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是晚上還來,我還在這裡等你。”少女看着眼前調戲自己的男子,不僅沒有絲毫生氣,反而嬌滴滴地說道。然而,男子不止口頭上調戲着少女,更是在少女遞過茶水時,不動聲色地順走了少女的戒指。
古代,有個姓祝的人,去拜訪朋友的途中,遇到一個茶棚。一位老婦人招呼他喝茶,态度很熱情。正好他也渴了,欣然走了過去。祝生端起茶水送到唇邊,聞到一股怪怪的氣味。心中一動,就不喝茶,放下茶碗擡腳就走。
老太太急忙喊道:“三娘還不端一杯好茶來!”話音剛落,從茶棚後面閃出一位少女來,手中端着一杯涼茶向祝生款款走來。這位女子大約十四五歲,姿容豔絕,手戴金戒玉镯。
祝生從她手中接過茶杯,不覺心移神馳,再聞茶水,芳香無比。祝生喝完一杯,又要了第二杯,最後向女子要了一把茶葉後,才起身告辭,依依不舍地走了。
來到了朋友家,祝生忽然覺得惡心想吐,疑心是茶水的問題,就向朋友講了路上茶棚喝茶的經過。朋友一聽,大驚失色道:“糟糕!你遇見了水莽鬼,中了水莽毒,這是無藥可醫的!”
祝生一時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忙拿出茶葉察看,确實是水莽草。
他又将那女子的容貌形容了一遍,朋友推測說:“這一定是寇家三娘所為,她是南村寇富翁的女兒,幾年前誤食了水莽草中毒而亡,為能找到替身,重新投胎人世,正和一個年邁的水莽鬼在路邊設茶棚,誘惑路人中毒。”
祝生聽罷恍然大悟,可為時已晚,水莽毒已經發作,朋友急忙将他背回家,快到家門時祝生已奄奄一息了。
他吃力地發誓道:“我死了,定要在陰間找到寇三娘,阻止她投胎脫身!”說完就斷了氣。母親悲痛地将兒子埋葬了。
祝生亡故後,妻子改嫁,留下一個兒子由老母撫養,老母日夜操勞,加上思念兒子,常常在夜間恸哭不止。
一天夜裡,祝母正在房中哭泣,祝生的亡魂悄悄地走了進來,母親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忙擦去淚水,疑惑地注視着眼前的兒子。
祝生連忙解釋道:“兒子在酒泉之下,聽見母親日夜哭泣,心中十分悲痛,今天趕回家來,也好能日夜侍奉母親。
兒子在陰間找到了寇三娘,她現在已是兒子的媳婦了,現也帶回家中,為娘分擔家務。”
祝生剛說完,門外就走進一位女子,服飾華貴,容貌豔麗,一進門,就跪拜在祝生母親面前!
從此,兩個鬼魂就留住在祝生母親家中,操持着家務,伺候老母。不久,寇家聽說了事,還派人送來兩位丫鬟、一千多兩銀子、幾十匹布帛,并時常送來酒肉,祝生一家過了不愁吃穿的生活。
一天,村上又有人中了水莽草毒死去,卻又馬上死而複生,人們都覺得奇怪。祝生解道“是我把這人救話的。
他是被水莽鬼李九害死的,我替他趕走了李九的鬼魂。”母親祝生說“你為什麼不找個替身重新投胎呢?”
祝生說“我深惡這種轉禍他人的惡鬼,把他們全都趕走,不再危害人間。自己怎能再幹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呢?況且,我和三娘侍母親深感快樂,也不願重投人間了。”
此後,凡是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家,都要備好豐盛的席,來祝家祈禱消災免禍,很是靈驗。過了十多年,祝母去世,祝生夫婦極盡哀吊之禮。
過了兩年,祝生的兒子娶了媳婦,成家立業。有一天,祝生對兒子說:“上帝看我們救人功,封我為‘四渎牧龍君’(管理長江、淮河、黃河和濟水的神靈),今天就要啟程了。”
瞬間,一輛驷馬駕轅的黃帷轎車停在了院中,神馬腿上都長着鱗甲。
祝生夫婦身着華麗的裝登車向兒子一家辭别。兒子、兒媳哭着跪地拜送,馬車轉眼就消失不見了。
祝生和寇三娘成為鬼後,仍要傳回人間,孝敬老母,履行孝道,祝生甯願自己永做魂,堅持四處驅趕那些要找替身的水莽鬼,不讓他們繼續禍害人間。
此篇改編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祝生雖因中毒而死,但卻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念,甯願以鬼身侍母,而不願找他人替自己,還主動救助被傷害緻人,在人世間積攢了許多功德。
但是,祝生不夠完美,讓讀者遺憾,可這大概也是生活的常态和真實吧。無論生活中還是曆史上,我們随處可見類似的男人,他們是也許是好朋友好員工也是好人,甚至對曆史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卻對女人不夠尊重,人品也不怎麼樣,是我們反感不屑的。然而,這就是人性的豐富與複雜,生活的立體與多元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是人是鬼又怎樣?隻要是充滿人性的善與美,真值得我們歌頌和贊美。俗話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祝生不以一己之私而廢公義,修德行而助他人,才能得成正果,無他,唯因一善也!
正是:
同是清茶奉玉觞,出之少女便芳香。
祝生雖死猶驅鬼,不讓世人遭新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