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型)産品經理打怪更新之路

(技術型)産品經理打怪更新之路
(技術型)産品經理打怪更新之路

上周末在頭條問答上受邀回答了一個問題,提問者和自己經曆一樣,以前做Java開發,現在有機會做産品經理,問如何轉型。這段時間也在看精益創業的内容,學習商業計劃書,思考産品的問題,自己也總結了一些東西。基于這種機緣,自己也根據自己的轉型之路,重新的審視一下産品經理這個崗位,給他人更給自己一個指導,希望走向一條正确之路。

其實我們做過程式開發,雖然都統稱為程式員,但是根據語言不同,前後端不通,技術領域不同,程式員也有各種各樣的分類,而且随着經驗的不同,程式員也有各種各樣的級别。同理,産品經理也類似。在我們打怪更新之前,我們先看一篇文章《按不同次元區分:産品經理分幾類?》,對産品經理大緻有個了解。(關注微信公衆号“菜根亂譚”,回複“産品經理”擷取)

OK,打怪更新開始了,注意怪物和寶貝哦O(∩_∩)O~

第一級:執行型産品經理

很多人剛入産品經理這個領域,非常興奮,感覺終于可以設計一款偉大的産品了,但估計不出一周,可能就要灰心傷氣了。天天隻盯着一個子產品,一個原型改來改去,還得提供技術需求說明書,好煩!沒錯,這就是剛做産品經理必須要面對的,就要從細小處入手,練習基本功。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轉型過來的産品經理會經常碰到的一些怪物:

1、做産品策劃太關注技術實作。沒必要的功能感覺技術實作簡單就加上吧,有必要的功能感覺技術實作太難暫時去掉吧。

2、給技術團隊提供技術方案。我曾遇到一個技術轉産品的客戶,我們技術人員說評估一下,他直接上來就說還評估什麼啊,這麼簡單,程式可以這麼寫那麼寫?最後把技術惹惱了,直接給了一句:“你既然這麼能,你咋不自己開發呢”

3、不喜歡寫文檔。技術人員雖然逼着産品經理提供各種文檔,但他們都不喜歡寫文檔。現在輪到你來給技術提供文檔了,很多人沒這個習慣。是以換位一下其實挺好的,感受一下對方的苦逼。

是以這一階段我們需要的裝備可以總結下:

1、熟練使用各種工具,比如Axure,Word等。

2、不要受技術背景的影響,從業務角度去策劃産品。

3、注意溝通方式,不要随意提供技術方案。

第二級:參考型産品經理

進入第二級後,我們逐漸的開始進入産品經理的角色了。作為技術型的産品經理,這一階段我們已經開始從關注技術到關注産品了,我們開始去使用各種各樣的産品,去分析他們的共性,當然我們依然擺脫不了技術的影響,去關注每個産品的技術架構及實作方式。為什麼這個階段我稱它為參考型産品經理,是因為當我們看了很多産品以後,我們更多的是參考借鑒其他産品好的東西照搬過來進而優化我們的産品。

但這個階段我們依然會碰到一些怪物:

1、不假思索的拿來主義。什麼流行用什麼,什麼創新用什麼,最終堆砌的琳琅滿目,而忽視了核心功能。

2、拍腦袋定産品。自以為閱産品無數,自以為有各種創新思路,事實是無非追趨勢,随大流,在拿來主義上再創新。

3、對技術團隊的質疑當成對自己的挑戰。總是給人的感覺是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做,你就按我的做就行了。

是以,這個階段打怪練裝備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拿來主義沒問題,關鍵是抓住核心業務需求優先設計産品,其他隻是錦上添花,是以切莫本末倒置。

2、技術人員質疑産品是正常的,大家都擔心産品犯錯造成不斷的反複。溝通一定要有理有據,用資料說話。做到這一點,恭喜你進入下一級!

第三級:營運型産品經理

産品是生孩子,營運是養孩子,是以都要把自己當成親媽的角色,産品要考慮營運的需求和訴求,營運要向産品回報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的問題。有些團隊,産品和營運是割裂的,或者利益關聯太弱,就造成了前後的脫節。産品做出來不是目的,而是更好的讓使用者使用,貼合使用者的需求,這就要求要在營運中檢驗。是以産品經理需要關注營運,做産品前要制定好營運的方向政策,過程中要監控營運的資料,分析營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找到改進的方向。一個關注營運的産品經理在産品設計中出錯的幾率遠遠小于參考型的産品經理。

但是作為該階段的産品經理雖然尊重資料,趨于理性,但是依然會面臨一些問題:

1、沉迷于細節的改進,大局觀不足。很多時候産品沒找對需求點,即使改進的再完美,對于營運效果很難有提升。

2、被資料欺騙,誤導了需求。比如微信的爆發得益于搖一搖和附近的人這種陌生人社交功能的推出,但微信最核心的還是基于熟人的溝通交流功能,如果一味的追求那些錦上添花的細節,可能會讓産品跑偏,在此我們不能不佩服張小龍内心的笃定。

既然做産品離不開營運,同時又不能局限于營運,是以我們也要get一些技能:

1、通過營運資料回報問題,需要預設資料模型,提前建立資料收集管道。

2、需要關注外部的資料,和自己的營運資料做比較。有時候我們發現有的功能點使用頻次低,是沒有價值,還是沒設計好,還是沒營運好,光看自己資料有時很難發現問題,要類比同行的資料。

3、通過營運資料和使用者的回報,挖掘潛在的需求,需要對資料的洞察,隻有發現新的需求才能做出創新的産品,如果做到這點,恭喜你更新了!

第四級:創新型産品經理

資料會說話,它不僅僅告訴了你現在,有時它也告訴了你未來。有時候我們很難直接從使用者口中問出需求,就像啤酒和紙尿褲要擺在一起一樣,需要産品經理對隐藏的需求的洞察。創新型産品經理的特征都是善于發現那些不容易被人看到的需求。創新是産品保持競争力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創新路上卻有很多坑在等着我們。

1、對資料的誤讀,被僞需求誤導。微信群交流非常普及,醫生在微信群裡經常讨論病例,做使用者調研也發現醫生有交流的需求,是以某醫生工具産品就推出了群聊的交流功能,意在以此方式讓醫生讨論病例,但最終結果收效甚微,證明這種無主題無管理的交流不适合做學習的研讨。

2、脫離自己産品内在基因的創新。比如支付寶年前火了一陣的白領社群和校園社群,雖然靠情色火了一陣,但是支付寶天生不具備社交基因,誰也不會拿錢包當社交平台,這種創新也很難成功。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做社交生不如死,做社群死而複生》

創新不容易,但不創新就沒有活路,保持創新是每個産品經理必須get的素質。

1、多看資料,自己的資料,行業的資料,競品的資料,使用者的回報,從資料中探求隐藏的需求。

2、多研究案例,分析其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多思考是創新的源泉。

3、小成本,快速的試錯。創新要經得過驗證,切莫等到發現走偏再全盤否定,代價太大。

第五級:市場型産品經理

創新可大可小,産品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微創新就可以了,但是對于産品規劃階段或者産品轉型階段,或者有重大變革時,此時考驗的不僅僅是細節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局觀和長期性,是以這時候需要市場型的産品經理。通過分析市場的需求、規模及參與者,來确定産品的定位。一般情況下,老闆充當了這個角色,是以一個牛逼的老闆都是一個好的産品經理。

至于打什麼怪,本人正在向這級努力,還無法給出判斷。但是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鍛煉的是:

1、寫商業計劃書。最近一直在寫商業計劃書,真不是一般的難寫,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怎麼能說服投資人呢?

2、畫餅的能力和上司感召力,如果這個沒有一無法說服投資人,二無法感動團隊。

第六級:創造型産品經理

能向前看五年甚至更長的趨勢,發現世人無法感覺的機會。不多說了,膜拜下喬布斯吧✧(≖ ◡ ≖✿)嘿嘿

自己做了七八年的技術開發,又做了三四年的産品經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做技術時經曆了第一級,常在第二級犯眼高手低錯誤,因為帶營運團隊順利通過第三級,正在度過第四級,努力奔向第五級,終極目标第六級。以上劃分産品經理等級純屬個人主觀膩斷,作為自己職業規劃的指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技術型)産品經理打怪更新之路
(技術型)産品經理打怪更新之路

作者介紹

亂譚君(yongtree)

IT男,碼農出身的産品經理,負責掌上醫訊産品營運。偶爾亂寫亂評,以吐槽為樂,以交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