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作者:漫影漫畫

改編自漫畫書的電影,通常在發行前擁有原始粉絲群,同時利用電影演員的流動來推動漫畫書銷售并提高漫畫的知名度。随着國内改版電影市場近年來開始擴大,越來越多的變片出現,那麼兔子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變片了。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重制版并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世紀40年代,DC的漫畫《超人》和漫威的《美國隊長》就被改編成電影登上大銀幕。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漫威和DC的兩家巨型漫畫公司分别改編了他們的超級英雄漫畫,并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時至今日,這兩家公司的漫畫改編仍然是全球票房的重要支柱,部分是因為原創漫畫擁有龐大的粉絲群和市場,但也因為知名演員的加入為漫畫吸引了大量的新粉。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1944年美國隊長現場電影海報/1948年超人現場電影海報

與專注于超級英雄的美國電影市場不同,日本漫無邊際的電影主題更加廣泛。1987年,日本首部翻拍電影《Bippop大學》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漫畫改編之路開始了。

20世紀90年代,日本電影主題的變化依然以血、校園為主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1997年上映的電影《金達青年事件書中的上海美人魚傳奇》,當年票房23.8億部,至今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除了一系列漫畫迷之外,Kimda的Ichimoto和他的團體Kinki Kids的粉絲也在推動票房。除了金天一,另外兩部1990年代的經典電影《俠盜獵犬辣師》和《花式人》,在當時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前者作為電視劇《俠盜星辣師》的電影續集,不僅擁有漫畫的粉絲群,也引起了電視劇粉絲的極大關注。

雖然後者在當時沒有引起轟動,但其作為第一部改編巨女到ip的影響力,作為"花人",對後來的《花式男人》動畫和2001年台灣電視劇《流星花園》,甚至對後來由日本電視台TBS在2005年拍攝的新版電視劇《花式男人》都是積極的。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電影《金田青年事件書中的上海美人魚傳奇》海報

2000年後,日本的漫無邊際的電影開始多元化其主題,除了通常的校園主題外,更多類型的漫畫開始被改編成電影。2005年,改編自同名漫畫書的《娜娜》票房收入40億美元,成為第一部突破40億美元的電影。

原作龐大的粉絲群和中島五柚的《明治》的推廣也是該片票房銷售的重要原因。從此,日本電影不再局限于校園、青春等話題,而是開始向成人、魔術發展。

2006年,熱播漫畫《死亡筆記》同年上映兩部真人電影,這部由藤原龍和松山英樹主演的電影取得了80億的票房成績,在帶動原版漫畫書銷量的同時,也打破了電影作為電視劇的附加片的變遷局面,此後日本遊走電影進入了黃金時代。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2006年版《死亡筆記》電影宣傳圖

2009年以來,日本的電影越來越多,"毀原著"的情況逐漸變得司空見慣。2010年改編自流行女孩漫畫書《想告訴你》的電影,因其化妝和情節設定而受到漫畫書原始派對的冷落。

同樣"毀滅"的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大熱的巨人》,因為原作被改成完全不對勁,很多人在看完前一篇文章後對後者失去了興趣,讓後者的票房看不住。但這并不是說所有的雜亂無章的電影都被"摧毀"了,2011年翻拍的《殺戮之城》和2012年的系列《劍心》,甚至去年上映的《銀魂》都受到了原作影迷的好評。

演員的演技和編劇的劇本改編能力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觀衆在看電影時并不是看電影的感覺,而是作為一部普通的商業電影去看,效果自然比刻意改變電影要好得多。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Satojian出演了"劍之心"的海報。

近年來,國内改片如火如荼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量IP被改編成網絡劇和電影,但評價卻不如制片人想象的,原版粉不買。雖然流演員可以帶來一定的粉絲群,但如果沒有原版粉絲的支援,效果很難達到預期。

除了"毀原著",國情也是國内改版電影面臨的另一個現實問題,日韓漫畫在國内背景下設定的世界觀會讓很多普通觀衆不碰二進制會産生違和感。

是以,對于國産電影來說,作品的選擇并不像日本的漫無邊際的電影那樣多樣化,這就要求編劇除了有能力将漫畫改編成電影,還要将其改編成本土色彩的作品。

比如最近上映的電影《動物世界》,這部改編自流行漫畫《賭博暗示》的電影,可以受到原作粉絲的稱贊,因為它不是原作的抄襲,而是在原作合理改編的基礎上,将故事背景變成了模糊的國界,這也是影片沒有"不服從感"的重要原因。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兔警》改變了影片的前世

《動物世界》與日本版翻拍電影《賭博暗示》海報形成鮮明對比

一部優秀的漫無邊際的電影,除了吸引原作的粉絲外,還能吸引廣大大衆的目光,讓觀衆在觀看原作時抛棄了原作。單純還原原作,會讓普通觀衆無法感受到電影本身的魅力。

而盲目進行"魔術變戲"會讓它失去原著的粉絲,更不值得失去,這是對導演、編劇、演員能力的極大考驗,去掉電影的二次改造,是未來電影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