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與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團隊合作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武漢新冠疫情早期康複者在康複一年後的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中和能力急劇下降,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論文作者之一,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項研究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對新冠康複者的免疫逃逸十分顯著。但這項研究的另一資料表明,新冠康複者和疫苗接種者在完成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後,對奧密克戎的中和抗體水準又能顯著增強。
1月11日,世衛組織釋出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指出,随着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德爾塔毒株流行率開始下降,多國已出現奧密克戎毒株的社群傳播。世衛組織表示,奧密克戎毒株具有顯著的傳播優勢,并正在迅速取代其他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毒株。目前,國外諸多研究都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可以使許多單克隆抗體的中和活性降低,并削弱疫苗接種或感染康複者的免疫保護效果。
而在此前,奧密克戎毒株對新冠康複患者血清中和活性的影響還沒有在大量的康複者中進行廣泛的研究,尤其是早期野生型病毒感染的新冠康複者,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與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團隊對奧密克戎突變株的感染特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進行了分析。
藍柯介紹稱,得益于強有力的抗疫措施,于2019年末在武漢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4月得到有效控制。随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收集了武漢疫情暴發期間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康複一年後的血清二百餘份,通過研究發現這批康複者血清仍有較高水準的中和抗體,其中180份血清仍對新冠病毒D614G變異株有較強的保護水準,但是對阿爾法, 貝塔, 伽馬以及德爾塔突變株的保護水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藍柯表示,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早期康複者血清能否有效中和奧密克戎突變株,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奧密克戎、德爾塔和D614G三種不同變異株免疫逃逸水準的差異,結果顯示在100倍稀釋的條件下,這180份康複者血清對新冠病毒D614G、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平均中和效率分别為80%、71%、13%。這表明大多數新冠康複者的血清能夠對野生型新冠病毒毒株具有較高的中和效果,但是對于德爾塔以及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的中和效果顯著下降,其中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免疫逃逸最為顯著。
而為了更準确地評估新冠康複者血清對變異株中和作用的降低程度,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還進一步将24位對D614G變異株中和活性最高的康複者血清,拿來測試了對D614G變異株、德爾塔和奧密克戎三種突變株的中和效價。結果表明,與D614G變異株相比,24位康複者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中和活性降低了約10.14倍,而相對于德爾塔變異株而言,僅下降了約1.79倍。
此外,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還收集了武漢新冠康複者接種疫苗加強針後的血清樣本,并檢測了血清中抗體針對奧密克戎、德爾塔和WT-D614G三種變異株的中和效果,結果表明,疫苗加強針能使康複者體内對奧密克戎的中和抗體水準增強2-3倍。
藍柯表示,盡管有研究資料顯示現有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保護力顯著下降,但這項研究以及此前的其它相關研究的資料都表明,新冠康複者和疫苗接種者都應該接種疫苗加強針,以增強他們對奧密克戎等新突變毒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并減輕感染後症狀。
“國外有研究發現在出現症狀後12個月内收集的新冠康複患者的血清,以及接受過兩劑輝瑞或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在接種疫苗後5個月内收集)幾乎不能中和奧密克戎變異株。但接受輝瑞疫苗加強針接種一個月後的接種者血清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仍然有中和作用。是以,綜合現有研究資料來看,為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以及将來可能出現的新的變異株,應當鼓勵持續更新現有疫苗及抗體藥物,并加大對廣譜β屬冠狀病毒疫苗以及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進而以應對新冠病毒的持續流行和不斷進化。” 藍柯稱。
此前,奧密克戎因為傳播力強,緻病力相對減弱,而被國外一些媒體以及自媒體解讀為“大号流感”,對于這一觀點藍柯也不完全認同。藍柯表示,根據真實世界的統計資料,奧密克戎變異株比目前流行的德爾塔變異株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重症率與緻死率相對較低。考慮到奧密克戎流行區域記憶體在較高的疫苗接種與既往感染率,其真實緻病能力仍不容小觑,有待進一步觀察。“值得警惕的是,奧密克戎變異株仍有可能通過突變或與其它毒株重組變得更具緻病性。是以,現在就斷言奧密克戎變異株為‘大号流感’可能還為時尚早。”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樊巍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圖蟲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環球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