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得一碎片時間,拿來《三言兩拍》,讀得書中故事,甚是有趣,有人說是野史傳說,有人說是當不得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

今日得一碎片時間,拿來《三言兩拍》,讀得書中故事,甚是有趣,有人說是野史傳說,有人說是當不得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也真。真真假假難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自古無論老少婦孺皆喜歡聽故事,除了有趣,還有諸多好處,君子更君子小人甚小人,或者君子實小人小人真君子也未可知。

适逢讀到夢龍先生在《警世通言》做的序,很是精彩,節選部分。

野史盡真乎?曰:不必也。盡赝乎?曰:不必也。然則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六經》語《孟》,譚者紛如,歸于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牧,為良友,為義夫,為節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經書著其理,史傳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彥,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裡婦估兒,以甲是乙非為喜怒,以前因後果為勸懲,以道聽途說為學問。而通俗演義一種,遂足以佐經書史傳之窮。……。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麗其人,其真者可以補金匮石室之遺,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揚勸誘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風化,不謬于聖賢,不戾于詩書經史,若此者,其可廢乎?

#讀書# #金粉社群# #閱讀的溫度#

今日得一碎片時間,拿來《三言兩拍》,讀得書中故事,甚是有趣,有人說是野史傳說,有人說是當不得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