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多月前,瑞幸咖啡釋出了2021年第三季财報,其中顯示,瑞幸咖啡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3.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5.6%,虧損大幅收縮98.6%。
經過了衆所周知的大風大浪,瑞幸不但爬了起來,而且越跑越快,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行業人士已經做了頗多分析。
在第一财經剛剛釋出的《中國城市連鎖咖啡消費報告》裡,内參君找到了一個更加令人信服的答案。
總第 3043 期
餐企老闆内參 内參君 | 文
現在,我們該如何看待瑞幸?
先說兩個近期給内參君印象深刻的,關于瑞幸的兩件小事。
有一次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視訊,點贊60多,評論40多,視訊創作者也隻有幾百粉絲。作者在瑞幸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的某家店外拍下這條視訊,标題是“瑞幸開到南陽了,下次一定要去嘗一下”,沒有誇瑞幸多好喝,隻是在店門外拍視訊打卡,感歎南陽開了全國知名的咖啡店,南陽發展真快。
視訊的評論内容基本分為兩個:“店在哪裡”、“南陽越來越好了”,可以看到評論的基本都是南陽本地的人,沒有一線城市的“咖啡愛好者”、市場分析師,但那種對于城市發展的認可,以及對于咖啡的興趣是明顯的。
在這樣的咖啡窪地裡,瑞幸和星巴克對他們來說差別其實也不大。
第二件事是在我的老家,安徽阜陽的城南,也有一家開在小區附近的咖啡館,每次回家内參君都會去那裡喝咖啡,一直以為,這樣的咖啡館在小地方是很難生存的,也就春節年輕人回家時熱鬧些。
在一次和門店老闆的聊天中得知,以前他們活得确實沒那麼好。但從2020年開始,生意肉眼可見地在變好,總之算活得下去,掙點小錢。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在瑞幸開到阜陽之後開始的。
老闆說,自從瑞幸開到阜陽後,年輕人開始接觸咖啡,小城裡願意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就變好了。
我很意外,本以為瑞幸的到來對這類小店是毀滅性的打擊。
曾經的“異類”,如今的“日常”
中國咖啡市場還很大,中國咖啡市場呈現了“發展初期但發展速度快”的顯著特征,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資料顯示,中國咖啡市場預計2025年可以達到1萬億元。預測和實際總會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咖啡市場的未來一定是年輕人主導的。
這時候,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瑞幸?
第一财經釋出的《中國城市連鎖咖啡消費報告》中,對比了國内目前最大的兩家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和星巴克。而其中最大的結論在于瑞幸的年齡層比星巴克更年輕,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18-24歲咖啡消費者的占比中,瑞幸都達到了25%以上,同時星巴克的占比為12.04%和 15.72%。
而不管是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瑞幸在“學生”群體的占比上都比星巴克要多。
▪ 圖自第一财經《中國城市連鎖咖啡消費報告》
瑞幸更年輕,瑞幸的顧客更年輕,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咖啡市場乃至整個餐飲消費市場,未來一定是年輕人主導的,不管是因為年輕人越來越愛喝咖啡,還是年輕人将成為未來消費的絕對主力,抓住年輕人的咖啡品牌,才可能成為咖啡市場的主導力量。
是以,對瑞幸來說,年輕人才是真正讓品牌“乘風而起”的風口。
順風者并不意味着簡單的“乘風而起”
被年輕人喜歡可真不容易。
有一次和一個資深的消費品投資機構的合夥人聊天,我問他如何看待某個零售商業體的所謂護城河,因為在我們的感覺裡,沒有護城河的商業模式是做不下去的,很容易被更大的資本、更新的品牌取代。
他反問我,農夫山泉的護城河是什麼?水源地嗎?其實更好的水源地多的是。營銷嗎?說實話我沒覺得農夫山泉的營銷做的多好,況且營銷根本算不上護城河。管道嗎?和農夫山泉管道做的差不多的品牌一個手是數不過來的。那到底是什麼?
是綜合能力,水源地确實是農夫山泉的賣點之一,但除此之外,水源地、管道、營銷、創始人的決策等各種因素綜合才是農夫山泉成功的關鍵。
那瑞幸為什麼更年輕,為什麼更受年輕人喜愛?這也不是某一個方面能夠去分析和了解的。
首先是産品層面,由年輕團隊主導、上新更快更多、種類更豐富。
為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新鮮感和對口味的挑剔,瑞幸研發團隊同時保持了高頻的上新速度和嚴苛的品鑒過程。以現制飲品為例,2020年共推出77款新品,而2021年光上半年就推出了50多款新品。
産品研發的高标準和快速度帶來了持續的爆款。厚乳拿鐵系列自2020年9月份推出後,年内就售出3160萬杯,占全年銷售量20%。去年4月新推的生椰系列僅6月就實作超1千萬杯的銷量,瑞幸5、6月實作盈利與這系列爆款不無關系。
年輕人的品牌,這樣為年輕人表态
一個共識是,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有個性,他們也是以會更加青睐那些展露出鮮明個性的品牌,他們希望借由這些品牌幫他們說出“我是誰”。
那如何與年輕人有效溝通呢?一言以蔽之,有态度的玩梗。如今價值觀逐漸多元,每個年輕人偏好的“個性”不一樣,拽酷炫的、抖機靈的、進階幽默的、溫柔但堅定的……每種風格類型都能找到自己的閱聽人。但要說閱聽人最廣的類型,我覺得還得屬“有态度的玩梗”,态度和幽默缺一不可。
就以瑞幸去年5月和利路修的合作為例,屬實把年輕化溝通的精髓玩明白了。年初在選秀綜藝《創造營2021》出道的利路修被稱為“民選之子”,憑借真實和顔值赢得了衆多年輕觀衆的喜愛。他本是兩名日本選手的中文老師,因顔值被節目組相中而意外參賽。
他原本志不在演藝圈,是以整個比賽過程中常常是一副隻想趕快下班的喪喪樣子,并時正常勸粉絲别給自己投票。但他為了不耽誤隊友的成績,又會努力練習自己并不喜歡的唱跳。利路修的表現像極了新一代職場年輕人的工作态度——對工作談不上太多熱愛,時常吐吐槽,一到下班喜悅就溢于言表,但依然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這支廣告片中有趣的創意廣告内容數次将YYDS梗拱上熱搜,全網視訊播放量超千萬,微網誌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1.4億。在多個社媒平台的出圈,也在全國範圍内有力助推了生椰拿鐵的銷量。
而瑞幸與利路修的合作大獲成功,一是因為跟自身品牌調性、目标閱聽人非常比對。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GO(首席增長官)楊飛曾明确提到過瑞幸品牌形象的三個關鍵詞:專業、年輕、時尚。在保證咖啡品牌專業調性的同時,瑞幸的social溝通風格一直蠻有趣的。這一點從瑞幸各大社交媒體賬号上的日常更新就可以明顯感覺出來。
二是充分保留了代言人自身的風格+粉絲們喜歡的梗。瑞幸的廣告策劃非常切中粉絲及吃瓜網友的癢點——簡潔的文案、YYDS梗、下班撒歡、“筍絲茶話會”直播等等,因為切中粉絲趣味留下了大量二創空間,最後取得了非常好的話題效果。
即将到來的體育豐年,瑞幸早早鎖定了18歲的自由式滑雪世界冠軍谷愛淩為品牌代言人,并攜手釋出“年輕,就要瑞幸”的品牌宣言,進一步塑造年輕化的品牌形象。
相信年輕人的 “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産品和品牌建設之是以能這麼切中年輕人的心理,跟他們團隊年輕人占比較高、核心高管的年輕心态有很大關系,過去關于瑞幸的大量報道中,我注意到一些相關的細節:
瑞幸員工以年輕人居多,咖啡好喝不好喝,讓年輕人自己來評。瑞幸每次研發新品都會經過很多次内部品鑒,有瑞幸員工表示“一款新品的品鑒分為好多次,比如最終的成品是抹茶瑞納冰,最開始可能隻是品鑒抹茶。”
負責産品體系和供應鍊管理的是進階副總裁周偉明,曾任職美團、百勝餐飲集團、可口可樂等知名公司。雖然是一個從業超過20年的老炮兒,但周偉明知道隻有年輕人才最懂年輕人,是以他放手讓年輕的産品團隊自己決定上哪款新品,自己則發揮從産品設計創新到供應鍊落地上市,從實驗室、工廠建設和管理到客戶服務的全流程經驗,為年輕人保駕護航。
而難能可貴的是,瑞幸的高管不僅能放權給年輕人,還能非常接地氣的跟網友玩梗。由于生椰拿鐵過于火爆,不少網友吐槽永遠在斷貨補貨。瑞幸官方微網誌及時跟進,用恰到好處的幽默緩解了網友的不滿。
▪ 圖自瑞幸官方微網誌
此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掌管瑞幸如今5000多家門店的CEO郭謹一,居然是個80後。在同類規模的企業中,可謂是很年輕了。
聚焦年輕人的需求
作為與移動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比上一代人更看重服務的“便捷性”。瑞幸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了咖啡消費體驗,比如發力數字化實作“線上點,現場取”;創立伊始就提供外賣服務;科學選址,在年輕人聚集的生活、工作、學習的區域開店,滿足了那裡的5分鐘咖啡便利度。
而瑞幸店面附近3公裡的寫字樓也被年輕人稱之為“瑞區樓”,瑞區樓共有的特點為:附近年輕群體多、年輕人聚集的辦公樓多,而這些區域也都是星巴克未布局的區域。
以瑞幸在上海的門店政策為例。上述第一财經釋出的報告還顯示,瑞幸在上海的門店,有50%開在了沒被星巴克覆寫的區域。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相較于生活成本更高的市中心,這裡也是更多年輕人願意選擇和居住的地區。
2021年的第三季度财報顯示,瑞幸已經開始進入盈利時代,門店增速、産品創新穩步推進,營銷上也一改之前的風格,進入精細化、年輕态溝通。
這一切,仿佛暴風雨後一切歸于甯靜,陽光、彩虹,瑞幸又重新走在自我發展的路上。
我在想,瑞幸的年輕化是品牌、産品、團隊、門店等多元度的綜合體,并不是品牌可以随便模仿的,這是瑞幸自己的護城河。
咖啡正在成為年輕人喜愛的飲品,瑞幸是順風者,但誰又知道,這股風不是瑞幸自己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