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京城裡的百姓人家,若是生了女兒,做父母的大多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生了男孩反而會愁眉苦臉、唉聲歎氣,

作者:小紫談古說食事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京城裡的百姓人家,若是生了女兒,做父母的大多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生了男孩反而會愁眉苦臉、唉聲歎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宋人廖瑩中的《江行雜錄》有提到,在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們不重視生男孩,更希望生女孩,生女則異常愛惜,從小就因材施教,培養她們的才藝,長大後即可借助一技之長,供富貴人家雇聘。

被雇聘的職業,名目共有十種,包括相當于今天時裝設計師的“針線人”、從事藝術表演的“劇雜人”、類似家政保姆的“拆洗人”等,其中廚娘居末,但她們的身份和地位卻一點兒也不低。

關于廚娘的形象,1958年河南偃師酒流溝出土的宋墓磚刻上,就刻畫着廚娘們備餐的流程,分别是結發、斫鲙、烹茶、滌器,廚娘們衣飾講究,雲髻高聳,裙衫齊整,幹練中又流露出一種雍榮華貴的神态。

廚娘們的不俗形貌,多少要歸功于宋朝商業和市民社會的興盛。正因為近代化的商業、流通和技術進步,宋朝人對吃的追求,也達到了“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地步。

《中國食物》一書中,曾這樣描述宋朝的美食水準:“中國偉大的烹饪出于宋朝。宋朝美食有煎、炒、烹、炸、燒、烤、炖、熘、爆、煸、蒸、煮、拌、泡、涮等不下幾十種做法,宋朝真不愧是美食的天堂。”

是以,在那個時代能當上廚娘的女性,也都廚藝了得。據宋陶谷的《清異錄》記載,北宋有尼姑名梵正,可熟練運用炸、脍、脯、腌、醬等烹饪手法,根據食材、調料的外形和顔色,拼成各種景物。如一桌坐了20人,每位客人面前的食物即是一道景觀,拼合起來就是一幅《辋川圖》。

《辋川圖》,畫的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隐居之地辋川的20景,包括臨湖亭、白石灘、辛夷塢等,梵正所創的這道“意境中國菜”,沒有精湛的刀工技藝和出衆的藝術構思,是很難做到的。

由此可見,廚娘不僅要手藝精,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在前面提到的《江行雜錄》中,還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宋理宗寶祐年間,有位太守告老回鄉後,總是想念汴京的美味,便托京中的朋友幫他物色一位廚娘。

找到的廚娘,是一名能書會算,相貌漂亮的妙齡少女,手藝更是不在話下。不過廚娘到了,卻在離城五裡處停下,找人送來一封字迹端正的告帖,措辭禮貌地提出需派轎子來接,這才不會損了太守的體面。

太守按其要求接至家中,見她知書識禮,很懂規矩,十分滿意,便提出先做幾道家常小菜,試試她的手藝。

廚娘請太守點菜,然後根據點菜單開列了采買清單,送到面前,太守吓了一跳,光“羊頭簽”一菜,就要用羊頭10個,蔥5斤。不過頭一次打交道,不好拒絕,太守也好奇材料的用途,便叫人照着采購。

材料辦齊,廚娘打開帶來的箱籠,裡面廚具一應俱全,連砧闆也是自備,鍋鏟之類用具,都是光閃閃的金銀器,把大家給看愣了。她自己帶着丫頭,讓丫頭把用具送到廚房,然後她換了大廚的衣服圍裙,先坐在椅子上指揮,等材料處理幹淨後,再徐徐起身,手中廚刀連轉如風,切肉切菜,把十分材料留得隻剩了一兩分。

她處理羊頭,隻剔出臉上兩塊肉,其餘的都扔在地上,說是“除此以外,皆非貴人所食” 。有人心疼撿起來,她笑笑說:“你們是在狗嘴裡奪食”。而她切蔥,也隻留下像韭黃那樣的嫩心。等菜上了桌,賓客們無不誇贊,太守頓覺面上有光。

次日,太守特意召來廚娘,大為稱贊,廚娘拜謝後便請太守給予賞錢,并拿出過去的賞賜清單給太守參考。太守接過,看到上面的賞賜數目,才發現他根本養不起廚娘。

其實,并非這位廚娘故作排場,根據《玉食批》所記,當時皇宮裡的“羊頭簽”,即為羊頭肉切絲,用皮子卷成小卷,先蒸後炸的一道菜,隻選取羊臉頰上蕞細嫩的一塊肉,也就是說這菜的用料确實是需要費去幾頭羊的。

說到底,廚娘這個職業受到追捧,皆因在普通人看來,是個名利雙收的美差。宋人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裡,就提到一位民間的女大廚,她的“宋嫂魚羹”流傳至今,是杭幫菜的一道名吃。

公元1171年,宋高宗趙構閑遊西湖時,聞聽當地有一婦人叫宋五嫂,擅做魚羹,便召見之。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後,十分贊賞,并賜她金銀絹匹。從此,富家巨室争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肴。

宋嫂魚羹常選用鳜魚或鲈魚,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今天我們做起來也不難:

1、将鮮魚肉蒸熟後去皮切碎丁,入鍋加水或雞湯和姜絲、胡椒粉煮開。

2、再放入火腿絲、香菇絲煮開,勾芡倒入蛋液燙熟。

3、此後放紅椒絲、黃瓜絲煮開,酌情放鹽和胡椒調味即可出鍋。

在唐宋時期,好的廚娘不僅可以被富貴之家聘用,獲得高收入,而且在婚嫁市場上也頗為搶手。據當時《抽荒雜錄》記載,不論貧富之家,都會着力培養女兒做菜的手藝,如果一個女子廚藝出衆,即便不善針線女紅,也是完全不愁嫁的,而且會被争相婚聘。

從上述廚娘轶事中可見,無論過去還是今天,擁有一技之長和一份穩定的職業,不僅是女性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也是能夠赢得尊重和婚戀選擇權的前提,我是@小紫談古說食事 歡迎留言交流。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京城裡的百姓人家,若是生了女兒,做父母的大多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生了男孩反而會愁眉苦臉、唉聲歎氣,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京城裡的百姓人家,若是生了女兒,做父母的大多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生了男孩反而會愁眉苦臉、唉聲歎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