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家庭對于人生的影響有多大?如今我們不再強求素質教育,而是從德智體美勞中培養孩子,希望從正确的價值觀之中培養出真正的社會棟梁,

不過,在十幾年前,社會還是注重應試教育的年代,家庭素質不怎麼高的年代,那是家長隻追求正确的成績,進而扼殺了不少孩子的天真。

範成金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他的天才也在潛移默化中被摧毀!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幸福童年被突然打斷

範成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雖然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但從給孩子起名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于孩子未來的期待。

範成金有一個懵懂的童年,雖然物質生活不如别人,但也算無憂無慮,天真爛漫。

在無憂無慮的日子結束後,小範成金到了要上學的年紀,天真的孩子還以為自己隻要好好學習,努力長大,就可以報效父母,報效祖國,讓所有人都開心。

然而,她卻不知道是,自己的噩夢也從上學的時候開始了。剛剛踏入校園的時候,範成金就被要求考全班第一,無知的孩子隻能服從父母的要求。

她努力學習,從不落下任何一堂課的任何進度,小小年紀就記滿了筆記。在學校中,老師都誇這個孩子天資聰慧、又努力,是未來社會的人才和棟梁。

可是,範成金的父母對于孩子的表現仍然不滿意,他們認為孩子人生的比賽已經開跑,本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應該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範成金的父母不再局限在全班第一,他們想要更加深遠的目标。

年少的孩子自然是有自己的愛好,範成金也不例外,她喜愛科學理論,熱愛設計和繪畫。

在孩子天馬行空的腦洞之下,範成金設計了不少極為優秀的鞋子造型和服裝造型,看過孩子畫作的人都紛紛贊揚範成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奈何,當她歡欣地将自己的作品拿給父母看時,卻被父母厲聲呵斥,父母對範成金說不要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她的任務就是看書學習,無關學習的一切都被範成金的父母否決了。

而範成金不想放棄自己的愛好,偷偷地藏起了自己的作品,但她的父母毫不留情地摧毀了女孩的夢想,毀了範成金的作品,還将她打了一頓,絕望的範成金隻能縮在角落裡默默哭泣。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嚴苛要求逼瘋少女

除了徹底否決自己的愛好,範成金的父母還在日常生活之中瘋狂打擊她,美名其曰抗壓教育。

範成金在家中的一切行為都會被批評,無論好事還是壞事,有時女孩自願為家中打掃衛生,父母就會出來批評孩子這裡掃得不幹淨,哪裡忘記打掃,言辭還頗為激烈。

他們還要求範成金做飯,但無論做出來的飯菜如何,一家人總是能挑出一堆毛病,然後随之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批判,這讓範成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一個難以忍受的巨大熔爐,瘋狂炙烤着她的心靈。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高中,雖然家庭狀況是如此的不堪,範成金卻沒有放下自己的學業,她努力學習,在高中時用盡了全力,在各種壓力之下終于考上了大學。

不過,範成金家中沒有人給予範成金範成金祝賀,所有人都覺得範成金的努力是理所應當的,是完全合理的。

高中畢業後,範成金離開了家鄉,來到了異地開始大學生活,家庭環境不好的範成金計劃與同學勤工儉學,而範成金選擇了去商店做一名銷售。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離開家庭庇護的範成金突然發現自己對于社交是一竅不通,有一次顧客上門詢問商品的詳情時,範成金的大腦仿佛像卡殼了一般,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同僚幫忙解圍後,她隻感覺手腳冰涼,精神在崩潰邊緣徘徊,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昏暗的。

到後來,範成金恐懼地發現自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了,她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大學不同于高中,在大學之中除了學習,社交是最重要的活動,但範成金總是将自己與人隔絕,害怕與人交流,除了學習之外不做任何事。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家庭沖突終于爆發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畢業,範成金認為接觸社會可以改善自己的心态和症狀,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她找到了一份期貨銷售的工作。

範成金本以為銷售的工作可以讓自己接觸更多的人,多多交流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但讓範成金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還差點毀掉公司的大單子。

河北女孩33歲,啃老10年,自稱是父母造成的

無奈的範成金隻能辭職回家,而家人對于範成金的行為毫不了解,天天指責她不與人交流。對此,範成金也很生氣,直接就窩在家中啃老,完全不出門。

讓範成金的父母沒想到的是,這麼一待就是十年,三十三歲的範成金依舊在家中啃老,而父母也将近七十歲。

對于自己的女兒他們毫無辦法,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女兒不思進取、毫無奮鬥,傷碎了兩位老人的心。而在範成金心中,自己的狀況就是童年時父母畸形的對待所造成的,如今自己毫無社交能力,就是父母的責任。

家庭的沖突在央視的到來之後徹底爆發,在記者的采訪下,許久沒有好好談心的一家人終于願意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可是,這次談話并未給這個家庭帶來什麼轉機,一場好好的心靈交流最終演變成了爆發的争吵。

如今,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是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依然非常的大。

一個人的童年決定了他的未來,一個人的家庭決定了他的性格,如此批評教育來培養自己的孩子,隻會讓孩子越來越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社會生存能力,最終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