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江松陵:奏響基層社會治理“協奏曲”

作者:廖昊

□ 陸潔晴

不經意間,家住吳江區松陵街道水秀社群的周麗娟發現,小區裡嚴重積水的路段已整潔如初,常年無人管轄的綠化帶也修葺一新,還多了不少智慧基礎設施。“生活環境煥然一新,讓我們住得更舒心了!”周麗娟驚喜地說。

在松陵街道,越來越多的百姓和周麗娟有着一樣的感受。松陵街道以“融入式黨建”為抓手,引領多方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啟共建共治共享新風尚,推動治理成效不斷彰顯,顯著提升群衆幸福感、滿意度,傾力勾勒“精美樂善 人文松陵”美好藍圖。

多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

松陵街道近65平方公裡的轄區内有19個社群和10個行政村,雖然絕大多數行政村已經實行社群化運作,但老小區衆多、人口密集、人員雜等客觀現實給各社群的管理帶來了諸多困難。探索一條新型的基層治理路徑,成為松陵街道的必然選擇。

“要把老百姓、社會組織的力量引進來,讓基層社會治理從社群的‘獨角戲’變成多方力量的‘協奏曲’。”松陵街道黨工委書記華磊意識到,要充分發揮社群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把各類資源、各個主體都調動起來,形成基層治理合力,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基層治理水準不斷提升。

行走在松陵街道各個社群,多方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局面已然開啟。

政府成了引導者。水鄉社群内,“兒童友好社群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不僅要打造更多兒童休閑娛樂設施,也要關注兒童心理健康,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水鄉社群黨委書記殷潔磊介紹,水鄉社群積極引領“兒童友好社群建設”,社群黨組織為此搭建了協商議事平台,通過對話學生代表、學校等,對社群陣地建設、參與社群實踐、部門關聯等方面不斷做出調整,讓未成年人的生活環境更溫暖。

黨員幹部成了領頭人。自去年被選為三村社群協商議事小組常務副組長以來,幫助調解社群糾紛就成了黨員方一忠的日常。面對鄰裡糾紛、小區沖突時,他帶頭扮演“資訊收集員”和“調解員”角色,鼓勵居民共商共議、自主解決小區問題。“我希望以熱心為媒,傳播互助共融的種子。”方一忠如是說道。

社會組織與百姓也成了積極參與者。步入二村社群“菜鳥驿站—鲈鄉二村黨群志願服務站”,隻見商業區、互動區、接待室、黨建活動室、包裹區和儲物間等功能區俱全。“這裡由社群與阿裡巴巴集團菜鳥驿站共同打造,将志願者公益服務納入共建試點。”現場從業人員介紹,驿站集快遞代收代發、包裹紙箱回收、衣服送幹洗、社群團購等服務于一體,全方位建構“1+N”智慧黨群服務中心,為小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升服務質效。

在松陵街道,多方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已成為普遍現象。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了百姓心間,形成一股社會治理新風尚,讓生活更加和諧滋潤。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

目前,松陵街道吸引各方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實作了共建共治共享。這些社會力量從何吸引而來?松陵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打造“吳淞·源”黨建品牌,對标長三角,深化街道大工委、社群大黨委工作機制,建立轄區内所有黨組織聯系共建機制。

以新園社群為例,通過建立“紅色領航·同新園夢”黨建聯盟,充分調動社群“大黨委”成員機關、商圈樓宇等優勢資源,形成“群衆點單、聯盟接單”的工作模式,打造出社群百姓身邊的“全能管家”。截至目前,已有12家“兩新”組織、2棟樓宇、3個市場、2個區級機關加入到了黨建聯盟中,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社會力量不能一進了之,怎樣催動力量發揮作用?松陵街道有的放矢建立工作機制,以“紅鄰聚”品牌叢集為抓手,着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推行樓道長制度,推動基層治理不斷下沉。

走在奧林清華東區的主幹道上,一處處紅色黨建辨別映入眼簾,不難看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點點滴滴已融入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自2019年起,該小區主動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成立百居順物業服務公司黨支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打造紅色議事廳,有效整合黨組織、物業公司、黨員、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使群衆滿意度不斷提升。“我們還依托‘智慧吳江’APP平台,規範小區業委會選舉,号召業主成員主動參與物業管理,努力創造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環境。”蘇州百居順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周耀良說。去年,奧林清華東區入選江蘇省2020年度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示範點。

針對無物業的開放式老舊小區,松陵街道發動老黨員、老模範、老幹部加入到小區自治中,組成自治行動支部,同時,積極探索共享物業模式,力争讓更多的無物業小區享受優質的服務,讓居民們安全感滿滿。

在黨建引領之下,各方力量攜手參與,讓基層社會治理走向了常态化。松陵街道打造“街坊黨校”開放式黨課,在135個網格内建起150多個微型陣地,讓居民在每一次行走中接受“微黨課”熏陶,凝心聚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綻放最美之花。

不斷提升百姓幸福感

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的形成,使社群治理效率提升了,便民服務更加豐富了,居民文明意識增強了,百姓的幸福感、歸屬感愈加充盈。

百姓自覺成為基層治理的“主人翁”,使治理效率顯著提升。暮色漸濃,東門社群連新弄14盞嶄新的更新版LED路燈亮起,照亮了腳下的路,也驅散了困擾居民許久的夜間照明煩惱。連新弄是個無物業管理的老小區,多年來路燈始終停留在建設初期模樣,一入夜,昏暗的弄堂會給出行居民帶來不便。“遲遲沒有重新更新路燈設施,是因為大家都有顧慮,比如點位離自家太近會暴露隐私、影響入睡;離自家太遠,又會影響夜間出行等等,那我就要把這些問題一一給他們解決掉。”選聘為樓道長後,53歲的倪國琴跑到實地詳細檢視了點位,又前往每家每戶進行了調研,把居民想要安裝路燈的申請送到了社群,曆時20多天,終于把路燈裝了起來,讓弄堂終于亮堂起來了。

各種社會組織的助力,豐富了社群的便民服務。這天上午,各式各樣的服務攤子早早在梅石社群日照中心支起,有磨刀的、理發的、采耳的、義診的,每個攤子上都圍了不少人。86歲居民周建民聞訊趕來,如願做上了血壓和口腔檢查。現場從業人員介紹,這是梅石社群日照中心聯合社群共建機關、社會愛心組織和企業等開展的助老服務活動。“小區裡經常開展這樣實用的服務活動,讓我們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友善了。”周建民豎起了大拇指。

社會共治共享氛圍的營造,也使得文明新風更深入人心。走進三村社群,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路面敞亮整潔,樓道清清爽爽,就連公共廁所也十分幹淨。難以想象,這裡去年初還有垃圾成堆的小區衛生死角,公共廁所又髒又亂。“環境幹淨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居民文明意識提高了。”三村社群黨委書記潘鶴鳴說,針對個别樓棟存在居民亂堆放生活垃圾的現象,社群組織志願服務隊逐一入戶了解情況并積極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發放宣傳手冊,提高了居民的公德心素養,大大減少了治理壓力。

黨建凝聚多方力量,譜寫了社會治理的“新樂章”,奏響了文明善治的“協奏曲”,彙成了民生幸福的“大合唱”,松陵老城正在成為人人向往的新家園。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