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寶女演員和銀幕女神珍妮·莫羅(Jeanne Moreau)于7月31日被發現死在家中,享年89歲。
據法國娛樂八卦雜志《Closer》報道,該女仆首先爆料莫羅的死訊,周一早上7點30分到達她位于巴黎第8區聖奧諾爾路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發現女主人沒有生命迹象,最初确定她是自然死亡。

1954年,在雅克·貝克(Jacques Baker)的《金錢不碰》(Money Don't Touch)中。
回顧珍妮·莫羅的一生,在她60多年的電影生涯中,她已經拍了130多部電影,這些作品和聯合導演的系列,堪稱歐洲文藝發展的簡史。從1954年雅克·貝克(Jacques Baker)執導的《觸摸不觸摸》(Touches Don't Touch)到路易斯·馬勒(Louis Mahler)1958年的《絞刑架電梯》(Elevator to the Gallows)和《夫妻》(The Love Men);來自與特雷弗的"朱爾斯和吉姆",以及"黑衣新娘"。布萊克,1968年),安東尼奧尼的"La notte,1961年";從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審判,1962年》和《午夜的鐘聲》(1965年),到約瑟夫·羅西(Joseph Rossi)的《伊娃》(Eva,1962年),雅克·德姆(Jacques Demme)的《天使灣》(Bay of Angels,1963年)和曼努埃爾(Manuel)的《密室日記》(Diary of Chamber amaid,1964年),萊納·維爾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奎瑞爾》(Querelle),1982年,溫德斯(Wendes)的《直到世界末日》(1991年),安傑洛普洛斯(Angelopoulos)的《奧伯德》(The Obirds),以及在新世紀,與年輕導演弗朗索瓦·奧宗(Francois Ozon)的《離開時間》(Time to Leave) 2005年,Face,2009年,以及她的最後一部銀幕作品Le Talent de Mes amis,由Alex Lutz于2015年執導。
1960年,他與Masciuani合作了Antononi的"Night"。
1963年,在雅克·德姆(Jacques Demme)的《天使灣》(Angel Bay)中。
1965年,在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執導的《午夜鐘聲》(Midnight Bells)中。
1968年,在特雷弗執導的《黑衣新娘》中
珍妮·莫羅于1928年1月23日出生于巴黎,她的父親阿納托利在蒙馬特附近經營着一家名為"金鐘"的小酒館,她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在巴黎演出的英國舞蹈家。莫羅從小就對表演、唱歌跳舞有着濃厚的興趣,不怕父母的反對,她偷偷地上了戲劇學校,直到她登上舞台,父親從報社、朋友那裡,才了解女兒的新事業。老莫羅帶着舊的想法,把這部劇看成是接下來的九部戲,憤怒地給了讓娜一個大耳朵刮擦。幸運的是,她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最終赢得了父親的支援。每場舞台劇結束後,爸爸都是她的頭号粉絲。
邁爾斯·戴維斯在1958年拍攝《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時
1958年,他憑借路易斯·馬勒執導的《戀人》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冠軍。
22歲時,在舞台上稍有造詣的莫羅開始接演這部電影。然而,直到她30歲時,她才在與路易斯·馬勒(Louis Marler)合作過《通往絞刑架的電梯》(The Elevator to the Gallows)和《夫妻》(The Love Men)之後,在法國和歐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尤其是後者,大膽主題的戀情加上露骨的情欲畫面,在那一年吸引了強勢反彈的後衛。首先是威尼斯電影節上宗教抵制的消息,在美國上映後,提起了著名的第一修正案訴訟:曾因公開放映淫穢電影被判有罪并被罰款2500美元的影院老闆向當地高等法院提出上訴,最終以"非淫穢電影"為由為《夫妻》伸張正義。
1958年,在戛納電影節上
也是在那一年的戛納電影節上,莫羅遇到了年輕的影評人和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第二年,她在她的處女作《四百次罷工》中扮演了一個路人。兩年後,熱映電影《朱爾和吉姆》開播,糾纏在兩個男人之間卻讓觀衆忍不住愛上了女主角凱瑟琳,莫羅的演藝生涯是最知名的角色。
1962年,在特雷弗執導的《七月和吉姆》中
可以說,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和路易斯·馬勒(Louis Mahler)這兩位導演對珍妮·莫羅的職業生涯同樣重要。前者将《朱爾斯和吉姆》導演給她在法國以外的粉絲,而後者執導的《愛》幫助她赢得了威尼斯電影女王。她曾經将它與兩者相提并論:"在我認識的男人中,弗朗索瓦是最雄心勃勃的,對他的青春非常忠誠......與路易斯·馬勒相比,弗朗索瓦一無所獲,後者的野心更加貪婪。(弗朗索瓦·特呂弗,江蘇文藝出版社)
1950年代末,莫羅在好萊塢短暫停留,會見了田納西·威廉姆斯、亨利·米勒、彼得·布魯克和其他當時的美國文學和藝術界人士。1960年,布魯克将杜拉斯的小說《摩德拉托》搬上了銀幕,這部電影參加了當年戛納電影節的主要競賽單元。最後,莫羅與希臘電影《周日永不相傳》的主演梅麗娜·梅爾庫裡(Melina Mercouri)一起參加了戛納電影節。
莫羅與戛納的聯系遠不止于此。她是戛納電影節曆史上唯一一位在1975年和1995年兩次擔任評委會主席的女演員。尤其是這次,女演員凡妮莎·帕拉迪斯邀請她演唱《樂陀飛輪之夜》中的"Jul and Jim"一集,引來雷鳴般的掌聲。
雖然珍妮·莫羅很快就從好萊塢回國,但在1960年代,與她合作最多的不是法國人,而是美國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他稱她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演員"。除了上面提到的試煉和戰鐘,還有1968年的不朽故事和未完成的深淵。這四部作品由威爾斯自己執導,威爾斯還與莫羅一起出演了1967年英國導演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根據杜拉斯的小說《來自直布羅陀的水手》(The Sailor from Gibraltar)改編的同名電影。
與珍妮·莫羅(Jeanne Morrow)一起出名的演員,如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她在職業生涯後期仍然富有成效。在1989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她解釋說:"現在我承擔的工作比以前更多,因為在我生命的這個周期中,我不再受到外部壓力的幹擾,比如家庭、激情的關系、關于我是誰和我是誰的複雜問題。現在我不再懷疑自己了。"
1992年,64歲的Jeanne Morrow赢得了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Les ants du Pon-Neu-Neuf的Juliette Binoche和The Old Lady In The Sea的La Belle Manuel。Emmanuelle Béart憑借她的三個強大競争對手赢得了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六年後,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好萊塢還以終身成就獎表彰了莫羅對世界電影的貢獻。
在螢幕之下,Jeanne Morrow的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21歲時,她嫁給了導演讓-路易·理查德(Jean-Louis Richard),儀式後的第二天,這對夫婦的愛情結束了,他們的兒子傑羅姆·裡查爾(Jerome Richar)倒在了地上。可惜,好日子并不長,婚姻很快陷入危機。作為兩人的共同朋友,著名音樂家Serge Rezvani從兩人的故事中汲取靈感,創作了《生命的漩渦》,後來被特雷弗在《七月和吉姆》中拍攝,由莫羅本人主演。
1964年,分居多年的莫羅和理查爾終于敲定了離婚。1977年,莫羅與執導《法國販毒網絡》(The French Drug Trafficking Network)和《大巫師》(The Great Wizard)等電影的美國導演威廉·弗裡德金(William Friedkin)結婚,但這段婚姻隻持續了兩年。
除了這兩段婚姻,浪漫的莫羅還與法國演員Jean-Louis Trintignant,希臘演員Thodoros Roubanis,義大利演員Maschuani,美國演員George Hamilton,英國導演Tony Richardson,法國導演Trevor,Louis Mahler和服裝設計師Pierre有數十年的爭執。卡丹等人有過長期或短暫的接觸。對她來說,這些關系大多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形成的,正如莫羅自己所說,她一直最喜歡有才華的男人。
1976年,他正在拍攝導演的處女作《光》
這種藝術創作和現實生活,你有我和你一生微妙的關系。1976年,在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鼓勵下,導演自己的電影《盧米埃爾》(Lumiere)的珍妮·莫羅(Jeanne Morrow)飾演一位經常與她合作的中年成功導演在情感上糾纏不清的女演員。
2005年,在弗朗索瓦·奧宗執導的《Time In》中
在Jeanne Morrow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整個歐洲都表達了敬意。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特别引用了這首歌,她唱了這首歌,她在推特上寫道:"她是電影和戲劇界的傳奇人物。珍妮·莫羅(Jeanne Morrow)是一位多産的藝術家,在生活的漩渦中一直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