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因為決堤,暫時阻擋日軍的前進步伐,但是還有一支日軍隊伍,已經抵達中國的另一條大河——長江!
波田重一,率領的部隊,士兵大多數來自于日本九州,來大陸之前,一直駐紮在台灣。從人們的認知中,這是一支适合在亞熱帶作戰的部隊。徐州會戰之時,奉命從台灣海峽,直接抵達吳淞口。
波田支隊接到的任務:沿着長江向西,去占領一個叫做武漢的城市。

1938年5月29日,東京大學營就下令,讓華中派遣軍和海軍,聯合起來,攻取蕪湖以上的安慶,馬當,湖口,九江,将他們作為進攻武漢的前線陣地。
首先出動的是第6師團,但是,此次的行軍并不順利。
在廬州以西,徐源泉的第20軍,早就做好了準備,不僅破壞了道路,還在路上設計了很多的隐蔽陣地,随時對日軍進行突襲,使得日軍行軍非常的緩慢。
徐源泉逐漸後退,日軍的坂井支隊,對楊森的第27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蔣介石下令讓徐源泉的部隊,火速前去支援,對舒城的日軍進行側擊。但是,大雨磅礴,道路泥濘,徐源泉趕到之時,舒城已經淪陷。
徐源泉也想彌補這個過失,于是下令讓第87軍第199師,對舒城發起了反擊。
第87軍,怎麼說呢?戰鬥力一般,1938年剛剛改編完成,前身是湖南地方保安隊伍,原來在武漢專門修建防禦工事,徐州會戰開始後,被征調而來。在廬州就遭遇日軍的痛擊,損傷慘重。
值得一說的是,第87軍進入戰場之時,基本上所有的士兵,都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基本的射擊技能都還未掌握。盡管,最後由老兵組成一個突擊隊,實施反擊戰,但是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取勝的希望都十分渺茫。
第199師的老兵,分成若幹個小組,數次爬上舒城城牆,與日軍展開肉搏戰,但是沒有炮兵的掩護,後續部隊的增援,最後也隻能無功而返。
6月7日,波田支隊,從鎮江起錨出發,日本海軍陸戰隊從南京出發,兩軍在蕪湖彙合後,合編為一個隊伍,乘坐軍艦,浩浩蕩蕩地沿着長江逆流而上。
12日中午,日軍抵達安慶,一帶江面停泊等待,同日下午,海軍陸戰隊在長江南岸登陸,占領上窯溝。波田支隊在長江北岸登陸,沿着江堤,向安慶推進。
在這個方向守備的軍隊,依舊是楊森的第27集團軍。
第27集團軍,下轄的第20軍第133,124兩個師,已經被調入第五戰區,隻好從第三戰區,第21軍調來第145,146兩個師,配置設定給楊森指揮。
名義上,楊森手中有4個師的兵力,但是,楊森負責的防禦區,太大了。縱貫長江以北從舒城,桐城,安慶一線。
楊森的壓力很大,于是給蔣介石緻電:希望能增派軍隊,至少要2個師,才能完成防線守備。
這是日軍進入長江沿岸後,第一位将領,統治最高統帥部,主動提出長江沿線,防禦力量過于薄弱。根據事實證明,楊森的判斷是正确的。
蔣介石回複:已經在廣濟調遣部隊前往支援。
但是大家要知道,廣濟到安慶,雖然隻有200公裡,但是道路泥濘,行軍非常的不便。而且日軍距離安慶,隻有20公裡,兩方比較一下,楊森在這樣的局勢下,根本就等不到支援部隊。
波田支隊也非常的意外,實在沒有想到,長江沿岸的防禦是如此的薄弱,幾乎沒有軍隊防守。在長江大堤上,第21軍,一些保安部隊,僅僅做了一點小抵抗,就直接撤退。
日軍如入無人之境,12日占領安慶郊外機場,13日占領安慶,楊森部隊腹背受敵,隻能向太湖方向撤退。
而坂井支隊,突破楊森防線之後,13日占領桐城。
兩路日軍,水陸并進,開始向大别山,中國前沿陣地潛山急速行進。
舒城、桐城、安慶相繼陷落,日軍進本完成了任務,有了進攻武漢的前沿陣地。
令人非常費解的是,即使楊森手中隻有4個師的兵力,還有一些地方武裝,就算防禦面過于大,也不至于稀薄到毫無抵抗的程度。尤其是攻擊安慶的波田支隊,幾百個人的兵力,中國守軍無不是一觸即潰,十餘天竟然失地數百公裡。
蔣介石也緻電訓斥:幾百個日軍就拿下安慶,是一個世界級的笑話,讓楊森必須死守潛山。
但是楊森接到電報之時,潛山早已經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