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MA-DMBOK 2 第十五章總結--資料管理成熟度評估

一.引言

1.業務驅動因素:組織進行能力成熟度評估的原因

1)監管。監管對資料管理提出了最低成熟度水準要求。
2)資料治理。出于規劃與合規性目的,資料治理需要進行成熟度評估。
3)過程改進的組織就緒。組織認識到要改進其實踐過程應從評估其目前狀态開始。例如,它承諾管理主資料,并需要評估其部署主資料管理流程和工具的準備情況。
4)組織變更。組織變更(如合并)會帶來資料管理挑戰。DMMA為應對這些挑戰制訂了規劃。
5)新技術。技術的進步提供了管理和使用資料的新方法。組織希望了解成功采用的可能性。
6)資料管理問題。當需要解決資料品質問題或應對其他資料管理挑戰時,組織希望對其目前狀态進行評估.以便更好地決定如何實施變更。

2.成熟度評估目标和原則

1.向利益相關方介紹資料管理概念、原則和實踐
2.厘清利益相關方在組織資料方面的角色和責任。
3.強調将資料作為關鍵資産進行管理的必要性
4.擴大對整個組織内資料管理活動的認識。
5.有助于改進有效資料治理所需的協作。

3.基于評估結果,可以達到以下目标

1) 與過程、方法、資源和自動化相關的高價值改進機會。
2)符合業務戰略的能力。
3)為定期基于模型評估組織能力開展治理項目。

DMMA(資料管理成熟度評估)主要目标是評估關鍵資料管理活動的目前狀态,以便制定計劃進行改進;可以幫助組織刻畫組織整體戰略的統一願景,使組織明确優先事項和目标,并制定綜合改進計劃。

二.基本概念

1 評價等級特點

成熟度評估等級

1. 0級-無能力級。

2. 1級-初始級或臨時級:成功取決于個人的能力。依賴少數專家

3. 2級-可重複級:制定了最初級的流程規則。不依賴少數專家

4. 3級-已定義級:已建立标準并使用。

5. 4級-已管理級:能力可以被量化和控制。

6. 5級-優化級:能力提升的目标是可量化的。

2 評估标準

1)活動
2)工具
3)标準
4)人員和資源

3)現有 DAMA 架構

常見資料管理成熟度評估架構

1.CMMI 資料管理成熟度模型(DMM)

2.EDM 委員會DCAM

3.IBM資料治理委員會成熟度模型

4.斯坦福資料治理成熟度模型

5.Gartner的企業資訊管理成熟度模型

三.活動

1.規劃評估活動

1.定義目标

任何組織當其決定進行資料管理成熱度評估時,其實已經是在努力改進過程中。在大多緻情況下,組織将為評估活動明确驅動因素。這些驅動因素必須以目标的形式進行闡明,描達評估的影的範圍和重點。管理人員和業務部門必須清楚地了解評估的目标,以確定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保持一緻。

2.選擇架構

不同架構對資料管理的側重點不同。根據目前狀況和評估目标考察這些架構,以便選擇一個對組織有幫助意義的架構。模型評估可以根據組織的側重或範圍進行定制。

3.定義組織範圍

1.局部評估

2.企業評估

4.定義互動方法

1.資訊收集活動可能包括研讨會、訪

談、調查群組件評審

2.采用一個能在組織文化中運作良好

的方法,可以盡量減少參與者的時

間投入。

3.在所有情況下,都需要通過讓參與

者對評估标準進行評價來确定響應

行動

5.計劃溝通

最終的調查結果可能會改變方法論群組織标準,進而影響人們的工作

2.執行成熟度評估

1.收集資訊

收集的資訊至少應包括對評估标準的正式評分。它還包括訪談和焦點小組的輸入、系統分析和設計文檔、資料調查、電子郵件字元串、程式手冊、标準、政策、檔案存儲庫、準許工作流、各種工作産品、中繼資料存儲庫、資料和內建參考架構、模闆和表單。

2.執行評估

改進需要遵循的過程

  • 1.審查評級方法,并為每個工作産品或活動給定初步評級
  • 2.記錄支援證據
  • 3.與參與者一起讨論,就每個領域的最終評分達成共識
  • 4.記錄關于模型标準聲明和評審員的解釋作為評級的說明
  • 5.開發可視化工具,展示說明評估結果
如果利益相關方對目前狀态沒有達成共識,那麼将很難就如何提升組織達成共識

3.解釋結果及建議

1.報告評估結果
2.制定管理層簡報

必須提煉這些資訊

4.制訂有針對性的改進計劃

5.重新評估成熟度

1.通過第一次評估建立基線評級。
2.定義重新評估參數,包括組織範圍。
3.根據需要,在公布的時間表上重複DMM評估。
4.跟蹤相對于初始基線的趨勢。
5.根據重新評估結果制定建議。

1.評估的目的是揭露目前的優勢和改進的機會,而不是解決問題。

2.評估規劃包括确定總體方法,并在評估之前和評估期間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確定他們參與評估工作。評估本身包括收集和評估輸入、溝通結果、建議和行動計劃

重新評估也可以重振或重新集中精力。可衡量的進展有助于保持整個組織的認同和熱情。監管架構的變動、内外部政策、可治理方法和戰路創新的變化是定期重新評估的其他原因。

四.工具

1.資料管理成熟度架構

2.溝通計劃

3.協作工具

4.知識管理和中繼資料存儲庫

五.方法

1.資料管理成熟度架構選擇

1)易用性。實踐活動是以非技術性術語來描述的,它傳達了活動的功能本質。
2)全面性。該架構涉及廣泛的資料管理活動,包括業務參與,而不僅僅是IT過程。
3)可擴充性和靈活性。架構的結構能夠支援增強行業特定或附加的規程,并且可以根據組織的需要全部或部分使用。
4)内置的未來演進路徑。雖然不同組織确定的優先級不同,但DMM架構描述了每個功能邏輯前進的方式。
5)行業不可知論與行業特定論。某些組織受益于行業特定的方法,但其他組織受益于更通用的架構。所有的 DMM架構都應該遵循跨垂直領域的資料管理最佳實踐。
6)抽象或詳細程度。實踐和評估标準表達詳細,可以確定它們指導相關執行工作。7))非規定性。架構描述了需要執行的内容,而不是必須如何執行。
8)按主題組織。架構将資料管理活動放置在适當的情景中,使每個活動都能夠單獨評估,同時又可識别依賴關系。
9)可重複。該架構可以得到一緻的解釋,支援可重複的結果,以便将一個組織與其行業中的其他組織進行比較,并跟蹤一段時間内的進展情況。
10)由中立的獨立組織支援。為了避免利益沖突,該模型應由保持中立的供應商廣泛提供,以確定最佳實踐的廣泛代表性。
11)技術中立。模型的重點應該放在實踐上,而不是放在工具上。
12)教育訓練支援。該模型有全面的教育訓練支援,使專業人員能夠掌握架構并優化其使用方法。

2.DMBOK架構使用

六.實施指南

1.就緒評估/風險評估

在進行成熟度評估之前,識别潛在風險

及一些風險緩解政策是有幫助的

1.缺乏組織認同

2.缺乏DMMA專業知識

3.組織中缺乏"資料說話"

4.出現諸如監管變化的意外情況

2.組織文化變革

組織和文化變革起始于承認事情可以變

七.成熟度管理治理

1.DMMA 過程監督

1.通常對DMMA過程的監督工作屬于資料治
2.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DMMA的範圍

2.度量名額

1.DAMA評級
2.資源使用率
3.風險敞口
4.支出管理

1.資料管理可持續性

2.實作主動性的目标目的

3.溝通的有效性

4.教育和教育訓練的有效性

5.變更采用的速度

6.資料管理價值

7.對業務目标的貢獻

8.降低風險

9.提高營運效率

5.DAMA輸入
6.變革速度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不得抄襲。轉載請此處留言或公衆号背景溝通。更多關于CDMP認證和資料治理的交流請關注公衆号(Data is King),公衆号回複‘dmbok思維導圖’ 可擷取思維導圖版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