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最近,記者聽到一些老上海市民反映,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侬還能勒勒一家名為“SHANGHAI Cafe”的咖啡館裡吃到加了各種各樣“花頭經”的上海咖啡,包括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等等。葛麼,搿究竟是哪能一幢事體呢?晨報記者就此前往實地品嘗了老上海咖啡的獨特味道。

這家具有老上海特色的咖啡館位于肇嘉浜路上,店招上标注着一系列與上海咖啡相關的文字和圖案設計,包括:上咖咖啡 、SHANGHAI Cafe、SINCE 1935等字樣,富有海派風情的視覺設計加上上海的英文加持,讓很多上海市民一看到就能産生一種強烈的上海情結。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因為在疫情期間,咖啡館沿馬路一側的大門暫不開放,記者從光明國際大廈進入。剛走進大堂,一股濃郁的咖啡香氣已經撲面而來,顧客們或是閑聊交流,或是進行商務洽談。

從店内的咖啡品類看,産品線非常豐富,以咖啡為核心,分為咖香四季、上海味道、冰滴咖啡、意式咖啡、手沖咖啡等幾大類,同時店内也有一些飲料和西點供應,價格也比較适中。

對于普通顧客和咖啡愛好者而言,既可選擇上海味道的系列咖啡飲品,也可選擇濃縮咖啡和低咖啡因。因為品類實在是太豐富多彩了,有些咖啡愛好者可能單點一杯還覺得不過瘾,即便是老年朋友,在這裡也能找到符合自己口感的咖啡飲品。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如果按照口味來分,除了美式、卡布、拿鐵這些較為常見的咖啡飲品以外,店内還有冰滴、冰釀、麥香、樂口福等較為新穎的咖啡産品,将咖啡飲品與上海老字号的産品跨界組合,在咖啡之外,還能品出老上海的味道在裡面。記者整理出幾款與上海老字号有關的特色咖啡飲品:

西柚海鹽氣泡:加入正廣和鹽汽水

阿芙佳朵:加入光明冰磚

麥香澳白 :加入麥乳精

上海拿鐵:加入樂口福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記者自己在店内點了三款咖啡,其中兩款為秋冬新品,上咖Dirty是以燕麥奶和咖啡為主要原料,上海Dirty在燕麥奶當中加入了丹桂和雪梨,還有一款白領人士很喜歡的澳白咖啡 ,拉花和咖啡口感都非常出色。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據介紹,店内的咖啡生豆都是從原産地進口,并現場烘培,最小化縮短咖啡從生豆采摘到熟豆烘培再到飲品制作的整個過程,最大化還原咖啡豆最真實、最本真的味道。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可以說,上海牌咖啡是上海咖啡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名牌産品,當年與麥乳精、樂口福一起,承載着幾代上海人的美好記憶,是當之無愧的“國民記憶”。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而從咖啡實體店來看,在許多老上海人的記憶當中,上海咖啡館、凱司令西餐社、東海咖啡館等一批咖啡館是具有上海記憶符号的,但現在這樣的海派咖啡館在市中心已經極為罕見了。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館早已悄然離開原址,仍然還提供咖啡的隻有凱司令西餐社一家,而南京東路的東海咖啡館在打烊十多年之後,才在外灘附近的滇池路重新開張,如今以經營西餐為主要特色,也有不少懷舊的阿姨爺叔去吃咖啡。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為了恢複上海咖啡的往日榮光,重新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情懷的民族品牌,作為“上咖”和“上海”兩個商标注冊主體的光明國際集團近年來與專業機構合作,籌備營運“上咖”連鎖精品咖啡,并開始生産主打“上海”品牌的系列咖啡産品。2021年5月,第一家“上咖”咖啡館就在光明國際集團自己的辦公樓内正式亮相,之後又在1925書局開出了第一家分店。

在“上咖”咖啡館的官方平台,記者找到這樣一段話,或許能表明這家有曆史底蘊的年輕品牌的心聲:

我們傾心打造一個有曆史沉澱的年輕品牌,還原老上海咖啡最深沉的味道,從咖啡的配比,咖啡豆的挑選,乃至于咖啡萃取方式,都逐一還原經典的都市情境,挖掘滬上最深的那抹時光記憶。承載着一代上海人濃情記憶的上海咖啡,以嶄新的形象陸續出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用年輕、時尚的方式,講好老上海的品牌故事。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在咖啡館内,記者也看到有各種包裝的咖啡産品出售,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其充滿上海元素的包裝,也成為不少上海市民送禮的選擇。

海派文獻研究工作者、闵行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孫莺近年一直從事上海咖啡曆史的研究工作,2020年曾先後推出《咖啡文錄》《近代上海咖啡地圖》,孫莺告訴記者,她自己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咖啡,對于“上海”品牌的系列咖啡産品重新問市,她表示非常高興: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咖啡品牌,如三星牌、鵝牌、鳳凰牌、立鶴牌等,并且以速溶咖啡茶的形式在上海乃至全國暢銷一時。從這個意義上說,近百年前,上海就已經緻力于打造自己的城市品格和咖啡文化了。

今天的上海,比起那個時代,應該有更為優越的條件和更多彩的城市文化,也更适合做自己的咖啡品牌。相信上海有這個實力,能走出去,或許成為世界咖啡文化的主流!

資深媒體人、上海作家、雜文家、評論家何振華,每天喝一到兩杯咖啡,為上海的這家咖啡館,他也送出自己祝福:

“上咖”和“上海”,永遠是大上海的一杯下午茶。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據“上咖”咖啡館資料介紹,當年生産“上海牌”咖啡的上海咖啡廠前身是德勝咖啡進口行,而上海牌咖啡就是由CPC咖啡改名而來。德勝咖啡進口行成立于1935年,是以,1935年這個時間目前也被廣泛引用在咖啡館店招和店内的設計與宣傳當中。那麼,德勝咖啡進口行和CPC咖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到的嘉賓為海派文獻研究工作者孫莺女士,孫莺女士今天專門查詢了大量關于上海咖啡的曆史資料,并為我們做了詳細介紹。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就目前所見近代文獻而言,與德勝咖啡進口行相關的廣告最早見于1943年7月1日的《新聞報》,與CPC咖啡相關的文獻最早見于1940年第169期的《商标公告》。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在近代上海咖啡史中,CPC咖啡是盛行于上海淪陷時期的一個咖啡品牌。老闆張寶存是甯波定海人,畢業于上海聖芳濟英文學校,曾在香港史帕克洋行經營百貨,後回上海創辦檀香山夥食公司。1932年,張寶存任職海甯洋行,而後創辦德勝咖啡進口行。1944年7月,張寶存就任上海特别市咖啡館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德勝咖啡進口行位址在靜安寺路1742号(即今天的南京西路)。抗戰前,上海的知名咖啡館大多用進口咖啡豆,如台爾蒙、CPC、SW、MAXWIL(即今天的麥斯威爾咖啡)、泰與等幾種牌子,售價為七八角一磅。戰争爆發後,這些舶來品在市面上絕迹,即使出一百二三十元一磅的價格,也很難買到的。張寶存是個精明的商人,在進口咖啡斷檔前就在倉庫裡囤積了大量的咖啡豆。當咖啡豆成為緊俏貨時,張寶存将庫存的咖啡分袋包裝,以CPC之品牌售與各咖啡館,很是發了一筆财。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有意思的是,CPC也為張寶存英文名字的縮寫。當時張寶存還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CPC咖啡館,零售咖啡豆和咖啡粉,店堂裡亦附設咖啡座,兼售現磨咖啡,一杯咖啡的價格比别的咖啡館便宜一半,兼以其現磨咖啡極為香郁濃醇,是以當時一批文人藝人們都喜歡去靜安寺路這家CPC咖啡館喝咖啡,如電影導演方沛霖,每日必赴此喝咖啡,風雨無阻。文人潘勤孟、唐大郎,以及作家徐蔚南等,都是靜安寺路CPC咖啡館的常客。徐蔚南在後方重慶時,亦提及CPC咖啡,他在《食三題》中寫道:

喝咖啡的嚴令下,能得喝下這杯咖啡,實在是走運,後來在同鄉丁趾祥兄處又吃到了他所秘藏的SW咖啡,後來,又在一個公務員的家裡,又吃到了SW咖啡。我是與其吃咖啡還不如吃好茶的,但物以稀為貴,在上海戰時隻有喝CPC的咖啡,無SW牌子的了,到重慶後反而得着,自然最高興不過的。

在靜安寺路CPC咖啡館裡,一杯咖啡最初為兩角五分,後來物價飛漲,要三百五十元一杯。

1944年,張寶存在泰山路(即今天的淮海路)534号開設CPC咖啡分店,生意極好。因離巴黎大戲院很近,是以泰山路CPC咖啡館成為明星們集中的地方。每日下午可以看到不少的電影界名人,如徐欣夫、李萍倩、王引、嚴俊、屠光啟、顧也魯等人。這些導演每日必到,是以很多演員也時常在此地出現,如歐陽莎菲、楊柳、倉隐秋、王丹鳳。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在上海淪陷時期,咖啡極為緊缺,惟CPC咖啡打着國貨咖啡的名号大量供應,故而成為當時市面上最暢銷之咖啡。當時上海各大飯店、西餐社、咖啡館等菜單上,均注明提供CPC咖啡,可見其銷路之廣。頗有趣的是,德勝咖啡行除了經銷咖啡之外,還兼營豬油。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1945年,抗戰勝利後,海運暢通,CPC咖啡逐漸失去了其在上海咖啡館的壟斷地位,由此生意一落千丈。賺錢心切的張寶存借錢背息定了大批美貨咖啡,然而定款付了,咖啡卻遲遲不來,且貨價日趨下降,利息日漸加重。1946年,張寶存以一百五十根金條的代價,将泰山路CPC咖啡館售與新股東,張寶存就此脫身而去,新股東仍以CPC咖啡公司為名繼續營業。

1949年之後,德勝咖啡進口行還繼續在南京西路上營業,後經曆公私合營等系列變化,“德勝咖啡”成為近代上海咖啡史中的一個曆史名詞。

另,晨報記者今天在1956年6月27日出版的《解放日報》查詢到一則當年“國産咖啡将上市”的消息:

第一批從雲南運到本市的國産咖啡,目前正在南京西路德勝咖啡行進行加工複制。據說這批國産咖啡的品質很好,隻要三四調羹咖啡,就可以沖一大杯紅騰騰香噴噴的咖啡茶,與世界聞名的巴西“三道四”咖啡比較,不相上下,價錢卻比進口咖啡便宜。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老上海咖啡的味道回來了!伊還搭麥乳精、樂口福、鹽汽水、光明冰磚做了好朋友

侬會去“上咖”咖啡館,品一口老上海的味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