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2017年4月15日 周一 Palo Alto晴,不知道北京怎麼樣……

經過一夜的休整,51CTO“矽谷技劃”的成員們顯然恢複了精神——或者是時差還沒倒過來,反正起來的都挺早。

不過吃早餐多少有點小犯難。我們入住的是一家位于矽谷核心區的酒店,距離斯坦福大學不到500米,不算太大但設施還行,最起碼房間不小。但早餐嘛,人家可完全不考慮這批中國客人的特殊口味,是以就是普通的面包水果之類的,種類少的可憐。這麼說吧,當我們看到酒店很貼心地提供了友善面之後,一半以上的男性将它當做了早餐的主力。

今天上午的“矽谷技劃”目的地是Intel,一個絕對令我們無法忽略的公司。接待我們的是兩位在Intel工作了十幾年的華人技術專家。兩位專家思路清晰,技術娴熟,對我們的問題也坦誠相對——遇到如此難得的交流機會,我們自然不能放過,是以現場始終讨論熱烈。原定一個小時的交流,直接延長了半個多小時,所有成員都直呼不虛此行。老楊自己對Intel也打了十多年交道,雖不能說非常熟悉,但至少不陌生;但這次交流,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資訊,并引發了一些思考。下面就是老楊的一些筆記和心得。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圖:Intel公司為這次座談準備的歡迎PPT】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圖:座談會現場】

◇ Intel原來不叫這個名字?

Intel公司成立于1968年,其最初命名類似于HP公司,兩位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不過一則工商登記沒有通過,二則這個名字聽起來和more noise(更多的噪音)相似,怎麼都不好聽,是以決定換名字。最後選擇的“Intel”是内部員工提出的,意思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內建電子)”兩個單詞的縮寫。

◇ 超豪華的Intel創業團隊和Intel曾經的危機

Intel的三位創始人都是超級大牛!

羅伯特·諾伊斯不僅屬于Intel,他屬于矽谷乃至全世界的IT界。他是內建電路的發明人,被稱為“矽谷之父”;他一生創立了兩家公司——一個是半導體工業的搖籃仙童公司,另一個就是Intel,無論哪一個都在IT發展史上不可磨滅。1990年,羅伯特·諾伊斯因遊泳意外去世,在矽谷引發地震甚至恐慌。同年,英特爾将設在聖克拉拉的公司總部大樓命名為RNB,即羅伯特·諾伊斯大樓。

戈登·摩爾也不用多說,作為摩爾定律的提出者,他的名字也早就進入了不朽的級别。他是Intel永遠的技術領袖——老楊曾經記得後來也成為業界大牛的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曾任Intel進階副總裁、VMware首席執行官)說過:“若幹年前,接到通知說摩爾博士請我到他辦公室開會讨論技術,感覺就像是接受上帝的召見一樣。”

除了這兩位大牛,還有一位必須提到,這就是被稱之為Intel共同創始人的安德魯·格魯夫,他是喬布斯之前的矽谷商業之神——如果你不記得他,那肯定知道”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他的名言。

格魯夫其實是除兩位創始人之外的Intel第三名員工,并在兩位創始人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公司後挑起了英特爾公司CEO的大旗,并一直幹到90年代末因病無法繼續工作。事實上,格魯夫曾經多次在戰略上正确地轉變Intel的走向。上世紀70年代,英特爾是以DRAM與SRAM為主要産品;但後來這個領域遭到日本廠商的傾銷,利潤快速下滑,Intel搖搖欲墜。後來,格魯夫決定全面中斷發展DRAM方面的産品,改而發展內建電路方面的應用,并與IBM合作進入個人電腦市場——這一決定對Intel來說石破天驚,當然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魯夫效力的三十年間,Intel營收從第一年的2672美元一直增長到1997年的208億美元。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圖:Intel創始期所有員工的合影】

◇ 摩爾定律變慢?到底是技術原因還是商業原因

提起Intel就不能不提摩爾定律。摩爾定律目前的解釋通常為:“當價格不變時,內建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這句話的大緻意思就是,大家同樣價錢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将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可以說,40餘年來,這一定律指導着IT産業的發展,更是Intel公司成功的關鍵。

但必須注意,摩爾定律是一種觀測或推測結果,而不是一個實體或者自然法則。很多人其實不知道,摩爾定律的時間間隔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1965年摩爾的第一篇論文,預言的是半導體晶片上內建的半導體和電阻數量将“每年增加一倍”。隻是在1975年,摩爾自己進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為“每兩年增加一倍”,這就是現在普遍說法的由來。

但最近幾年,Intel公司表示,摩爾定律的周期正在從兩年變到三年。Intel自己的解釋是主要是制作工藝難度越來越大,以及越來越複雜的架構使得性能提升更加不容易。但當我們問到是否有商業政策的原因時,這位專家并未否認——畢竟,現在Intel很多晶片的性能其實并未被開發完畢。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Intel發展史上經典的404晶片,在Intel博物館也放在明顯位置】

◇ 超級工廠:Intel晶片制造的秘密

Intel是世界唯一一家擁有晶片從設計、制造、封裝等全線業務的企業。Intel的晶片制造工廠被譽為“超級工廠”。帶領我們參觀Intel博物館的Intel專家介紹說,每家Intel工廠的投資在50億元以上,14納米生産線的投入甚至能到100億。Intel晶片制造廠的要求極其苛刻,以潔淨度為例,他們要求每平方米空間隻能有一顆灰塵,其潔淨度比最嚴格的醫院都要幹淨1000倍。

這些都還能了解,但專家的一句話讓老楊感到目瞪口呆:投資和面積都如此巨大的一個工廠,真正在工作的員工隻有4-8名,其他全部是由機器完成。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Intel博物館裡的工廠示意圖,注意廠房有5層,但隻有中間一層有人在操作。】

◇ Intel現在到底多掙錢?掙的是什麼錢?

Intel是業内巨擘,這個大家都知道。财報大家也都能看到,2016财年全年營收594億美元,過去5年每年都超過500億美元;連續30年沒有虧損;更可怕的是,Intel的毛利超過60%,淨利潤能達到30%!

好吧,如果這還不夠,下面這些數字也許讓你的眼鏡徹底掉下來:大家熟知的Intel的PC處理器業務,其實作在隻占其營收的1/3左右;其他各條産品現正在快速成長。例如物聯網晶片,大約占10%;資料中心(含公有雲和私有雲等所有企業級平台)的收入,大約占20%左右——注意這個領域,Intel的市場占有率是99.98%!此外還有存儲業務的迅猛增長,例如非易失性存儲一季度實作了高達55%的漲幅——Intel專家對此的解釋是,這種晶片解決了延遲的問題,而使用者對延遲的忍耐力已經越來越低了。還有,Intel是全球第四大軟體廠商,軟體從業人員2萬人……

但同時我們也被告知,前面提到的已經無法再高的占有率也罷,突然的增長也罷,背後都是Intel持續多年的長期技術研發投入。例如資料中心的晶片研發,Intel持續了20年;非易失性存儲晶片技術的突破,Intel用了30年……交流中有個數字令我感到震驚:Intel研發費用每年占到營業收入20%左右,2016年達到12.7億美元——對比一下就知道了,以在研發上舍得投入著稱的華為,2016财年的研發占比為15%左右;而蘋果則不到5%,Google不到14%。參觀的時候我們被告知,Intel全球11.2萬員工中,有8.5萬個技術崗位,其中包括超過1萬名技術專業的碩士、超過6千名博士……

這些數字,是否就是Intel站在市場之巅的真正奧秘呢?

當然,關于Intel的未來,成為51CTO“矽谷技劃”與Intel專家交流的焦點之一。面對物聯網等衆多領域的快速擡升,如何看待傳統PC業務,似乎大家有不同的觀點。但顯然,Intel完全沒有把寶壓在PC上,在衆多領域,他們也在全面布局。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似乎還沒有發現Intel的直接挑戰者。這不知道是行業的幸事或者不幸?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圖:個人PC發展史上最經典的8086電腦,無數教科書上的素材】

◇ 面向未來的變化,從人開始

除了增加了對Intel的認知,另一個給老楊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Intel正在發生變化,一個關于人的變化。

在此之前,Intel給老楊的印象就是一家存在于業界頂端的公司:專業、無處不在但距離使用者遙遠。但這些似乎在悄悄變化。今天的交流,在我們問完問題之後,Intel的一位負責政策的進階人員特意找到“矽谷技劃”專家團中就職于雲服務企業的專家,詳細了解他們的現狀和需求。

老楊的想法在交流中被證明:Intel的相關人士告訴我們,Intel正在大規模裁員,這将是10年來最大規模的類似行動。裁員的目的,是提升每個員工的價值,核心思路就是推動銷售進一步走向客戶,成為客戶的架構師。一個數字讓我們直接感受到了變化:前年,Intel員工的平均年齡是40歲,而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33歲。

”跟上步伐、不斷學習“,Intel專家平靜地評價公司自己的行動。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51CTO“矽谷技劃”團隊十餘位技術專家2017年5月走訪矽谷,與全球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及華人工程師面對面交流。老楊随團給您發來最新報道。

參考文章:

  • 51CTO“矽谷技劃”日記之一:飛向舊金山的技術集結号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三:曾被幸運之神多次眷顧的PNP選擇了一條不靠運氣吃飯的路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四:我們究竟應該從矽谷學習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