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安。為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和抛荒行為,最大限度提高糧食産能,保障糧食安全,裡松鎮積極行動,全面破解耕地“非糧化”,讓“良田”回歸“糧田”,為抓好春耕生産打牢基礎。
安排部署有組織
鎮黨委上司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部署調查摸底動員工作,傳達八步區《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産工作方案》,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對“非糧化”工作進行業務輔導,并明确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全鎮對糧食安全形勢和防止耕地“非糧化”重視,為保質保量的完成春耕生産和耕地“非糧化”的工作任務做好前期準備。

監督管理有保障
裡松鎮認真貫徹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有關規定,落實稻谷補貼、以獎代補等惠農政策,極大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對存量問題進行調查摸清,組織村“兩委”幹部對各村情況進行摸底,對占用耕地建房、從事林果業、挖魚塘、種藥材等非糧化行為登記造冊,并分類穩妥處置。實行分片包幹網格化監督管理,成立整治工作專班,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産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堅決遏制住了耕地“非糧化”增量,2021年以來,耕地“非糧化”增量清零。裡松鎮通過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并舉,有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
鎮黨委主要上司入戶開展“非糧化”工作
動員宣傳有氛圍
通過召開全體幹部職工大會、村民大會等會議以及進村入戶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海報等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和解釋力度,讓農村群衆和廣大種植戶充分了解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動員群衆積極投身“愛國種糧”行動;同時就整治後的種植意願、土地流轉及産業培育等方面的問題,充分聽取群衆的意見和建議,逐漸實作耕地“非糧化”整治“要我做”為“我要做”。
進村入戶宣傳政策
開展耕地“非糧化”工作,使糧食功能區農田回歸種糧本色,是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裡松鎮将對排摸出的耕地"非糧化"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圍繞耕地保障、糧食增收、産業延伸、水利修繕等方面,用硬核舉措確定實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和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
“非糧化”整治後清理的果樹
【來源:賀州先鋒_基層黨建】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