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将特洛伊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世界遺産委員會的評語中,其中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特洛伊于公元前13世紀或12世紀遭到來自希臘的斯巴達人和亞加亞人的圍攻,這一史實由荷馬寫進史詩而流傳千古。”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古城,位于小亞細亞西北部,特洛伊戰争就以此城為中心,大約發生于3200年前,與商代武丁差不多處于同一時代。那麼,西方學者如何确認“考古發現的特洛伊遺址就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古城”,以至于世界遺産委員會做出“這一史實由荷馬寫進史詩而流傳千古”的評價?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邁錫尼文明時期,特洛伊王子來到斯巴達王宮作客,受到了熱情款待,但特洛伊王子卻拐走了斯巴達王妃,于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和兄弟阿伽門農決定讨伐特洛伊,書上說斯巴達召集了“10萬軍隊,1186艘船”,特洛伊戰争爆發。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斯巴達大軍攻戰10年未能如願。這時,英雄奧德修斯獻出一個妙計,讓斯巴達士兵假裝燒毀營帳撤退,但故意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之後,特洛伊人将木馬作為戰利品拖進城中,當晚藏在木馬中的斯巴達人打開城門,放進早已埋伏在城外的斯巴達軍隊,斯巴達人由此摧毀特洛伊。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荷馬史詩》叙述的這段事迹,成為西方國家文學藝術中傳誦不絕的名篇。由于《荷馬史詩》在歐美的巨大影響力,讓很多學者深信不疑,認為其記載的是真實曆史,于是早在19世紀之初,西方學者就開始尋找特洛伊古城。

1822年,被稱為“足不出戶”的英國地形學者麥克拉倫,根據《荷馬史詩》對特洛伊的地形描述——“位于高地,周圍是平原”等的描述,通過地圖大緻圈定在土耳其西部海岸線上的希沙裡克土丘一帶,指出“矗立于高地之上,四周被平原環繞的古老衛城,顯然就是新伊利昂的遺址”。

1871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利曼在此挖掘,挖出了一座古城遺址,宣稱就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古城,之後該遺址一直被認為是特洛伊遺址。施裡曼對外宣稱發現了寶藏,包括銅器、金器、珠寶等,但這些文物去向不明,後世也沒見到。英國曆史學家邁克爾在《追尋特洛伊》書中說:“不幸的是,關于财寶本身的去向問題,答案則是衆說紛纭。”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特洛伊遺址一共有九個時代的古城,時間跨度為公元前3000年—公元400年,1-5層相當于青銅時代早期,6-7層屬于青銅時代中晚期,8-9層屬于鐵器時代早期。施利曼認為的“特洛伊古城”,是位于第二層,距今4200多年,出土了傳說中的大量寶藏,規模隻比村莊略大一點,大概相當于部分西方學者對二裡頭遺址評價——“有陶器的村莊”。

由于特洛伊遺址的第二層,比《荷馬史詩》裡的特洛伊戰争要早1000多年,是以即便出土的文物是真的,也根本不能證明這座遺址是《荷馬史詩》裡的特洛伊古城。顯然,施利曼的判斷出現了嚴重的錯誤。(下,鳥瞰圖)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其實,真正與特洛伊戰争時間接近的是第六層,出土了不少希臘式陶罐與邁錫尼式箭頭,以及一枚刻有二個字的印章等。但第六層城池的毀滅,卻與特洛伊戰争不符,因為城牆地基發生明顯位移與傾斜,挖掘的所有房屋的上層建築都被震塌,是以第六層的毀滅不是戰争,而是地震。

更為重要的是,特洛伊遺址中都沒有發現什麼證明文字,印章上面的二個文字是魯維安象形文字,應該是主人的姓名,如今沒有破解出來。

也就是說,所謂的特洛伊遺址,不僅沒有嚴謹的文字證明,甚至出土的情況與《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争嚴重不符。按照西方對中國二裡頭遺址是夏都的質疑來看,應當是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特洛伊遺址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但這座遺址從發現之初,就堂而皇之地被命名為“特洛伊遺址”,至今已有150餘年。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上個世紀50年代,考古發現二裡頭遺址,當時初步認為是夏都,由此可以證明夏朝的存在,但很快遭到了西方學者的普遍質疑。

二裡頭遺址距今大約為3800~3500年,時間與夏朝對得上;位于河洛一帶,地理空間與《史記》等正史描述的夏朝活動區域相符;遺址面積不少于3平方公裡,内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迹,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出土的文物不計其數,但文物風格與商朝大不相同,說明是有别于商朝的其他政權.......盡管種種證據指向夏朝與夏都,但由于二裡頭遺址沒有出土什麼文字鐵證,是以在各方質疑之下,如今最為科學嚴謹的說法,隻能說二裡頭是“最早的中國”——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而無法确鑿證明這是夏都,更不能由此證明夏朝的存在。

特洛伊遺址:比夏朝更缺乏實證,為何被确認為“特洛伊”?

客觀地說,無論西方學者還是部分國内學者,他們對二裡頭遺址是夏都的質疑都有道理,但問題在于:如果以特洛伊古城的認定标準來衡量,二裡頭遺址應當就是夏朝的都城;如果以二裡頭遺址的認定标準來衡量,特洛伊遺址或許根本不能被命名為“特洛伊”。

事實上,特洛伊遺址隻是符合文學著作《荷馬史詩》的一些特征,如今則被普遍認為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還被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甚至由于特洛伊遺址的存在,《荷馬史詩》也變成了一部蘊含無盡上古秘密的史書。而二裡頭遺址,盡管符合正史的不少描述,卻不能證明是夏都,更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

參考資料:《世界文化遺産——特洛伊考古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