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任何一個稍有社會閱曆的人都明白,想要弄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不是要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的具體行動。

引
上期節目聊了下,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後,未來大機率會發生的一些事情,在認真閱讀了觀衆們的評論後,我發現很多人并沒有清楚意識到,整件事之于遊戲圈的重大意義,也不認為微軟的行為會導緻索尼的慢性死亡。
基于此,我寫下這篇文章,想跟大家由淺入深地探讨其中的内在邏輯,并思考索尼是否真的有機會逆轉未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正式開始吧。
微軟的野望
從最直覺的層面來看,這項高達687億美元的交易,使微軟獲得了“使命召喚”這個超級IP的實際控制權。盡管,在随後的采訪中,XBOX負責人斯賓塞對媒體表示:
我們無意讓COD遠離PS5平台,并且我們仍然緻力于這一點。
聽起來非常NICE,但任何一個稍有社會閱曆的人都明白,想要弄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不是要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的具體行動。在去年的3月份,B社被微軟收入囊中之時,斯賓塞給出了與COD同樣的答複——他們不會阻止遊戲登入其他平台,公司希望讓更多人能夠玩到遊戲。
結果同年的9月和11月,微軟聲明,由B社打造的《星空》與《上古卷軸6》由XBOX平台獨占,他們還不忘留下一句:這麼做并不是為了打擊Playstation平台。
事實就擺在眼前,以後COD會呈現何種走勢,大家心裡都明白。我知道有些人還是不死心,搬出的理由無外乎,使命召喚自身具有特殊性——系列一直堅持全平台路線,一旦采取獨占政策會對IP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那好,我們就依照這種思路,進行一次最合理的假設。在維持全平台的基礎上,如果後續一切COD作品,微軟都采取由XBOX和PC限時獨占一個月的政策,請問索尼該怎麼辦,進一步來說,倘若COD發售時就自動加入XGP,讓會員免費領取,而PS5使用者必需花費70美元才能入手,請問玩家會怎麼選,索尼又該怎麼辦。
這筆賬很好算,我相信你一定能算得明白。
當然,還有條最近經常被引述的論據,用來證明索尼依舊強勢的地位。那就是,即便微軟斥資巨資收購了B社和動視暴雪,但從營收角度來看,他們也不過是世界第三大遊戲公司,仍排在騰訊和索尼後面。
唉,看事情麻煩眼光放長遠一點好不好。
衆所周知,微軟非常有錢。根據外媒報道,2020至2021财年,微軟營收1680.88億美元,其中淨利潤高達612.71億,公司累計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1303億美元。
這三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就在1月19日,TGA創始人傑夫·基思利(Geoff Keighley)分享了一些業内其他公司的市值:
其中,任天堂價值537.9億美元、EA380億美元、R星母公司T2為180億美元、育碧有且僅有70億美元,也就是說微軟單靠一年的利潤,就能買下1個任天堂,1.5個EA,3個T2和9個育碧。
另外,索尼目前的市值是1364億美元,過去他們還要值錢一點,無奈收購消息爆出來後,股價一路狂跌。
微軟攢兩年錢,也能付得起。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我就跟朋友們調侃,如果微軟願意發動其“鈔能力”的話,主機戰争大機率于2年内就會被徹底終結,隻是過去公司的重心根本不在遊戲産業上,是以,索尼、微軟、任天堂三足鼎立的局面才能維持這麼久,而如今,微軟用一擲千金的行動證明了,企業的目光已對準了遊戲産業。
誠然,他們現在的确屈居索尼之下,問題是,收購B社和動視暴雪是行動的終結嗎,我看一切才剛剛開始吧。當這艘巨輪要駛入遊戲業的海洋時,誰又有能力去阻擋他們。
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場對等的戰争,索尼赢不了。說完這個事,我們再來聊聊,他們怎麼才能擺脫慢性死亡的命運,畢竟打不赢,又不代表一定會消失。
索尼的對策
當然,在闡述觀點之前,有句話我是不吐不快。我個人對索尼這兩年來的種種行為,極度不滿意甚至稱得上憤怒,如果他們能遭受重創,那我一定會非常開心,之前的視訊,我都在瘋狂吐槽索尼,但我并希望公司因為壓力放棄遊戲産業,原因我在上期已經說過了,一家獨大對玩家們沒有任何好處,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隻是單純地想發洩憤怒。
書歸正傳,關于索尼的應對方法,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
其一,抓緊時間,尋找能夠合作的對象。誠然,索尼的手中的确握有不少重量級IP,譬如戰神、神秘海域、瑞奇與叮當等等,可惜以上系列,在當下的大環境下并不足以抵擋微軟的攻勢。抛開繼續發展新獨占外,強強聯合,是面對勁敵時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放眼業界,R星的母公司T2頗具戰略意義,“荒野大镖客”與“給他愛”的組合,足以讓索尼高枕無憂,當然EA、育碧、SE與卡普空,也是不錯的對象,但凡能跟其中任何一家合作,都可以大大提高日後的存活率。
需要提醒諸位讀者的是,盡管微軟此次收購并未受到太大阻力,但鑒于反壟斷法的客觀存在,在2023年交易正式完成前,微軟都會放緩自己稱霸遊戲圈的腳步,索尼完全有時間自救。當然,能不能談成,就要看他們的決心和本事了。
其二,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眼下,索尼有一個顯著的長處,是微軟所不具備的,那就是他們很早就投身了電影行業。在此基礎上,讓電影與遊戲形成良性互動,彼此反哺,進一步提高自身價值。
事實上,他們也正在進行積極的實踐。在搜尋整理資料的時候我發現,索尼早在2019年5月就成立了新部門“PlayStation Production”,專門負責将旗下IP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的,譬如即将在今年上映的真人電影《神秘海域》就是他們努力的成果,據介紹,後續索尼還準備将《最後的生還者》與《對馬島之魂》搬上熒幕。堅持下去,加大力度,不失為一個好的戰略方向。
結語
文章已經尾聲,我們就不總結不煽情了。回答一個針對我文章(視訊)的常見問題。索尼位居龍頭的時候,也收購制作組,為什麼微軟買了個動視暴雪,你就覺得不妥當,這不是雙标嗎?
作為很早就出視訊誇贊了微軟XGP,并購買了3大主機的全平台玩家,我不太了解你們所謂的雙标是什麼。就事論事,索尼在當盛時期,的确收購了像失眠組這樣的遊戲公司,但失眠組跟B社和動視暴雪相比,無論是在體量還是影響力方面均顯得微不足道,要知道,失眠組當時的市值不過2.29億美元,不到此次收購的300分之一,那為什麼索尼沒有将觸手伸向後兩者呢?
是因為它有良心嗎,當然不是,商人有什麼良心可講,究其根本,是因為索尼沒有能力吞下他們。但微軟可以,微軟不僅有能力收購B社和動視暴雪,他們還可以毫不費力的買下任何一家知名的大型遊戲公司。
索尼和微軟相争,獲利的永遠是玩家,可其中有一家被打死了,那赢家的拳頭下一步會砸向哪裡,你要不要猜猜看。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我是Tony老師,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