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1933年,一位外國朋友采訪時,問了魯迅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在目前中國的文壇上,誰才是無産階級作家?”

魯迅不假思索的回答:“丁玲,她是唯一的無産階級作家。”

在20世紀中國的文壇上,丁玲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的才華橫溢,她的個性人生,讓她得到了萬人敬仰,萬人非議。

她這轟轟烈烈的一生共有四段情感,三人行、姐弟戀,哪一個都是在觸碰着當時中國傳統社會的底線,可以說是在雷區蹦迪。

事實究竟如何?這四位男子與丁玲是怎樣産生交集的?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最紀念的胡也頻

丁玲是湖南人,在她4歲的時候,父親病逝,母親帶着她和弟弟回到外婆家生活。

在外婆家,她和表哥從小一起長大,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外婆看到他們相處的不錯,就做主給他們定了娃娃親。

但是對丁玲來說,表哥隻是玩伴,是好友,她第一次在舅舅家感受到了寄人籬下的滋味兒。

這種不适就像一顆小苗種在了她心裡,後來上學時接觸到的新思想越來越多,她心裡的這課小苗越長越大。

特别是舅舅的态度,如果她不聽從舅舅的安排,舅舅就會停了對他們母女的接濟,他們就會無家可歸。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1921年,她唯一的弟弟去世,然而整個家族的人都在指責她,說她克死了弟弟,甚至惡毒的問丁玲她怎麼不去死?

這讓本來還在糾結猶豫的丁玲産生了反抗的情緒,她和同學們一起上街遊行,到處宣傳新思想,剪掉辮子,留着學生頭,就是我們印象中最典型的進步女青年的形象。

後來,一個同學王劍虹(後來瞿秋白女友)向她介紹了上海的情況,這讓追求自由,肆意灑脫的丁玲怎能不心動,她很想去。

幸好母親不是個重男輕女的,母親支援她沖破束縛追求自己的生活。

這時,舅舅又用表哥的事情想要逼迫她,她怎肯屈服,于是一氣之下,一篇曆數舅舅罪行的文章橫空出世,刊登在《民國日報》上。

這意味着丁玲與家族徹底決裂,但她不後悔!

1924年,丁玲來到了北京,她沒想到她的第1段感情就這麼悄然而至。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在一場文藝活動上她結識了青年編輯胡也頻,她對這個比自己小一歲的弟弟沒有感覺,她此時還完全沉浸在弟弟去世和自己前途迷茫的悲傷中。

但是,胡也頻卻将丁玲刻進了自己心裡,他開始追求丁玲,用的方式笨拙卻真誠。

他在一個紙盒裡裝滿玫瑰花,把一個告白紙條放了進去,紙條上寫着:“一個新的弟弟”。

丁玲此刻完全不喜歡胡也頻,不知該怎麼面對這份感情,她抱着試試看的心态給魯迅寫了一封信,想讓魯迅給自己指點迷津。

但此時的魯迅正忙着和現代評論派論戰呢,沒空,看到那封信,他下意識的以為是現代評論派的人化名整蠱他的,是以他便置之不理沒有回信。

丁玲沒有等到回信,心中更加迷茫了,正在她躊躇之際,和她一起來的好友王劍虹一家準備回湖南,邀請她一起,她也不知道要去哪裡,索性就同意了。

然而回到湖南之後,在家門口,她看到了追随自己到這裡的“弟弟”胡也頻。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胡也頻沖着丁玲傻笑,丁玲才知道胡也頻連人力車夫的錢都是母親付的,真是個傻弟弟,丁玲心中想到,她的愛情之旅就此開始。

丁玲是一個先進的新女性,她并不在意别人的非議和異樣的目光,回到北京之後和胡也頻直接在香山同居。

胡也頻是個負責的人,說到做到,對丁玲一百二十分的好,那時他們沒有收入來源,就靠着寫作得來的微薄稿費維持生活,但是他們卻感到很幸福。

這一時期的丁玲發表了自己的處女座,葉聖陶發掘了她的才華,接連發表她的小說,使得她成為文壇中的一顆新星。

之後,胡也頻去了山東省立高中教書,丁玲忍不住自己對胡也頻的思念也跟着去了。

這段時間是他們最為幸福的日子,胡也頻在學校教書,丁玲在家照看孩子,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寫作,他們也有共同的理想,多麼真摯的感情啊!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最懷念的馮雪峰

1928年,這是一個轉折點,丁玲遇到了馮雪峰,這是以後讓她牽挂了一輩子的男人。

丁玲由于要去日本留學,需要一個日語老師,在朋友的介紹下,她見到了文藝青年馮雪峰。

那時,馮雪峰正在北大自修日語,是以這次是給丁玲做日語老師的。

馮雪峰其貌不揚,丁玲第一眼很失望,在她心裡,北大才子就算相貌一般,一身讀書的氣質總該有吧,怎麼這個馮雪峰就像個鄉下人似的。

但是他們談論之後,丁玲發現他們思想還蠻契合的,于是在丁玲心中,對他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丁玲愛上了馮雪峰,是的,她是個坦率的人,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馮雪峰的愛,她說他是她第一次愛的男人。

她說她自己非常期望聽到那男子說一聲“我愛你”。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丁玲很開放,她提出了和兩個男人同居的想法,詭異的是兩個男人同意了。

于是那一段時間,在西湖邊的一個房子裡,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詭異的住在一起。

胡也頻總感覺這種氣氛太怪異了,簡直駭人聽聞,這能長久嗎,他跑去找沈從文訴苦,沈從文苦口婆心的和他說了很多。

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了,他知道他們三人這樣的關系肯定是不長久的,于是回去後他和他們二人說了,讓丁玲二選一。

丁玲很痛苦的選擇了胡也頻。

但是并不意味着她不愛馮雪峰了,她和馮雪峰說他們之間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就算不和他在一起,她愛的人也是他。

丁玲是一個不願被婚姻束縛住的女子,她并不覺得自己和胡也頻的是婚姻,她把他們之間關系定義為同居。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既然如此,和胡也頻在一起對丁玲來說就沒有什麼束縛了,反正對她來說隻是同居,她對這段關系的責任感是不強的。

1931年,胡也頻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丁玲慌了,她在日記中絕望的說:“天黑了,屋裡燈亮着,可是卻沉寂的像死了人似的,我的孩子啊,他什麼都不知道,我的孩子!”

她與沈從文一起參與營救,但國民黨的條件是他投降,以後住在南京受監視,丁玲知道胡也頻不會答應的。

胡也頻死在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魔爪之下,丁玲自己發誓說:我要複仇!

可見胡也頻在她心中,縱然沒有真正的愛情,卻也是割舍不下的一個存在。

胡也頻去世後,她與馮雪峰又有了聯系,馮雪峰安慰她,兩人的愛情之火再次點燃。

丁玲給胡也頻寫了一封很長的情書,言語間掩飾不住對馮雪峰極度的愛戀,但馮雪峰已經有了家庭,他采取了冷處理的方式。

他将丁玲寫的情書以《不算情書》為題發表在了《文學》雜志上,紀念他們的情誼。

對于這兩個男人,丁玲說:

“也頻是我最紀念的,雪峰是我最懷念的,也是我第一個愛的男人。”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最後悔的婚姻

胡也頻犧牲以後,記者史沫特萊采訪丁玲時,丁玲認識了翻譯馮達。

當時的丁玲孤身一人,心中孤寂,馮達經常看望她,給她買東西,陪她說話。

慢慢的,丁玲也向馮達展開了心扉,兩人像朋友一樣互相相處,1931年開始同居。

對于馮達,丁玲知道的比較少,隻知道一點他簡單的家庭關系。

丁玲形容馮達是陌生人,“他沒有光,沒有熱,也不吸引我,他隻是默默的工作,但他照顧我,關心我,我們就像兩個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之間的交集又少又簡單,有時候她和馮達一起去看災區的難民,馮達為通訊社收集資訊,而她就把得到的素材寫進小說裡。

他們雖住在一起,但是互相不妨礙,丁玲在寫作時,馮達就默默的離開,馮達在工作時,丁玲也會忙自己的事情。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我和他說我餓了,他就會去買一些菜和面包,做一頓簡單的飯,我提一些要求,他也會盡量的滿足我,慢慢生活下來,我能容忍有這樣一個人在我身邊。”

他們的關系就是這樣簡單,頂多算相敬如賓吧。

1933年5月的一天,馮達出門時告訴丁玲:“12點的時候,如果我沒有回來,你就趕緊離開。”

丁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上午11點半的時候她回到家準備整理東西離開。

收拾東西時,潘梓年來了,他是《真話報》的總編輯,丁玲以為他是工作上有什麼事情,就抓緊收拾。

但是突然一群人急切的來了,聽他們慌亂的腳步聲,丁玲直覺他們來者不善,果然随着腳步聲越來越近,門“砰”的一聲被踢開,三個陌生男人闖了進來。

丁玲和潘梓年交換了一下眼神,瞬間明白了一切。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這時,馮達來了,他看到丁玲,明顯震驚了,臉上的表情晦暗不明,默默的走到床前做了下來,頭低了下來,一言不發。

丁玲瞪了他一眼,慢慢走到衣櫃那裡,心裡在琢磨難道是馮達出賣了他們?

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利用丁玲在文藝界的名氣為自己做事,用了各種辦法。

張道藩時任中央宣傳部長,他找過丁玲三次,不是讓讓丁玲寫個劇本,就是讓丁玲寫個提綱,第三次是讓丁玲給他們改一下已經寫好的提綱和劇本。

三顧茅廬也沒用,丁玲的态度就是:我就不給你國民黨反動派寫東西。

丁玲被囚禁了,外界有很多傳言,最著名的是魯迅為了丁玲寫了一首《悼丁君》,最後兩句說: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秋。

他知道、确信、肯定丁玲不會自首。

丁玲沒有背叛,反而一心求死,她把頭伸進套好的頸套,一腳把凳子踢倒,馮達眼疾手快,把失去意識的丁玲救了下來。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馮達向丁玲發了毒誓說沒有出賣她,不知道丁玲是否相信,但他實在不忍心看着丁玲就這樣死去。

1934年,丁玲在獄中生下了孩子,起名蔣祖慧。

之後她毅然決然的離開馮達,兩人此後再沒有見面。

回到延安,丁玲向黨組織交代了一切,周恩來等同志都認為丁玲沒有背叛黨。

周恩來更是安慰丁玲:“你們原來有夫妻關系,這沒有什麼。”

1940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對丁玲進行了審查,認定丁玲仍然是一個忠實的共産黨員。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姐弟戀——相濡以沫半輩子

在延安,丁玲這個久負盛名的作家收到了毛主席、周恩來、張聞天等人的親切接見。

他們專門為丁玲舉辦了一個歡迎晚會,毛主席稱丁玲為“出牢人”。

丁玲去前線後,毛主席還專門寫了一篇《臨江仙》發給丁玲,對她的贊譽更是毫不吝啬。

“昨天武小姐,今天文小姐。”

“纖筆一出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延安,丁玲也遇到了願意守護她一生的人,那是個比她小13歲的文藝青年。

他叫陳明,在來延安之前,他已經在社會教育方面是一個上司人了,他創辦了抗日救國聯合會,進行抗日活動;開辦“未名劇社”,開展宣傳活動,;創辦勞工夜校,在社會教育方面,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當時在延安舉辦的紀念高爾基逝世一周年的文藝晚會上,丁玲在台下,陳明在台上。

台上的他英俊潇灑,表演精湛,技藝純熟,丁玲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經的那個弟弟——胡也頻的影子。

8月,組織上為了更好的從事革命工作,組織了西戰團,丁玲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在文藝界不可撼動的地位成了主任,陳明剛好在丁玲部下做宣傳工作。

兩人的配合十分默契,陳明腦子快,主意多,還很會做說服,丁玲願意聽人意見,沒有架子,待人熱情。

他們相愛了,但他們的關系卻遭到很多人的非議,一是他們年齡差太大,而是他們資曆也相差太多。

陳明年輕,心浮氣躁,被周圍的人紛紛勸說之後,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丁玲,後來他直接閃婚了。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丁玲知道之後很痛苦,她向好友羅蘭傾訴,羅蘭氣沖沖就去找了陳明,陳明無奈的說:“和丁玲在一起,我的壓力太大了,她的經曆太豐富,我實在有顧慮。”

但是婚後陳明抑制不住的思念丁玲,他發現自己真是做了一件蠢事,感情是欺騙不了的,他愈發郁悶起來,他的妻子知道之後也很通情達理,她說:“當初我們的結合就是一個錯誤,如今我們來改正它吧。”

兩人心平氣和的辦了離婚手續。

1942年,丁玲38歲,已生育兩個孩子,陳明25歲,他們結婚了,沒有結婚儀式,兩人手牽着手在延安街頭散步。

他們覺得這樣就是最浪漫的事情。

在此後的歲月中,不管丁玲遇到什麼困難,陳明一直陪伴着她,給予她溫暖。

他們手牽着手,肩并着肩,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走過了坎坷的後半生。

1986年3月,丁玲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她期盼的和陳明說:“你能不能親親我。”

丁玲:與兩位男友同居,獄中誕下女嬰,與小13歲的陳明相守半生

離世之前,她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太苦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陳明感動的淚流滿面,有人說他就是為丁玲活着的,他帶給丁玲安穩和守護,他撫平了丁玲内心的創傷,他是丁玲的守護神。

現在丁玲去世了,陳明又化身成丁玲的捍衛者,為丁玲堅貞的形象而努力。

他說丁玲是值得他愛的,他也用一生去守護丁玲。

丁玲是個優秀的作家,是個開風氣之先的前衛女性,她不懼世俗,用一生譜寫了一卷愛情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