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統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裕
1月21日下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組織“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邀請了9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根據大會工作安排,深圳、珠海代表團的代表在分會場接受媒體采訪。代表們圍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化高品質發展等主題,積極建言獻策。

盧海:建議出台村級後備幹部培養政策
在代表通道上,有着近10年村幹部經驗的省人大代表,河源市龍川縣岩鎮鵲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海表示,十年前,他通過河源市大學生村官招聘考試回到老家工作。他深深認識到農村發展的短闆:村“兩委”班子幹部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準偏低。
2017年6月,盧海通過選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9年,龍川縣委實施“育苗”工程選拔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後備幹部的到來,大大彌補了我們‘兩委’班子的短闆,提升了整體工作能力。”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對此,盧海表示,希望省委省政府盡快出台大學生村官“育苗”工程村級後備幹部培養類政策,科學規劃他們的成長軌道,激勵更多青年優秀人才返鄉,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田中華:要繼續發揮節能的源頭把控作用
省人大代表、省節能中心資訊部部長田中華表示,廣東的機關GDP能耗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已在源頭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和落後用能裝置、存量企業節能增效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田中華建議,下一步,對标“雙碳”目标,對标廣東提出的2035年能源利用效率力争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目标,廣東還需要繼續充分發揮節能的源頭把控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持續提升工業用能效率,超前部署、全面推進交通運輸和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加快高效節能先進技術和産品的普及應用、減少高耗能産品出口。在節能管理機制和體制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節能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加快制定嚴于國家标準的強制性地方能效标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陳洪錦:要重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廣東如何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省人大代表、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軟體開發工程師陳洪錦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着力:首先,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創新政策,積極建設數字經濟平台,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示範區,連結核心産業上下遊。其次,要統籌産業發展和人才培育計劃,加強産業人才需求預測,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聚焦人才評價的創新性,聚焦人才成長的穩定性。最後,要立足長遠規劃,在人才培養上,兼顧近期與遠期的需要,超前培養科研和生産人員。要将創新教育的陣地不斷地向前延伸,進行教育變革,重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廣東的創新時代不斷注入“造血細胞”。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張傑:“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反映基層聲音
江門市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為廣東省唯一“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廣東淩志律師事務所主任、江門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張傑介紹,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後,堅持紮根基層、面向群衆,原汁原味反映基層聲音,以實際行動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一年多來,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圍繞全國、省、市立法工作,先後提出416條意見,其中61條被采納,人民群衆直接參與修訂的法律法規就有20多部。
“國字号”基層立法聯系點能在江門生根發芽,也促進了江門各種創新性的民主實踐,比如“民生無小事,代表來議事”主題活動,開辦鳳凰樹下的議事會、幸福驿站等等。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隽)
夏慧敏:創超大城市婦幼健康精準服務新模式
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州婦兒中心)黨委書記夏慧敏介紹,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基于十年的建設,獲批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立了超大城市婦幼健康精準服務的新模式。
夏慧敏表示,廣州婦兒中心建立的廣東省結構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優化了出生缺陷防控全鍊條服務;組建了區婦幼保健院、産科醫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三級轉診救治網絡,降低了孕産婦、新生兒死亡率;擁有國内最高水準醫院資訊化系統以及資料中心,提供能更加便利的婦幼健康服務。
“這些在關鍵時刻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夏慧敏表示,廣州婦兒中心将繼續努力,為婦兒全生命周期健康提供更加專業、更加精準的服務,提高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樊榮:建議加強文化傳承的立法保護
作為一名從事文化事業近20年的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肇慶市總工會财貿工會副主席樊榮建議,加強文化傳承的立法保護。
“肇慶市近年來在文化保護和傳承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和成效”。樊榮介紹,今年大會,她帶來了多個有關嶺南文化的建議:一是加大對大灣區粵港澳青年原創文化産業園基地扶持力度;二是加強文化傳承的立法保護。充分發揮人大立法和監督職能,制定和完善文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如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的落地實施,開展非遺傳承人數字化、搶救性記錄等工作。三是充分激發群衆的文旅創業熱情。積極推動嶺南特色的非遺文化保護傳承,鼓勵文化“走出去”,展示嶺南文化軟實力和中西融合的特質,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林炜霞:打造稅收法治化營商環境新标杆
省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副局長林炜霞表示,2021年4月-12月,全省共對約14.9萬戶納稅人适用首違不罰,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這項舉措有什麼好處呢?林炜霞表示,實施“首違不罰”之後,相當于給企業提供了改正的機會,隻需要通過電子稅務局進行補充申報,辦理不予處罰确認手續即可,前後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相關記錄也不再納入納稅信用評價。
“我們還将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切實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加強行政複議和沖突解決機制,用心用情化解稅費争議,強化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保護,力争打造稅收法治化營商環境新标杆。”林炜霞表示。(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潘裕娟:建議提高合作區内民生融合度
21日下午,羊城晚報記者對珠海分會場的省人大代表、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分院副總工程師潘裕娟進行了提問,請她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情況。
潘裕娟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釋出後,她切實感受到合作區在民生、産業發展、法治建設等方面的新氣象。針對合作區下一步的開發、開放,她提出了兩方面的建議:一個是提高民生融合度。她認為,可以依托像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産業園等平台,吸引更多澳門青年到合作區就業。“圍繞他們的就業,我們要加快建設相關的民生配套工程。”她說。“同時,也要積極對接澳門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力求營造跟澳門趨同的優質的宜居宜業環境,讓在粵澳合作區工作的澳門青年更好、更便利地學習生活和就業。”
另一個建議是提高合作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準,尤其是要融入國家高鐵網,讓合作區的居民出行更加便利。“這也是為下一步合作區更大更好地吸引人才和創新産業等資源,提供前提條件和打下堅實的基礎”。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陳瓊:建議大灣區城市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寶安灣垃圾分類處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瓊在分會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來,“雙區”建設牽引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成效顯著。希望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交通網絡織得更密,特别是深莞惠三城之間的城軌建設快馬加鞭,更好滿足通勤的需要。希望大灣區各城市要進一步破除一些政策上的壁壘,推動教育、醫療、保障房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更優質、便利的生活圈;共同規劃營運垃圾、污水、污泥等處理設施,合力破解“垃圾圍城”等城市治理中的問題。
編輯: 寶厷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