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德經:大器晚成,人之道,世界觀與方法論

作者:股揚揚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大器與人之道之間有什麼關聯呢,為什麼大器一定是晚成的呢?

道德經:大器晚成,人之道,世界觀與方法論

大器晚成,代表着一種世界觀,凡大器者,必定晚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精耕細作的結果。而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代表一種方法論,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從人之道到大器晚成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所謂大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道德經裡面,美與醜,善與惡,長與短等概念都是相對存在的,這是老子的一個基本世界觀。但凡涉及“大”的,必定非同尋常。

一個大器的形成,需要在該事物上保持持續的專注力。在價值的排序上,專注力價值大于時間價值,時間價值大于金錢價值,可見通過持續專注形成的大器會具有多麼高的價值,必定凝聚着驚人的能量。

道德經:大器晚成,人之道,世界觀與方法論

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說走上好運,必須要對人生有一個規劃,心中要有藍圖,這樣一來日常生活的瑣碎時間都能合理利用起來,化零為整,動能持續聚焦,身邊一切也都變得有序化,獲得勢能的加持,量變必定會引發質變。

在向目标邁進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在低層次徘徊,要善于提升自己,包括知識上、思想上、各項技術及人脈關系上,這些方面都要舍得去花錢去投資,隻要能使得自己更接近心目中的那個“大器”,一切花費都是值得的。

前面講過購買商品屬于一種勢能置換,導緻能量的降低,那是一種沒有動能參與的情況,若是可以對自己有所提升,則屬于動能置換行為,進入人之道範疇。

道德經:大器晚成,人之道,世界觀與方法論

在個人品格的修行之路上,要有容人之量,遇到挫折時,别人為難時,不随便發脾氣,這會導緻功德的流失,不嗔怒,不結怨,善慎獨,懂感恩,去追求更高次元的自我。當你思想境界打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好。

道德經:大器晚成,人之道,世界觀與方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