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臨近春節時有一個重要的民俗,就是“送竈神”。相傳家家戶戶都有“竈神”,觀看天下家事,洞悉人間疾苦,到了年底,就要回到天庭報告。這個日子,就是“送竈神”的日子。那麼,您知道“竈神”長什麼樣子嗎?這幾年來,揚州收藏家周鑫,從全國各地收藏了68塊“竈神”的版片,各種竈神的形象栩栩如生,頗有情趣。
他收藏了68塊“竈神”雕版
周鑫回憶說,“竈神”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最“家常”的神。小時候去奶奶家,門楣上會貼着“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紙條,而進入廚房時,就會發現在牆上有一個方正的洞,裡面貼着竈神的圖案,上面還會寫着“一家之主”,旁邊寫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樣。
“在中國人的習俗中,送竈是很重要的一個民俗。送竈,既寄托着對過往一年的總結,也寄予着對來年美好的心願。”周鑫說。
這些年來,周鑫一直都在收藏雕版。在收藏界,雕版收藏目前還屬于小衆,是以收藏起來,還是較容易的。
“開始是我自己收藏,天南地北地跑,到了某處古城,在古玩市場上,總能遇到一些雕版。因為是木頭的,是以和金銀玉器相比,價格不算高。後來我收藏多了,圈子裡也知道揚州有個專門收藏雕版的,有好的雕版就會主動告訴我。”周鑫說,“目前我收藏了1000多塊雕版,而‘竈神’主題的就有68塊。”
各地“竈神”各有特色
在周鑫的藏品中,曆史最為悠久的,是一塊明代“竈神”版片,圖案内容是一張“定福宮”的竈神。哪裡是“定福宮”呢?定福宮就是“竈神”在天上的住所。回到天上的竈神圖案,神情輕松,喜笑顔開。“這張定福宮‘竈神’圖,在明清時代流傳甚廣,我這塊版片,是民間刻制的。”周鑫說。
通過收藏各地的“竈神”版片,也能折射出當地的風土人情。比如北方的“竈神”版片,線條粗犷,“竈神”就顯得豪放,極具威嚴。而南方的“竈神”版片,線條就細膩柔和多了,“竈神”的形象,也顯得溫文爾雅多了。
周鑫收藏的“竈神”版片,來自河北、陝西、山西、四川、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江蘇的也有,他在南通收過一對“竈神”的版片,揚州本地的卻沒有,大概因為揚州本地的雕版多以文字為主,圖案較少。這些版片上的“竈神”,形象各異。比如一塊四川的“竈神”版片,A4紙大小的版片上,密密麻麻刻了38個人物形象,雕刻師寥寥幾筆,就能刻畫出如此多的形象,實屬罕見。記者 王鑫 實習生 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