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賊什麼都偷,卻對古墓中的一件東西十分忌憚,再貪心也不敢要

說起盜墓賊,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在近些年盜墓題材的影視劇頻頻出現在公衆的眼中,很多人對盜墓賊都有了更多的了解。隻不過,這些盜墓題材的小說或是電影,主要突出的是盜墓賊的經曆和遭遇,還有那些牛鬼蛇神的傳說。而真正的盜墓賊,可以說是人人唾棄的,他們所到之處,古墓中的文物往往是被盜一空,古墓也會遭到嚴重的損害。甚至有的盜墓賊,進入古墓之後,将古墓中的東西帶走還不夠,連屍骨都盜走,不僅如此,還有的盜墓賊連墓主人的棺材都能拿來當柴燒。

古人信奉,人在死後會到達另外一個世界,而生前所擁有的東西,死後還是可以擁有,是以他們在生前,就會為自己準備好死後的種種事宜,其中就包括會在墓葬中放入大量的随葬品。這樣的厚葬之風,在漢代尤為盛行,有能力的人甚至會給自己制作金縷玉衣,或是銀縷玉衣因為他們相信,玉能夠保持人屍身的不朽。而這樣的厚葬之風,也引發了盜墓賊的興起,漢代往往修建大墓,且還會設立醒目的标志,這也便利了盜墓行為。厚葬之風随着時代的發展,也一代代的延續下來了,盜墓賊相信,隻要盜墓,就能夠一夜暴富,是以他們铤而走險,進行盜墓行為。

無墓不盜

盜墓賊什麼都偷,卻對古墓中的一件東西十分忌憚,再貪心也不敢要

不論是在哪一個朝代,總是有盜墓賊的身影,伴随着的是一座座古墓的淪陷。說到底,盜墓的背後還是離不開“金錢”二字,在某些特殊的時代,還出現了官方支援的盜墓,曹操的“摸金校尉”便是官盜。不過曹操也因為這樣,身上帶有洗不掉的污點,據說因為這些盜來的文物,曹操的軍隊很多年都不用擔心軍饷。說起來,盜墓賊已經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律法擯棄,可以說是無墓不盜,但在古代,盜墓賊卻基本上不會拿古墓中的一樣東西。

盜墓界不成文的規定——不盜玉

盜墓賊什麼都偷,卻對古墓中的一件東西十分忌憚,再貪心也不敢要

盜墓賊中也分有很多的規矩,幫派之分,用具不同等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拿古墓中的玉器。這個規定在古代,可以說所有的盜墓賊都會遵守,古墓中的所有東西,隻要能拿的,都會拿,可就是玉器,即便隻是小小的一塊,他們都不會要。盜墓賊渡古墓中的玉器,甚至已經到了十分忌憚的程度,再貪心的人,也不敢取走古墓中的玉器。據說西漢時期的一個古墓,盜墓賊光顧了很多次,其中還有一件金縷玉衣,盜墓賊将玉衣上的金線都抽走了,卻沒有拿走玉片。

律法嚴酷,不敢拿玉

盜墓賊什麼都偷,卻對古墓中的一件東西十分忌憚,再貪心也不敢要

為什麼盜墓賊不盜玉?按理說,玉器應該比金銀珠寶還有珍貴和值錢,可正所謂人都惜命,盜墓是為了發财,拿了玉器,一不小心就是送命了。古代對盜墓賊的刑法還是非常嚴重的,明代時期,朝廷甚至下令,一旦抓到盜墓賊,那就是死刑。是以再盜墓賊将古墓中的文物盜出來後,很快就會出手,玉器雖然之前,卻是最難出手的文物。因為在古代,玉器是非常珍貴的,隻有那些官宦之家的人才擁有,平民百姓擁有玉,是一件非常怪異的事情。而且玉器上一般都帶有印記,金銀的印記可以融掉,玉器的印記一旦磨壞,就毀壞了整塊玉器。

盜墓賊什麼都偷,卻對古墓中的一件東西十分忌憚,再貪心也不敢要

普通人拿了帶有官印的玉,那就相當于在自己的身上安裝了一個大喇叭,昭告自己是一個盜墓賊,那不就招來殺身之禍。是以在古代的盜墓中,盜墓賊是不會将古墓中的玉器盜走的,隻會取走金銀财寶。但在現代就不同了,與古代的盜墓賊相比,現代盜墓賊反倒更加的可惡,他們盜墓就算了,還要将人家的墓炸開。而且隻要是值錢的東西,他們都會盜走,不管什麼玉器銀器,國内賣不出去,他們就運出國,相比之下,現代盜墓賊反倒更加可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