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

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楚莊王為國文課本貢獻了三個曆史典故:一鳴驚人、滅燭絕纓、問鼎中原,堪稱成語大王,同時也是個戲精。“三年不鳴”指的是迷惑對手,暗地洞察形勢,制定對付鬥越椒整個若敖家族的政策。

同樣是裝孫子,越王勾踐很勵志,楚莊王表現得喪志,“日夜為樂。”因為勾踐身邊是忠臣,而熊侶身邊是權臣,“若敖之族,自子文以來,世為令尹。”楚莊王繼位的時候還小,這位少年究竟是英主還是庸主?朝臣心裡沒有答案,他們維持了緘默。同樣,身邊的朝臣是好人還是壞人,莊王心裡也沒數。

熊侶的爹是個厲害角色,卻給兒子留下了若敖家族這個遺患。楚國朝政百餘年,唯若敖氏是從,一代代下來早都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沒有其他力量與之抗衡。

熊侶繼位時有子孔、潘崇、公子燮和鬥克四大輔政大臣,熊侶成為四人争權奪利的籌碼,一度被公子燮與鬥克挾持。一輪厮殺過後,子文、子揚、子良和鬥越椒把持權力。熊侶的身邊非虎即狼,膽子比西瓜大,想不當呆鳥也不行,隻能終日買醉,讓他們放心。

熊侶的戲有多逼真?打造昏君人設,不上班而“号令不出”。晉國和陳國在楚國家門口打架,熊侶視而不見,照樣載歌載舞。有朝臣來見還要增加戲份,“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一邊聽音樂,一邊和女友拉家常。

做戲要做全套,《史記》記載,熊侶下了道死指令:敢對寡人提意見者,殺無赦!這個舉動也帶有考察屬下的深意,在“谏者死”的威懾下,還有人敢上書君主浪子回頭的定是忠臣。果然有人站了出來,大夫蘇從勇敢進谏:“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

同時開口的還有大夫伍舉,就是伍子胥的爺爺。但是伍舉是個滑頭,拿鳥說事兒。熊侶回應“三年不鳴,鳴将驚人”,兩人達成共識,“舉退矣,吾知之矣。”

熊侶在朝内的處境,弄得跟個反諜電視劇似的,找出忠臣要講暗語。

裝了三年不裝了,因為楚國遇到了麻煩,再裝下去楚國就沒了。《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是歲滅庸。”司馬遷一帶而過,而當時的形勢是各地大旱,北鄰庸國鼓動少數民族部落向楚國發動攻擊,幾欲逼近郢都,意圖搶糧。楚國宣布申、息二縣關閉北門以戡内亂,并發起了一場是否遷都與伐庸的大讨論。

出人意料的是,執政的若敖家族吓到了,沉默了!楚莊王發聲了,一鳴驚人出兵了!一個君王,有心胸氣度、懂得隐而不發、有遠大志向,何愁不能稱霸。

權傾朝野的鬥越椒明白過來了,為時已晚。不怪楚王三年裝,誰讓自己一時慫!

#我要上頭條##微頭條日簽#

@跳跳是隻喵一個文科畢業的女子,有趣有觀點!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
如何看待楚莊王“三年不鳴”?春秋戰國是個虎從龍、龍從雲的時代,楚莊王熊侶卻活成了一隻鹌鹑:“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