司,而不是他最喜歡的公司——他最了解的公司,風險最小,利潤潛力最大的公司。"
顯然,巴菲特并不完全反對多元化,他反對過度分散,反對分散他不了解的公司,他認為投資者應該關注5-10家能夠以合理價格購買的最佳公司。
四、投資大師的幾種觀點
1、費舍爾
費舍爾是一位擅長利用成長型股票的投資大師,他一直說,他甯願投資一些他所知道的最好的公司,也不願投資一些他不知道的公司。"許多投資者,當然還有那些為他們提供建議的人,從未意識到,購買不知情的股票可能比不完全分散投資要危險得多,"他在1958年寫道。四十年後,費舍爾已經91歲了,他仍然沒有改變主意,他強調:"最好的股票很難找到,如果很容易,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它們嗎?我知道我想買最好的股票,或者我甯願不買它。"通常,費舍爾将他的股權限制在10家公司,其中75%集中在3-4家公司。
2, 凱恩斯
凱恩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宏觀經濟思想家,還是一位傳奇的投資者。在公司的年度報告中,巴菲特指出,凱恩斯作為投資者的才華比他的經濟知識大膽更令人欽佩,凱恩斯在1934年寫信給一位朋友:"随着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相信,正确的投資方式是将大量資金投入到他認為自己認識并信任他完全信任的經理的企業中。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在他一無所知或沒有信心的大量企業中分散資金來限制風險是完全錯誤的。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是絕對有限的,是以在任何時候,很少有兩三個以上的企業,我認為它有資格把我所有的信心都放在它上面。"
3、彼得·林奇
應該說,早期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一位瘋狂的多元化基金經理,他的投資組合在1983年包括900隻股票,後來增加到1,400隻。他就像一頭巨大的藍鲸,吞噬着一切能幫助它成長的東西。但随着他的投資經驗的增長和他的投資能量的下降,他變得越來越專注。在他自己對25條黃金法則的總結中,他說:"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一樣 - 沒有超出你所能做的事情。業餘投資者可能有時間跟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超過5隻股票。"
V.一些統計資料
美國Legg Mason集中資産副總裁兼總經理Robert Hagstrom進行了一項統計研究,在10年内随機合并了1,200家美國上市公司。
據統計:
1、在25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中,最高回報率為16%,最低為11.4%。
2、在15隻股票的投資組合中,最高回報率為26.6%,最低為4.4%。
3、在3000種15種股票投資組合中,有808種組合擊敗市場。
4、在3000種250種股票投資組合中,有63種組合擊敗市場。
結論:
1. 在單一集中投資組合的情況下,集中投資獲得高于市場回報的機會更大,低于平均市場回報的機會也更大。
2、持股數量減少,敗市的可能性增加。有15隻股票,你擊敗市場的機會是4:1,你擊敗市場的機會是50:1。但集中投資的成功離不開關鍵明智的選股。
六、一些啟示
1、一定數量的多元化投資可以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但不能獲得超出市場平均水準的利潤。
2、獲得超額利潤隻有集中投資3-5。
3、普通投資者在達到百萬美元之前,應該集中精力投資一家公司,因為在達到一百萬多萬美元之後,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儲存勝利的果實,這樣才能分散穩定利潤的風險;
4、集中投資一個公司,會有一個過程反複篩選,有利于選股能力的快速提高。
5.專注于一家公司,這樣你就可以更多地專注于投資你認為最好的公司,更多地關注它的基本面。
6、專注于投資一家公司,從莊家的角度來看,你隻打一個經銷商,而不是幾個博彩公司來對付你,可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7、專注于一家公司,讓你經常從複利的角度出發,也容易計算複利。
第7章 你想持有你已經投資了十年的公司嗎?
"一匹能從1到10數的馬是一匹傑出的馬,但不是傑出的數學家。
塞缪爾·約翰遜
巴菲特認為,作為投資者,目标應該是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家公司,該價格可以長期大幅增長,你必須總是試圖偏離你的指導方針。他用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指出了這個問題:你想擁有一隻股票十年,如果你不這樣做,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99.999%的人會選擇不想要這個答案,就連我的巴菲特忠實追随者,我誠實的回答也是一種選擇不,一般來說,我願意堅持最長兩年的時間,是以我暫時無法達到巴菲特般的狀态,我想大多數人都達不到。
絕對重要和必要的是,要專注于少數在長期内大幅上漲的股票,并在衆多公司中做出正确的選擇。
最好的投資者應該同時具備三個特點
1、行業前景廣闊
2、具有較強競争優勢的企業
3、以成長為導向的小企業
(1)前景廣闊的産業
首先,産業差異對企業影響巨大,在多數情況下甚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研究方向錯誤,一開始就很難導緻正确的結果,就像你用錯誤的地圖很難到達你要去的目的地一樣。
行業差異對企業利潤有影響。就像人生中不同階層一樣,為貴族而生,為平民生下都有平等的成功機會,社會上不同的勞動分工,會帶來不同的勞動報酬,比如律師、私人醫生的收入比普通勞工多,他們職業的穩定性也更高。是以,不同的行業、企業獲得利潤,在競争壓力下的成功機會也是不同的。
其次,在正确的船上比找到一個好的劃船者更重要
企業的管理經常是變化的,經營政策有時會表現得井然有序、不合理,但消費者對好的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永遠不會改變,在一個大衆有迫切需求的行業,隻要管理者不犯太愚蠢的錯誤,往往能使企業獲得更好的回報,決定性的作用應該是好的行業, 這不一定是管理者的超人智慧。
巴菲特曾多次強調這一點:"良好的管理記錄與其說是你效率高,不如說是你在船上。當以榮耀著稱的管理者不得不與前景黯淡、管理混亂、惡名狼藉的公司打交道時,隻有公司的聲譽保持不變。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艘長期洩漏的船上,建造一艘新船比堵住漏洞要有效得多。好的騎士會充分利用好馬,而不是弱小的老馬。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從未改變。"
真正最好的生意是"傻瓜"能管,"遲早會有白癡爬到理智的位置上做多了"。這句話并不是說管理不重要,而是要說:1、懂一個經理很難 2、面對行業的困難,聰明女人也難不做飯做飯 3,有時候你信任的管理也會讓你失望。
但行業不會欺騙人,行業的發展,對産品的需求不是欺騙人。
(2)具有較強競争優勢的企業
首先,在一艘好船上找到最好的劃船者
企業是由經營者組成的,是以它的行為必然具有經營者的特點,它的行為具有共同的人性。
這個行業的企業,就像生活中群體中的個人一樣,有上司者和上司者之間的差別,最好的總是少數,其中大多數是一般的或愚蠢的。即便是一群傻瓜,但傻瓜可以根據他知道多少知識來評分。投資者應該專注於尋找好人,他們不應該找到更好的人和聰明的傻瓜。
牢記這一點有助于我們了解和找到好的企業,我們相信好的企業比大多數企業都好。
二、競争優勢強是好企業的共同特點
分析企業的核心——競争優勢,選擇企業的核心标準——競争力。
老歐在他收集的名言中說:"發展當代資訊技術,加速技術創新,使經濟全球化,使企業競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相當的競争力,它的生存很快就會成為問題,即使有問題,也要談什麼價值、增長?
對于在任何時候都沒有競争力的企業來說,他們面臨着關門大吉!對于那個企業來說,這是一樣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從機制上解決培養企業競争力的問題,證券市場遲早會成為投資者的屠宰場,也許你可以說:"我死後,哪管水泛濫!""但也許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上帝不會告訴你,因為上帝的錢被困在股市裡。
這取決于你。為您的投資添加更多保險鎖。而企業的競争力是最有保障的。競争優勢也可以分為不同的優勢:
一流優勢:(1)技術領先 (2)壟斷 (3)資源壟斷
二等優勢:(1)品牌影響力,忠實客戶(2)市場占有率高
三等優勢:(1)産品和服務的獨特性(2)管理和人才成本
衡量公司競争優勢強度的标準:
1、它有沒有優勢,其他企業有嗎?
2.這個優勢容易模仿嗎?
3. 這種優勢能持續多久?競争貢獻了多少?
4.企業已經做了這些工作來保持這一優勢
5、這個企業明顯的劣勢是什麼?"
三、企業内部素質的一些簡單特征
1、主營業務明确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明确的主營業務。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通才,他什麼都比别人做得更好。然而,大多數人不具備這種能力,而且人們的能量有限,在四面八方的戰鬥中沒有人能站立。是以,我認為隻有那些專注于做一件事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主營業務應該是一個鮮明的特色好企業。
假設你需要一個電工來裝飾你的房子來鋪設電路,你不能雇用一個聲稱自己是鋼琴家的人,周二是園丁,周三是作家、......有時你有點像木頭人,除非你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2、毛利高
稅收政策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企業是否利用融資擴大生産以及使用什麼比例各不相同,但産生多少成本産生多少利潤是比較确定的。
毛利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量化名額,一般來說,毛利高于同行業競争對手,競争實力強,管理水準較高。如果整個行業的毛利率較低,則反映了競争惡化。警惕那些服務于少數特定目标并依靠高毛利率生存的企業。
3、低負債
債務是一把雙刃劍,企業可能通過債務營運擴大生産,賺取更高的利潤,但也可能被沉重的債務負擔拖累。
許多有前途的小企業因為不善于使用财務杠杆而關閉,導緻沉重的債務和困難的資本周轉,導緻勞工罷工,進階員工辭職和未受破壞的借貸。
低債務雖然保守但安全,但使這些企業相對理性,即使面對不可預測的經濟衰退,這些公司也更容易生存。
(三) 小型和成長型企業
"投資大型小企業可以賺錢,但如果你專注于小企業,你可以做得非常好!"彼得林奇在勝利華爾街說。"小"不僅美麗,而且最有利可圖。"然後他補充說:"對于小公司來說,最好等到他們獲得利潤後再投資。"
可以看出,小企業有無可比拟的機會,但也存在無可比拟的風險,很多小企業在市場大潮中已經被淘汰,隻有極少數成功人士幸存下來,實作初期盈利是衡量生存能力的基本标準。
股價與企業成長密切相關,一家小企業增長十倍,其存量可能達到二十倍,雖然長期高速增長并不可靠甚至危險,但由于小企業起步基礎小,面對巨大的市場,幾年的高速增長可以做到,如果投資者能早日找到一個具有強大競争力的新行業,注定會成為工業巨頭。小企業,無疑是要找一個巨大的金礦。
關于如何找到成長型股,Fisher在他的《如何選擇成長型股票》中做了精彩的讨論,這裡也不需要多說,投資者想吃透他的精神——去挖掘和長期持有長期競争力的高速成長型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小型成長型小企業的新特點是:随着新經濟的發展,資訊技術的使用,産品周期的縮短,競争日益激烈,能夠生存下來,将占據市場。成為霸主,赢家吃!
利潤增長在财務報表中企業在選股中處于不太重要的位置,研究企業在競争實力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尋找未來的行業領跑者,找出未來的行業霸主是最重要的。
(4)如何衡量企業的價值
首先,沒有人能為企業設定一個标準價值,因為企業和世界都在不斷變化,企業的價值隻能是一個相對的範圍,價格永遠不能等同于價值。
價值的判斷隻存在于投資者的自由奔放的證據中,沒有這樣的标準,即使你是金融專家,也能對企業做出準确的計算,最終的結果是你個人的價格,而不是市場的價值。格雷姆、巴菲特、費舍爾和林奇都有自己的價值衡量标準,但這并沒有阻止他們投資。
投資者的利潤隻能由價格差異産生,價格是否低隻能基于相對過去的價格和未來市場的合理定價,而這種判斷的準确性取決于投資者的綜合能力。
有些人在把自己當成标準時非常機械:一定要等到絕對安全的價格低于價值的區域,結果也隻能是絕對不可能的,或者等到生命的盡頭,卻沒有機會享受。
如果連巴菲特先生為了投資一家好企業而将标準從"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改為"有吸引力的價格",他會争辯說,"以非凡的價格購買普通企業比以正常價格購買非凡的企業要好""那麼,你怎麼能根據自己的市盈率嚴格設定企業的真實價值呢?
盲目的低成本政策隻能落入一個又一個的低成本陷阱,比如:環保股1999年的收益為0.73元,你怎麼能想象它能從2000年的37元跌到今天的13元?真正的安全和價值隻能來自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長遠的競争力。
我現在的判斷是:找到一個好的企業,而這家企業的價格确實經曆了一兩次市場恐慌的長期大幅調整,市盈率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而企業的長遠發展會繼續大幅前進,那麼我認為這家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了。
第9章 你能打敗自己嗎?
"市場,像上帝一樣,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
沃倫·巴菲特
人性中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比如吃懶、貪婪、傲慢、喜歡得到别人的認可、拒絕承認錯誤......隻有克服這些缺點,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才能。
很難知道該怎麼做。
即使你有更多的知識,最好的武器和方法,如果你不能克服自己的缺點,你也不能很好地使用它們。成功人士往往有一些品德高尚、各行各業都出類拔萃,成功的投資者還應具備一些與投資相關的重要基本素質,如耐心、勇氣、謙虛、....等。
耐力和毅力
由于股市的劇烈變化,總有人無法把握自己,對自己的選擇深表懷疑,他需要找到一個參照系,他急于知道自己行為的結果,他試圖把所有的資訊都放進去。另一方面,股市的急劇變化,發出符合投資者關注的資訊的頻率也相當高,這影響了人類的感覺系統,導緻對資訊的了解不準确。市場上充斥着受過良好教育、經驗豐富的投資專業人士,他們最好的工作就是讓市場更加瘋狂和混亂,讓他們看起來比散戶投資者更聰明、更理性,股票投資者感到壓力很大。
很多事情雖然你做出了正确的判斷,也做出了勇敢的決定,但是你沒有毅力和毅力是不會成功的,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接近的過程,沒有耐心等待種子的提升,結果往往适得其反。
當然,長期的耐心是很難做到的,甚至巴菲特有時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巴菲特批評他在投資航空方面的錯誤:"我承認我和其他人一樣有同樣的願望。渴望做某事,尤其是當無事可做的時候。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困難而不去嘗試,雖然你不能做最有耐心的事情,但隻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比最輕微的努力得到更多的回報。
在忍耐和毅力方面,我感謝父親一輩子,如果不是他從小就受教育訓練,我也不會知道自己犯了多少錯誤,今天也不可能有,耐心為我未來的投資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勇氣和自信
勇氣和自信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勇氣主要展現在行動上,而自信主要展現在思考,自信決策才是勇敢的,兩者對投資的影響都很重要,想象一下,面對高風險的市場,如果你不自信、不勇敢,你怎麼能做出投資決策。
說到自信,我要感謝老婆一直以來的鼓勵,人們的自信不可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太多,因為他們對孩子的評價通常不客觀,自信隻能從外界獲得,而配偶是最可靠的資訊來源,是古老的雲彩: 組建家庭,或有一定的原因。(當然,這些都是跑題的評論。)
勇敢表現的兩個特點:1、無知無所畏懼。2、大直大勇。
前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風險從何而來,後者是因為他們知道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能夠掌握控制風險的勇氣;
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上被愚弄,向大庸的過渡隻能通過學習獲得,Laroshfuco在《思想集:道德格言和格言》中說:"最偉大的天賦是根據實際價值評估事物的能力。"要知道事情的真相,要真正勇敢。
勇敢投資的重要性:
1、勇于做最孤獨的事情;
2、勇于做最有耐心的事情;
3、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4、勇于堅持正确的判斷。
當然,這些勇敢是基于你對事物的正确判斷。"你不會因為這些人不同意而判斷對錯,"格雷姆說。你是對的,因為你的資訊和推理是正确的。"
三、謙虛謹慎
自信和勇氣在控制力差的情況下,有時發展成狂妄自大,皮夫的勇氣,事情對立面通常是有害的,而謙虛和謹慎是對自己最好的限制。
謙虛能使人進步,沒有一所大學是傲慢的,因為他們學得越深,面對知識小、聖賢等,我這一代的外行人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的資本?
謹慎可以減少魯莽的錯誤,雖然過于謹慎可能會錯過一些機會,"要先跑,你必須先跑全程。"你失去一些機會并不可怕,這是一個緻命的錯誤(事實上,股市總是充滿機會),"他說。
對你控制的東西要自信和勇敢,對你不了解的事情要謙虛和謹慎。
隻有品格不高,才能有勇于承認錯誤,最終不會出錯。
馬蒂·施瓦茨(Marty Schwartz)說:"成功的投資者也有錯誤,但對虧損的态度是不同的,不同的态度帶來不同的結果。大多數交易者最終都會賠錢,因為他們甯願輸也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
孤獨和平靜
人終其一生都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幫你,隻能靠自己。在證券市場尤其如此,零和市場的性質決定了每個人都是你的敵人。結果注定是一般利潤,成為傻瓜的錯誤一代,成功的投資者要勇敢地面對公衆,要快樂孤獨,你不必在乎别人的觀點,你隻要研究自己的判斷是對還是錯,努力成為少數派。
單靠失敗确實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孤獨的人往往很平靜。
冷靜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質,市場在很多情況下處于一種瘋狂的狀态,很少有人不受其影響而做出非理性的行為,冷靜的投資者都是要有一點笑,看到冷漠的潮流。
隻有冷靜的等待才能等到大好機會。
馬克·溫斯坦說:"我不會在交易中損失太多錢,因為我善于等待真正的時刻。大多數人不善于等待機會,天還黑的時候沖進森林,我會等到天亮。雖然獵豹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動物,能夠在草原上捕捉到任何動物,但它會等到它完全确定捕食獵物,它可以在灌木叢中呆上一個星期,等待合适的時機,而且它不是等待捕捉任何小羚羊,而是一隻生病或斷腳的小羚羊, 隻有當萬無一失時,它才會抓住。對我來說,這是一種真正專業的交易方式的縮影。"
獨立思考、靈活性與原則、......的辯證關系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不是這篇短文可以談的,我隻是說了一些我認為最重要的,毫無疑問這一章是我寫的最糟糕的,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會繼續修改這一章,不能完美,留下一些遺憾。
附着,畫蛇加腳 - 我的實驗
"我一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比其他任何東西都好。
一、我對投資有研究思路
1、為什麼在市場上賺錢越來越難,因為市場越來越成熟,效率越來越高;
2、但市場并不總是有效率的,它總是提供一些大大小小的機會,為了獲利必須抓住大的機會;
3、市場的巨大機遇不在于短期的意外之财,而在于市場的長期向上特征,其本質是由行業在生命周期的上升期帶動的;
4、曆史證明,簡單的長期持有政策比最主動的政策要好,是以盡量不要離開市場;
5、長期投資利潤秘密決策——複利;
6、提高盈利專用方法的效率和安全性——集中投資;
7、為了獲得穩定的複利,集中投資好的行業和企業是雙倍保險;
8、善于利用技術分析可以擴大安全空間,獲得更高的複利,利用技術分析選擇合适的時機,這樣在買入後就很難跌到自己的價格,或者長期不容易産生重大的價格損失。試圖避免止損是最好的止損政策。
9、投資必須有一定的強度,高品質是最真實的實力,引領主動崛起是最明顯的客觀實力,較高的股價是基礎實力也是最不注重的實力,三者的結合可以提高成功率;
10、人們的精力有限,市場越大,越是關注小範圍的高機率機會。我研究應用的方法隻适用于小盤股、次新股、高價股、高價股、科技股,不想抓住一切機遇。在金礦邊緣尋找黃金比在轉儲中找到黃金要容易得多,而不是檢視低于20的股票。
11.好的行業和企業通常很受歡迎,價格往往被高估,在市場下跌或經過長時間調整後低買,是更好的選擇,雖然這個價格不一定非常便宜,但更合理。這至少符合巴菲特的原則,即以正常價格購買一家不尋常的公司比以不尋常的價格購買一家普通公司要好得多。
12.一個有效的方法能否成功應用,取決于投資理念的成熟度。
二、我的原則
1、第一原則:安全!複利!
2、購買原則:如果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考慮持有十分鐘;
3.賣出原則:神要讓他死,一定要先讓它發瘋;
4、長期持守原則:耐力勝于心靈;
5、行動原則:不要想象自己畫不出什麼;
6、技術分析原理:模糊正确遠比準确誤差準确,盡可能簡單。
7、基本分析原則:老鷹有時飛得比雞低,但雞飛得永遠不會比老鷹高。
8. 止損原則:良好的買入為成功賣出奠定了一半的基礎,在一開始就消除了止損。
9、等待原則:股市的錢永無止境,但手中的錢可以損失,不做别人的利潤而影響自己的運作
第三,我會終生記住師父的教誨。
1、費舍爾說:"在研究了自己和他人的投資記錄之後,有兩件重要的事情必須特别注意,首先,投資要賺很多錢,一定要有耐心。
換句話說,預測股價将達到什麼水準通常比達到該水準需要多長時間更容易。其次,股市本質上是投資者的欺騙性特征。跟随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做他們心中不可抗拒的哭泣,事後往往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即使一家公司的股價似乎已經達到或接近暫時的峰值,并且可能在不久的将來大幅下跌,隻要我相信從長遠來看仍然值得投資,我就不會出售該公司的股票。如果我判斷這些股票的價格在幾年内會比現在高得多,我甯願留在原地。我的信念源于投資過程中對基本面的衡量。具有強大增值潛力的公司很難找到,因為數量不多。但如果你能了解并運用好的基本原則,我相信真正好的公司和普通公司一定是不同的,準确率可能高達90%。
預測特定股票在未來六個月的表現要困難得多。....由于這些原因,我認為無論你如何研究你的預測技能,都很難準确預測股價超過60%的短期走勢。這個估計可能過于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決定以90%的機會以60%的機會出售的股票是不合理的。>2日,林奇說:"在股市賺錢的關鍵是不要被吓跑。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每年都有很多關于如何選擇股票的書籍,但如果你沒有強烈的賺錢欲望,所有的資訊都是徒勞的。
無論你如何選擇股票或基金,最終的成功取決于你是否能夠無視環境壓力,堅持投資的成功;敏感的投資者,無論他多麼聰明,往往都無法忍受命運的不經意的打擊,被趕出市場。
現在很難找到一個聲稱自己不是長期投資者的投資者。但當股價下跌時,真正的考驗就來了。
人們突然成為短期投資者,即使他們發誓要成為長期投資者。他們情緒控制,忘記了首先購買股票的原因 - 他們在好公司擁有股票,他們因為股價低而感到恐慌。他們沒有等待股價回升,而是以低價出售。毫無疑問,股價是目前最低的。
沒有人強迫他們這樣做,他們自己也急于賠錢。
市場投機者試圖預測股價的短期波動,以期快速獲利。很少有人能以這種方式賺錢。
試圖跟随市場的節奏,你會發現自己總是在市場底部即将逆轉時退出市場,而在市場處于頂部時進入市場,人們會認為自己這樣做是不吉利的,事實上,這隻是因為他們想做對錯。
沒有人能比市場更聰明。
你可以對自己說,'下次股市再次下跌時,我會忽略壞消息,買下正在下跌的股票。但是,随着每一場危機看起來都比上一次更糟,忽視壞消息變得越來越難。
自股票克服債券以來的70年中,有40次暴跌超過10%,其中13次超過33%,包括1929年的暴跌。
可能會有更多的股市災難,但由于我沒有武器來預測它們,那麼試圖提前保護自己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們這個時代的40場股市災難中,如果我每次都賣出股票,我每次都會後悔。即使有最大的股票災難,股票價格也總會回升。
股市下跌不是一個驚人的事件,而是一個循環事件 - 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冷空氣一樣。當冬天來臨時,你會穿上外套,告訴自己夏天即将來臨,你不認為冰川會從現在開始覆寫世界。"
3、巴菲特表示:"恐懼和貪婪,兩場傳染性極強的災難,偶爾爆發的疫情總會出現在投資界。這些流行病的時機是不可預測的。它們造成的市場瘋狂在感染持續時間和程度上都是不可預測的。是以,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任何災難的到來或離開。我們的目标應該是相當謙虛的:我們隻想在别人貪婪的時候感到害怕,當别人貪婪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害怕。"
"我們将繼續忽視政治和經濟預測,這對許多投資者和商人來說都是代價高昂的消遣。三十年前,沒有人能預測到越南戰争、工資和價格控制、兩次石油危機、總統辭職、蘇聯解體、道瓊斯指數在一天内暴跌508點,或短期債券收益率在2.8%至17.4%之間的波動性。
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巨頭并沒有對格雷格漢姆的投資原則産生絲毫的負面影響。它們也沒有導緻以離譜的價格收購好公司的荒謬協定。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導緻我們推遲或改變資本的使用,我們的價格會是什麼。事實上,當人們對宏觀事物的恐懼達到頂峰時,我們通常會進行最成功的收購。
恐懼是時尚達人的敵人,但卻是保守、頑固的原教旨主義的朋友。"
本文最後發表于: 2011-04-04
兩個人都很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為部落客原創文章,根據CC 4.0 BY-SA版權協定,轉載請附上原文來源連結及本聲明。
連結到這篇文章: https://blog.csdn.net/ocean181/article/details/6301742
應用程式閱讀更流暢
展開全文
刺激戰場靈敏度 如何最穩定地調整火炮:調整靈敏度需要4個小時,适合所有航段
部落格 cdjiehua 120,000 plus 浏覽器打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資料分析
部落格打開weixin_45104240 1501浏覽器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網絡,變成了一個共同點,最終又回到了普通!- CSDN部落格
2020-3-26
巴菲特的十大投資金_YSQUANT部落格- CSDN部落格
2020-3-19
冠狀病毒可以在适當的溫度和濕度下存活1至5天
部落格打開qq_34718767 845浏覽器
2019年新加冕病毒學習筆記
部落格 zd200572 5481 浏覽器打開
UPnP的工作流程變成了現實,又回到了現實世界!- CSDN部落格
2020-1-11
人生十大"折騰"——開始轉身成平凡之事,才是回歸真正的庸俗!- CSDN部落格
2018-10-22
國家醫療級PK,第一驚喜,印度杯
部落格羅盤185浏覽器打開
思考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
部落格打開weixin_41849462 431浏覽器
巴菲特爺爺的哲學生活 - 人工智能,程式生活,隻是吃 - 嘗試 - CSDN部落格
2020-3-25
沒有僞裝和欺騙活在當下,開始變成共同,最終回到共同!- CSDN部落格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實時跟蹤圖,多國疫苗開發,在中國或有8042例感染病例,高峰爆發有望|2月中旬 最新的nCoV研究摘要...
部落格 zandaoguang 5902 打開
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如此具有侵略性,以至于我們不需要恐慌(可控),但我們也必須防範它("人與人"的風險)。
部落格 u010443559 打開 20,000 加浏覽器
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個人了解僅供參考
部落格打開PF_zhang001 1283浏覽器
基于Echarts的新型冠狀病毒新确診病例的每日新确診病例數(更新)
部落格weixin_43525427 10,000多個浏覽器中打開
PyCharm的python編寫規範 - 删除了提示波浪線
部落格打開weixin_30312659 415浏覽器
用資料告訴你,新的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如何?
部落格打開hollis_chuang 4147浏覽器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如何?什麼時候達到頂峰?檢視數學和統計模組化結果
部落格武士精祖2626浏覽器打開
删除病毒的完整步驟流程圖(帶有删除病毒檔案流程圖)
部落格 hbsoft2008 3082 浏覽器打開
常見 Web 安全問題摘要
部落格qq836869520 158浏覽器打開
我們如何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部落格qq449245884 8248浏覽器打開
使用 Python 實時跟蹤并繪制新的肺炎疫情
部落格 dQCFKyQDXYm3F8rB0 6805 浏覽器打開
中國醫療網:"肺炎新冠狀動脈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教育訓練"(2020年2月)
部落格 forchoosen 60,000 plus 浏覽器打開
聽說新冠病毒的解藥已經找到了?!
部落格打開qq_27243343 2436浏覽器
無法閱讀新的冠狀病毒?擁有這個就足夠了!關注食品安全始于餐桌的美味
部落格 Wb9JXH3J345pXZ6w 2805 浏覽器打開
新冠狀病毒的資訊摘要和分析(形态學,分類,基因組學,進化,變異,流行病學)
部落格 u011262253 4735 浏覽器打開
Python的新冠狀病毒爆發資料被自動抓取,統計,報告,資料螢幕(i)爬行動物
部落格打開qq_42768234 5177浏覽器
波利亞定理
部落格打開qq_41661809 1031浏覽器
新的冠狀病毒是實時動态的
部落格weixin_44038167 10,000多個浏覽器中打開
百度免費開放AI算法将新冠狀病毒的RNA分析減少到27秒
部落格 dQCFKyQDXYm3F8rB0 1078 浏覽器打開
頭像一鍵式掩碼教程
部落格 w05980598 7229 打開
Kurento 應用程式開發指南(以 Kurrento 6.0 為模闆):Kurento API 參考
部落格火卷 3320 浏覽器打開
IS是第一個釋出新的冠狀病毒警告的人嗎?人工智能比你想象的要好!
部落格小曉ole0313 928 打開
冠狀動脈病毒感染
部落格 ftwfff 1455 打開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熱?
部落格 chengyq116 1176 浏覽器打開
python在側面輸出清單
部落格 logantcc 1306 浏覽器打開
請收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手冊.pdf
部落格 zandaoguang 1341 打開
SCLS: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前世及其傳染機制
部落格木蠍9241浏覽器打開
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新冠狀病毒研究論文已發表
部落格 abcdefg90876 169 浏覽器打開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實時資料提取方法及實時廣播實作方案
部落格deng_xj 10,000多個浏覽器中打開
在大學自學四年後,我為這些私人公用事業/學習網站做出了貢獻。
部落格m0_37907797在590,000多個浏覽器中打開
寫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