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2021年6月17日,OPPO和一加宣布全面合并,随着劉作虎重回OPPO并操刀Find N,以及原OPPO中國區使用者營運負責人李傑将出任一加中國區總裁後,一加徹底成為了OPPO的一份子。在這次合并之後,外界對于一加未來的定位,國内國外的發展,以及和OPPO本身的協同和競争關系,都充滿了疑問。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說,融入新的體系,都是一次關鍵轉折點。如今半年時間已過,在OPPO的“扶持”之下,一加是否尋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而收納一加後的OPPO,又是否是以收獲了更多潛在使用者?OPPO又該如何理清兩者之間的定位重合?

一加回歸OPPO,情理之中

2013年12月,一加科技正式成立,2014年一加釋出了首款産品一加1,用1999.99元的售價打響了屬于它們的第一炮。在曆年的一加釋出會上,我們總能從劉作虎口中聽到“一加全球出貨量同比漲幅高達百分之幾百;在中國市場,一加出貨量又同比增長了多少”這樣的言論。然而,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到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其實一加的處境一直沒有什麼變化,從誕生至今一直保持着一個穩定的成績——others。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可以說過去八年都一直在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難以在銷量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再加上近兩年擴充中端産品線的操作并沒能帶來多少正面效果。

可以說一加為什麼不會像魅族、錘子、小辣椒等一衆獨幕喜劇牌一樣,要麼被市場抛棄要麼被遺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使用了大量OPPO的技術和相關配置。

就拿最近釋出的幾款機子來說,OPPOFind X2 Pro搭載的高通骁龍865處理器,三星顯示制造的2K120Hz 螢幕,以及索尼和OPPO聯合定制4800萬像素的IMX689攝像頭CMOS,都被照搬到了一加8Pro上;OPPO獨家的雙電芯65WSuperVooC 2.0快充,則被一加8T換了WarpCharge 2.0的名号宣傳,二者技術上沒有任何差别,使用者甚至可以把雙方的充電器互換。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而到了OPPOFind X3系列,其搭載的高通骁龍888處理器,三星顯示新一代E4發光材料的2K120Hz LTPO自适應重新整理率螢幕,也變成一加9Pro的賣點,OPPO和索尼聯合研發5000萬像素的IMX766攝像頭CMOS,則成了一加9Pro的超廣角鏡頭。

但說到底兩家硬體上缺少差異,高度同質化,使用者購買一加手機所能感受到的硬體體驗,和購買OPPO手機的體驗很難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這也意味着一加自身沒有壓倒性的硬體優勢,缺少獨家賣點。再加上一加手機搭載ColorOS系統之後,兩者的軟體差距也縮小至幾乎沒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使用者無“Others”一加,而選擇知名度更高的OPPO或其他品牌的手機,當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這些問題在回歸OPPO後都能得到很好地解決。就拿小雷個人最在意的售後來談,一個品牌想要做大做強,其完善的售後是不可缺少的,在這一點上OPPO、vivo以及華為就做得相當出色,而一加呢,據小雷所知整個廣州就隻有兩家一加授權店,别說售後了,想體驗都比較困難。在消費強勢的一二線城市售後布局尚且如此“糊弄”,其他城市的一加使用者售後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這一點相信一加自己也注意到了,不然他們也不會在一加10 Pro的釋出會上公開表示千家OPPO售後網點已經向一加使用者開放。隻要OPPO願意給一加足夠的資源,例如供應鍊、營銷團隊、研發團隊、系統團隊等等等等,那麼對于一加來說自然是好事,畢竟這種能降低成本的操作誰不喜歡呢?

是以,擺在一加面前的有兩道選擇題:一、繼續頑強掙紮,在競争激烈的手機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當然這非常困難;二、并入OPPO,不僅可以共享OPPO的所有資源,還能與其形成合力,在國内手機市場競争愈發激烈的情況下,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雙方資源,共同應對外部競争,促進品牌發展,并擴大市場佔有率。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現在看來,一加選擇了後者,而對于這樣的結果,顯然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一個新的問題來了,一加回歸OPPO後,一加肯定是受益者,那麼OPPO呢,它又該如何面對這位“新人”呢?

1+1>2?

劉作虎在去年正式宣布OPPO一加合并時就公開表示一加回歸OPPO後會繼續保持獨立營運,做到公司融合但品牌不融合。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但在小雷看來,所謂的品牌融合并非想象中那樣簡單,前文曾提到,一加一直走的都是高端手機路線,一加7 Pro的面世更是讓更多國内外的消費者們認識了這個“不将就”的品牌。可是随着手機市場佔有率的進一步縮減,各大手機廠商都開始沖擊高端市場,其中自然包括家大業大的OPPO。OPPO Find系列的回歸,Reno系列砍掉超大杯等操作都點明了OPPO未來的目标就是在高端手機市場成功站穩腳跟。

是以就高端路線這一點來看,之前的一加和當下的OPPO似乎有些定位重疊,這場内部“鬥争”,無論最後孰勝孰敗,對OPPO集團整體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若不加調解,OPPO與一加的高端産品線之間内卷加劇,這對于雙方而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不過一加的回歸也并非全是壞事,畢竟一加在國内市場已經培養出了一批粘性極高的男性極客使用者,這對于在消費市場一直被貼女性中端機标簽的OPPO來說,可以更好的打開消費市場,覆寫更多群體,有着非常好的借鑒意義。再加上一加的回歸還能幫助OPPO減少内耗。

比如,OPPO的Find系列與一加手機在定位、售價等方面都存在重疊,造成無意義的内耗。合并後,就可以整合一加和OPPO Find系列之間的關系,并在高端市場開展多品牌的銷售模式。

不過從剛剛釋出不久的一加10 Pro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要知道一加之前宣傳自家旗艦時都會帶上全能和影像兩大宣傳點,而一加新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卻表示一加未來主打的人群是“愛玩遊戲、追逐性能的年輕人”,一加要做遊戲體驗特别好的性能旗艦。考慮到之前的一加一年隻會推出一款旗艦産品,不出意外的一加10 Pro就是它們在2022年交出的最佳答卷。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也就是說,一加在回歸OPPO之後不再充當沖刺高端的品牌,而是極有可能轉型成為在中端市場中大殺四方的一把利劍。畢竟對于OPPO而言,它在高端市場有Find系列作為支撐,在低端市場有realme撐腰,而主打中端市場的Reno系列也砍掉了超大杯,或許這正是給一加10 Pro讓路。

當然小雷也不排除OPPO與一加會像華為一樣做差異化發展,也就是一年兩旗艦的套路。但仔細分析完華為的P系列和Mate系列不難發現,想要成功做出差異化雙旗艦必須要有很深的技術儲備,兩款旗艦手機必須有很明顯的差異點,兩款旗艦硬體差不多,賣點差不多,市場就會買早先釋出的産品,因為廠商釋出新旗艦的時候,早先釋出的旗艦一定會降價。

而反觀華為Mate系列跟P系列,Mate系列釋出完以後,消費者是對P系列有期待的,不會因為P系列的處理器跟Mate系列同款就不買P系列了,因為這兩款手機之間的差距足夠大,前者是全能商務旗艦,後者則是頂級影像旗艦,賣點足夠明顯,消費者自然願意買單。這一點OPPO和一加其實是可以學習的,不過短時間之内或許難以複刻華為的成功。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在過去的日子裡,一加給手機市場帶來了高成本效益的類原生安卓體驗、更高性能和更高自由度的兼得,成為中國品牌在海外獲得認可的經典案例,還順便開啟了高重新整理率螢幕普及的大幕。不過就像劉作虎發言所說,存活下去并進入更大市場,就必須擁有與之對應的力量。而對于OPPO來說,也是擴充品牌形象的一次機會。

回歸OPPO半年,一加仍在适應

這樣的轉折可以說是必然,而接下來的路,要一加和 OPPO 一起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