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百年圓夢到“雙奧之城”北京冬奧展現硬核實力

作者:海外網

來源:新華網

帆亦升

一百多年前,中國有識之士提出沉甸甸的“奧運三問”:中國何時能派代表赴萬國運動大會?何時能于萬國運動大會時獨得錦标?又何時能使萬國運動大會舉行于中土?

1932年,劉長春成為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1984年,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摘取首金,中國實作奧運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無與倫比的姿态載入奧運史冊。

再過不到20天,2022年2月4日,全球目光将彙聚中國,奧林匹克聖火将在“鳥巢”再次點燃,北京将成為首個“雙奧之城”,展現中國的“硬核”實力。

“硬核”綠色辦奧

“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綠色辦奧更是擺在首要位置,綠色成為北京冬奧會的最亮底色。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在申辦、籌辦、舉辦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也是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将在奧運曆史上首次實作全部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首次大規模使用碳排放趨近于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實作“北京冬奧會所産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實作中和”的宏偉目标。

讓奧運會融入城市,而不是讓城市适應奧運會。随着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首鋼功能轉型的引擎再次被點燃。曾經儲存煉鐵原料的筒倉,變身為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精煤工廠中的房間及周邊地區,改造為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通過将工業遺存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打造“首鋼四塊冰”承接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壺和冰球項目。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10個利用既有場館,實作冬夏項目雙轉換。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變成了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項目的“冰立方”、籃球比賽場館“五棵松”變成了舉行冰球項目的“冰菱花”。各賽區場館均已制定賽後利用計劃,将為當地群眾帶來長久紅利,實作北京申冬奧時提出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使冬奧會産生可持續的良好社會效應。

“硬核”安全辦奧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引發的新一輪疫情發酵和冬季低溫給疫情防控帶來的天然不利因素,中國堅持把保護涉奧人員和社會公衆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與國際奧委會共同制定并釋出兩版《防疫手冊》。嚴格執行遠端防控、疫苗接種、閉環管理、核酸檢測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境外疫情輸入傳播風險,切實保障所有參賽人員及主辦城市人民的健康,確定比賽如期安全順利進行。

冬奧防疫舉措既展現疫情防控的“硬度”,也展現人文關懷的“溫度”。為在與會人員中達成廣泛共識,幫助大家先了解後遵守,在釋出《防疫手冊》前,北京冬奧組委組織政策說明視訊會,向各方講手冊、講要求,充分展現人性化防疫。為努力提升賽事體驗,冬奧籌辦期間,高标準做好抵離、住宿、餐飲、交通、醫療、安保等工作,按照“精準化、精細化”要求,打造“北京服務”品牌。由于冬奧正值中國新春佳節,組委會還特意增加了許多春節文化元素,讓各國運動員更好體驗歡樂、祥和、溫馨的節日氛圍。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盡管面對疫情挑戰,但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進展十分平穩順利,“幾乎是一個奇迹”。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澳洲奧委會主席約翰·科茨則用“了不起”三個字來評價卓越的冬奧場館設施和疫情防控工作。

“硬核”團結辦奧

疫情時代呼喚“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2021年12月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緻通過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173個國家參與共提,創下近幾屆冬奧會休戰決議共提國數量新高。在剛剛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非雙方通過《達喀爾宣言》,共同強調支援北京冬奧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俄羅斯總統普京、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等國際政要均确認将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及多國奧委會也紛紛發聲支援北京冬奧會。

奧運從來都是屬于運動員的舞台。在“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期間,來華參賽的國外運動員紛紛點贊冬奧場館和賽事工作,代表了運動員們實實在在的認可和期待。但遺憾的是,個别國家和一些政客小動作不斷,妄圖将北京冬奧會政治化,把體育盛會攪成“政治秀場”,制造分裂、挑起對抗,這不僅是對運動員人權的破壞,更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亵渎,有違團結與合作的時代潮流,注定隻能以失敗收場。

從百年前的“奧運三問”得到解答,到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加冕在望,正如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的寓意,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彙聚着每一個中國人的奧運夢、中國夢。冬奧開幕在即,千年古都已做好準備迎接再次圓夢的時刻,中國将當好東道主,竭誠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為世界注入更多團結、信心和力量。2022年,相約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