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MOLED驅動晶片迎增長空間 中穎電子産能緊張問題何時緩解

AMOLED驅動晶片迎增長空間 中穎電子産能緊張問題何時緩解

《投資者網》半導體行業組 喬丹

近日,中穎電子(300327.SZ)釋出2021年全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1年淨利潤為3.65億元-3.85億元,同比增74%-83%,保持了上市以來一貫穩定的增長态勢。

同步增長的還有公司的市值。截至2022年1月19日,公司總市值為189.3億元,較上市初期的37億元增幅愈5.5倍。

中穎電子概況

資料來源:東方财富choice資料

中穎電子業績與市值的雙增,源于其處在一條具備高成長性的賽道上。公司在工業控制級别的MCU(微控制器晶片)和OLED顯示驅動晶片領域深耕多年,其MCU産品在全球市場都擁有相當的市場佔有率。

在增長同時,公司也存在産能制約以及産品技術疊代較慢的現象。在産能方面,因半導體産業鍊的産能緊張,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的産能供不應求,公司可通過簽署産能預付款協定來鎖定産能,以保障2022年度的産能得到合理增長。但如何及時推出順應未來市場趨勢的産品,則是公司仍有待突破的地方。

業績常年穩定增長

中穎電子成立于1994年,于2012年上市。自上市以來,公司的營收及淨利潤均保持正向增長,其營收在2020年也首度突破10億元大關。2012年-2020年,公司的營收年複合增速約18%,淨利潤年複合增速約31%。根據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1年淨利潤為3.65億元-3.85億元,同比增74%-83%。

公司主要從事內建電路晶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采用Fabless輕資産經營模式,即無生産線的晶片設計公司,其業務均是建立在技術、研發型優勢的基礎上。2021年三季度,公司的研發人員占比79%,研發費用占營收比為18%。該模式帶來的收益反映在财務上,便是公司的淨資産收益率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

中穎電子收入分析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公司主要産品為工業控制級别的MCU和OLED顯示驅動晶片。其中,MCU主要用于家電主要、锂電池管理、電機控制、智能電表及物聯網領域,OLED顯示驅動晶片則主要用于手機和可穿戴産品的螢幕顯示驅動,其規格還适用于柔性屏。

中穎電子2021年H1收入結構-主營産品收入情況

AMOLED驅動晶片迎增長空間 中穎電子産能緊張問題何時緩解

資料來源:公司2021年中報

在公司的主營收入構成中,OLED顯示驅動晶片的營收占比在2021年上半年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由往年的6%左右上漲至了15%。對于上漲原因,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系AMOLED顯示驅動晶片、MCU類的锂電池管理晶片銷售大增所緻。其中,AMOLED顯示驅動晶片銷售同比成長數倍,锂電池管理晶片銷售同比增長翻倍。

AMOLED、锂電晶片驅動力凸顯

公司AMOLED顯示驅動晶片銷量增長的背後,是整個應用市場需求的增加,這主要表現在手機屏需求市場。

現階段,手機屏顯技術處于由LCD(液晶顯示器)向OLED技術疊代的高峰時期,LCD螢幕普遍搭載于中低端機型中,而高端旗艦手機則基本采用OLED螢幕。如榮耀于2022年1月10日釋出的旗下售價9999元的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内屏便搭載了京東方柔性OLED顯示屏。随着手機市場相繼釋出搭載全面屏、柔性屏、折疊屏等新型顯示技術的智能手機,柔性OLED螢幕将是手機螢幕發展的趨勢所向。 DSCC資料預計2022年OLED智能手機面闆出貨量占比将達到約57%,超越LCD手機面闆。

随着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AMOLED的制造技術水準進入55nm/40nm/28nm。中穎電子是國内第一家實作量産的廠家,在制造技術上,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具有成本較低的優勢,并能針對客戶提供快速的服務。目前公司已量産的AMOLED顯示驅動晶片為55nm制程,40nm制程正在開發中。根據公司于2022年1月13日釋出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計劃在年中推出前裝品牌市場規格要求的手機屏 AMOLED 顯示驅動晶片,實際仍視研發進度而定。”

目前,公司AMOLED顯示驅動晶片的目标市場主要是國内AMOLED屏廠,但還無從知曉具體客戶名稱。此前,曾有投資者多次在互動易平台上提問公司是否為京東方的OLED供應商,公司董秘回複稱,“AMOLED顯示驅動晶片具體客戶資訊,基于保護股東利益及公司業務競争的保密需要,不會公開披露。很多情況下,公司沒有客戶的同意也不能公開披露”。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AMOLED屏在手機的滲透率提升,公司AMOLED顯示驅動晶片的需求可望進入高速成長期,為業績帶來明顯增長。根據公司半年報及招商證券在2022年1月12日釋出的研報,在2021上半年以及三季度,公司AMOLED的收入均實作了數倍增長。

但這項業務同時面臨推廣問題。根據上海證券研究所的資料,在市場佔有率上,全球OLED産能主要集中在南韓、日本等。三星的全球市占率最高,2019年達85.4%,國内的核心供應商有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和輝光電等,2019 年的全球市占率分别為 3.6%、2.1%、2.7%、3.4%。而中穎電子的品牌效應尚處于劣勢,需要較長時間去耕耘市場,若成功突破,有望成為公司量價齊升的潛力闆塊。

公司另一項增長明顯的業務是锂電池管理晶片。目前,公司在手機、TWS耳機以及筆記本電腦管理方面的锂電池管理晶片已經在國内多家品牌大廠量産,正處于國産替代市占份額擴充的成長初期。在技術上,锂電池管理晶片産品技術要求繼續提高,設計平台由8位逐漸過渡到32位,相關産品制程由早期的0.35um/0.25um逐漸向0.11um/90nm/55nm演進,國内其他企業在此領域涉足較少,公司擁有領先地位。

MCU面臨技術疊代風險

AMOLED顯示驅動晶片及锂電池管理晶片雖然帶來了亮眼的業績增速,但作為在國内較具規模的工控單晶片主要廠家之一,中穎電子主要業績來源還是倚賴MCU的銷售收入,2021年以前,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占比均在90%以上。

公司的MCU産品多屬于工控級别的産品,且占據一定的市場佔有率。根據IC Insights的資料顯示,全球MCU市場規模超過200億美元,全球MCU廠商主要為瑞薩電子、恩智浦、英飛淩、微芯科技、三星電子、意法半導體、賽普拉斯等,公司的全球MCU市場佔有率約為0.5%。

不過,從市場的趨勢及前景來看,公司的MCU業務仍有着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方面,根據公司董秘在互動易平台上回複的資訊,目前公司出貨的MCU産品多為8位元。

從産品技術層面看,MCU按照處理器的資料位數,可以分為4位、8位、16位、32位。處理器的位數越高,其運算速度越快,支援的存儲空間越大。而基于ARM核心的32位MCU,工作頻率大多在 100-350MHz之間,處理能力和執行效能比8位及16位更好,另外随着先進制程工藝的采用,32位MCU的成本也将逐年降低,逐漸成為全球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産品的核心。

據IC Insights資料,2019年32位MCU占比為62%,16位占比23%,4位及8位占比15%,到2024年,32位MCU占比将超過70%。如果公司的MCU産品依然停留在8位元,未來的市場空間将被進一步壓縮。

另一方面,公司所屬的工控領域的市場空間相對有限。據IC Insights資料,在全球市場中,汽車電子占MCU市場的比例約為1/3,工控及醫療、計算機各自占比約為1/4,消費電子市場則占到整體的1成左右。在中國市場,汽車電子、工控類的市場占比分别為 16%、11%,而消費電子是MCU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比約為1/4。

因主營産品的市場空間相對受限,公司同時也在研發具有更廣闊市場空間的車規級MCU,雖然目前還沒有産品推出,但若能趕上年輕一代的智能電動購車潮,未來無疑也是值得期待的增長引擎。

另外,前期制約公司發展的産能問題,随着台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巨頭在過去一年紛紛擴産,若擴産的産能順利在2022年投放,中穎電子的産能緊張問題也有望在2023年得以緩解,産品市占率也将随之提高。

從研發屬性、業績的增長情況以及具備市場空間的産品來看,中穎電子都是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而産能緩解、在研的車規級MCU,都有望成為公司未來進一步向上發展的拐點。在過去一年内,根據東方财富choice資料,共計20家機構對公司進行了評級,其中15家給予“買入”,5家給予“增持”。(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