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作者:大福讀史

公元前210年,是秦始皇嬴政在位的第37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後一年。這一年,秦始皇又開始了新一次的巡遊。如果說前四次巡遊是借助大秦帝國的赫赫軍威來震懾對帝國心懷不滿的六國後裔,那麼這一次就多少有點躲災的意味了。其原因《史記》說得也很清楚,那就是秦始皇被一個神秘人送的兩樣東西吓到了。關于這兩樣東西,司馬遷記載得很清楚,那就是一塊玉璧和一句話。前者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巡遊東行渡江遇險而投之祀神以求平安的那塊。後者則隻有簡短的五個字:“今年祖龍死”。那麼,“祖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裴松之之子,史學名家裴骃在《史記集解》中解釋道,“祖,始也;龍,人君像。謂始皇也。”始皇帝的文學修養或許不及裴骃,但對祖龍一詞的領悟還是很到位的。《史記》記載說,始皇帝聽了這句話後,下意識地給這句話做了解釋,“祖龍者,人之先也”。我們知道,秦始皇是個很迷信的君王,對這等涉及身家性命的要緊事,自然不敢怠慢處置。于是,始皇帝趕緊找來精通易理的太蔔推演此事真假。太蔔常居深宮,對始皇帝的忌諱之事有着精準的把握。是以,他沒有直接回複,而是以一句“遊徙吉”結束了兩人的對話。始皇帝呢?為了盡快擺脫災厄,遂遵循了太蔔的指點,乃經藍田,過武關,離開關中,再次踏上了六國舊地。然而,令始皇帝想不到的是,當他即将傳回關中的時候,卻在沙丘意外病亡了。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不到三年,他的大秦帝國便轟然崩塌了。其實,還有一件事也是始皇帝未曾預料的:他的這次出巡,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一個鄰國的文明程序!這個鄰國,就是日本。給其注入新鮮活力的,則是那位著名的原齊國方士徐福。他所依仗的,是秦始皇賜予他用于“尋仙”的龐大人力及物力。那麼,隻是一介方士的徐福,到底憑借什麼本事博取了閱曆豐富的始皇帝之信任呢?說起來,這還要歸功于蓬萊地區頗具仙味的“海市蜃樓”。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老實說,對科學認知水準有限的古人來說,海市蜃樓的确是件不可捉摸的怪事。但是,得益今日科學的普及,我們已經知道,海市蜃樓不過是因為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勻的空氣中發生折射和全反射的光學現象。對這種類似的自然現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也都接觸過。比如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有時會看到遠方路面出現一條或多條色度不斷變化的水準光帶,也是一種類似“海市”的光學現象。那麼,和國内其他曾有過海市報道的地區相比,為何發生在春夏之交時節的蓬萊地區之海市景象的内容會異常豐富呢?實際上,這是蓬萊地區獨特的地理、氣候和水文條件所決定的。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首先,蓬萊地處渤海海峽南岬,其北、東、西分别與遼東半島、北韓半島、冀津沿海隔海相望。加之著名的長山列島橫亘在海峽中間,為蓬萊“海市”提供了遠、中、近各種距離、類型多樣的反射實物;其次,蓬萊的春夏之交,正是這一地區受西伯利亞寒冷氣流影響已弱而太平洋溫暖氣流影響未至的間隙時期,其海面空氣層相對穩定。這也是蓬萊地區形成“海市蜃樓”的大前提;最後重中之重的,是蓬萊的水文環境。我們知道,渤海是大陸第一大内海,它和黃海及外海聯結的咽喉是渤海海峽。這一地區的沿海潮汐,每半個月會形成一個潮時(潮水漲落的時間)周期。根據水文資料顯示,望日(天文學上指月亮圓的那一天,即農曆每月十五。這一天,太陽西下時,月亮正好從東方升起)和朔日(天文學上指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通常是農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太陽和月亮同升同落)前後一兩日是大潮汐。也就是大潮汐“發威”的時候,海峽中湧動的海流會将底層低溫海水帶出水面,使海水表面溫度大大低于海面空氣溫度而産生溫差。于是乎,蓬萊地區的海面形成了相對穩定、規整、在機關垂直距離内溫差較大且呈水準狀态分布的空氣密度層面,為“海市蜃樓”的閃亮登場做好了一切準備。實際上,無論哪一種海市蜃樓,隻能在無風或風力極微弱的天氣條件下出現。當大風一起,引起了上下層空氣的攪動混合,上下層空氣密度的差異減小了,光線沒有什麼異常折射和全反射,那麼所有的幻景就立刻消逝了。也正是是以,蓬萊海市的出現,一般會伴随這麼幾種特征:氣溫适中、大潮汐、晴或少雲、北風一二級、海面能見度高。也正是因為海面能見度高,曾經三次巡遊至齊地的始皇帝,肯定目睹過這一不可解釋的怪事,這無疑使他相信徐福說的蓬萊仙島以及“不死藥”确實存在。是以,即使徐福尋仙十年且一無所獲,始皇帝仍然對其抱有極大的期望。不過,當事人徐福經過這十年九死一生的尋仙路算是終于明白了蓬萊仙島和“不死藥”的虛幻。這也就意味着,他欺騙了始皇帝。欺騙一位具有生殺予奪的掌權者會是什麼樣下場?2年前的被坑之儒已經給了徐福答案。于是,當徐福聽聞始皇帝再次東巡,他已經做好離開始皇帝統治區的準備了。那麼,徐福又是如何跨越波濤險阻,抵達日本的呢?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徐福東渡

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徐福的東渡之路大緻分五段進行:第一段是琅琊港-成頭山-芝罘港;第二段:芝罘港-蓬萊-廟島群島-遼東南端老鐵山;第三段:老鐵山-鴨綠江口-北韓半島西海岸-北韓半島東南部海岸,即釜山-巨濟島一線海岸;第四段:北韓半島東南沿岸-對馬島-沖島-大島-北九州沿岸;第五段:九州沿岸-關門海峽-濑戶内海-大阪灣-和歌山、熊野灘。分析上述路線,鑒于原齊國自管仲時代便有意開發的魚鹽之利,徐福找到一批經驗豐富且到過北韓半島的水手并不是什麼難事。其次,有始皇帝的傾國支援,徐福所需要的航海物資以及人員配備也很容易解決。唯一不好辦的,是從哪裡募集一批能征慣戰、即使在極端困境下依然聽從指令的護航部隊。民間募集?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顯然不行。唯一滿足條件的,就是被始皇帝親自指派的軍隊。于是,在始皇帝最後一次接見徐福時,徐福乃欺騙始皇帝,說數年尋求仙藥而不得,都是因為海中有大蛟魚興風作浪。始皇帝聽信了徐福所言,不但親自下海參加了進行射殺蛟魚的行動,為了尋仙順利,還給徐福配備一批經驗豐富的将兵。結果,徐福得到了他遠航所需要的一切,遂一去不回。秦始皇呢?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到底沒有等來仙藥。若說始皇帝唯一從徐福那裡擷取的有用之物,也就是海中蛟魚了。

秦始皇射殺的巨型“大蛟魚”,究竟是啥動物?專家在陵墓找到真相

根據《史記》記載,為了保證秦始皇陵地宮的照明,秦人曾制作了一種以“人魚膏“為原材料的蠟燭。這種材料,燃燒很久都不會熄滅。這樣耐燒,顯然不是尋常蠟燭可以做到的。前文已述,《史記》記載過始皇帝被徐福蒙騙,命人入海以連弩射殺蛟魚的事情。這種蛟魚,有學者推測應該就是鲸魚。因為用鲸腦油制成的蠟燭,有着耗油少、燃點低、不易滅的特性。而且,據科學家演算:一立方米鲸腦油的燃燒期可達五千天。如此說來,若要皇陵中的“長明燈”符合《史記》中“度不滅者久之”的記載,鲸魚脂膏當是那個年代最好的選擇。然而,從考古工作者記錄的明定陵地宮中的“長明燈”出土時即已熄滅的情況來看,如果隔絕了空氣,秦始皇陵中的“人魚膏”,做到“度不滅者久之”應該是很困難的。或者說,秦始皇陵中的“長明燈”,或許早已熄滅若幹個世紀了。

參考資料:《史記》《徐福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