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知否》裡的太後大家都很熟悉,是個很有欲望和野心的女人,自從新皇登基以來,皇帝和太後三番五次的鬧沖突,太後想要專權,甚至将玉玺扣在自己那裡。

作為大臣的韓章看不下去,勸太後功成身退,頓時惹惱了太後。可是在顧廷烨下三濫的小把戲之後,玉玺被騙到手。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過了不久,官家想為自己的生父母追封,而太後認為不妥。兩人再起争執。

在朝堂上,對于皇帝抛出的問題,官員們為新帝究竟應該叫誰為皇考的問題而争論不休,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意思,可是如果答應了皇帝的請求,那麼便會使得太後發怒。

太後作為先帝的妻子,極力主張新帝叫先帝為皇考的。但是,皇帝想到自己的親身父親,血緣親情,不能為了如今的地位,而抛棄禮教,心中實在糾結。這個皇帝怎麼看起來當得那麼懦弱呢?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顧廷烨作為皇帝的心腹,又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曆,自然是更重于血緣親情,便在朝廷上将皇帝的心事說了出來,極力贊成皇帝。

顧廷烨這邊話音剛落就遭到了太後的訓斥,并杖責二十。

太後的權威還是很大的,就因為這一句話,讓她不高興,就會懲罰人到他半條命都沒有。也是狠心,好像全然忘記了自己當年在危急時刻救下新皇,還他們一個太平盛世的功勞。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更明顯的看出,太後就是一門心思的想要占着霸權不放手,就連新皇都對她敬仰幾分。她喜歡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可是實際上讓她來治理整個國家,她可以嗎?不可以。

雖然太後的态度十分強硬,可是後來,實在是熬不住大臣們的驚擾,放棄了垂簾聽政。

她是真心的嗎?肯定不是,她隻是計劃在衆人面前演上一場戲。

夜裡,她把谏官齊衡叫到身邊,說韓章逼迫她蓋上印章,逼她放棄朝中事物,可憐她一心一意啊,年老了還受到人欺負。那叫一個可憐,不過都是裝出來的,這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齊衡信了。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一身常服的太後站在朝堂上哀求韓章和新帝不要苦苦相逼,弄得朝堂上一陣大亂。

不知道他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穩住陣腳丈夫的大好河山嗎?還是隻是為了自己的私欲?但是無論她是什麼出發點,她都錯了。在那個時候,又有幾個女人真正的能夠掌握政權。

她後就這樣死活不肯放開手,想要得到江山,想要的到權勢,還是害怕皇帝不會孝敬自己,任人宰割。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其實她多慮了,既然皇帝願意在自己尚未之後,依舊贍養母親,依舊同意你垂簾聽政,已經是對你最大的寬容,你還想要怎麼樣?他不像是一個立馬會翻臉,會不孝敬太後的人。她這樣過度的擔憂,反而會遭人反感。

中國上下五千年曆史,的确是有女人當政的,比如呂雉,比如武則天,幾乎是人盡皆知,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并沒有禍國殃民,反而一心治理國家,為中國的曆史增加了一抹抹光彩。

她有着睿智的判斷力,也沒有如同平常女子那樣的感性,她認定的事情,那麼她一定會是去理性的對待。她有野心,有抱負,性格堅強,做事勇猛堅韌,果斷不畏困難,實屬難得,與男子并沒有什麼天差地别。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她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治國的方略。如果劇中的太後也能有她這樣的睿智與理性,想必也不會被逼迫将權位還給國君,而是受到大臣們的敬仰,是百姓的福音。可是,她做不到,她占有權利隻是為了自己,她的野心也隻是為了自己。

曆史上的女漢子也不少,著名的便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一介女子,裝扮為男兒身,從軍幾年,上戰殺敵,有豈能是這些沒有謀略的女主能夠做出來的事,更不可能是一個日漸衰老的婦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人能夠做到的。

然而,女子終究沒有男子的氣魄與勇猛,也沒有男子的智慧,現代社會依舊是很多的女孩子比不上男孩子的反應力,以及對于家國大事的洞察力。何況是在古代,在女子無猜便是德的時代。

女人當政,如果是容易意氣用事的人,那麼很可能損壞一個國家,傷害百姓的利益,她沒有能力去緩解天下帶給她的壓力,她也沒有辦法去應對那個複雜的時代。

戰争四起的時候,需要的是男人上陣殺敵,女子身體本就弱小,這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永遠都改不了的原因。在面對戰争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女性統領能夠真正的做到靜下心來,而那個時候的國家,需要的就是一個冷靜執着,能夠帶領百姓逃出這場争端的人。

《知否》:真的是女人當政,政必凋嗎?

是以,并不是女人當政,政必凋,男人當政,也有政治凋敝的時刻。我們需要的統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是男女的差別,而是也沒有真正的能力的一個差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