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枕寒

一間小屋,客人們圍坐在“匚”字長桌外側,或大快朵頤一碗拉面,或慢酌一盅清酒,偶爾和鄰桌禮貌地聊上幾句。有客人掀門簾進來,心照不宣地點了菜單以外的料理。長桌内側,小林熏飾演的老闆爽快地應承下來,時而忙碌于狹小的廚房,時而側耳傾聽顧客們的交談,劃有刀疤的臉上寫滿滄桑。不同背景的人,在這裡相遇又分别,帶走從簡單的料理中獲得的慰藉,吸納從把酒言談中汲取的熱愛生活的力量。
這是日劇《深夜食堂》貫穿全劇的場景,也是我翻開《我在京都居酒屋》之前對居酒屋全部的了解。本書是庫索創作的“京都職人”系列書籍,書中挑選了她定居京都六年間時常流連的十二家居酒屋,以熟客的視角向讀者揭開真實完整的居酒屋生态。
作為吃飯喝酒的空間,居酒屋的号召力首先來自酒與美食。
“神馬”的店主酒谷先生年輕時以成為進階料理人作為志向,父親生病後回家接手居酒屋,也始終以讓客人品嘗到當季最好吃的食物為己任,對食材産地精挑細選。
食堂清水的店主純平熱衷于制作果實泡酒,嘗試過上百種搭配,但不是每種口味都能博得顧客贊賞,也曾有過番茄搭配橘子的失敗嘗試;用于搭配果實泡酒的是肉排料理,尤以厚豬排三明治人氣最高。
柳小路TAKA酒場的店主TAKA年輕時在意大利的米其林餐廳工作,後來回到京都開酒屋,主打日本酒,卻也提供口味豐富的水果調酒,并且和深夜食堂一樣提供隐藏菜單服務,熟客們每次光顧都點不一樣的料理……
主菜之外,作者以夜為機關,精心準備了十二種京都常見的小吃與日本酒作為飯後甜點,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份京都美食地圖。
旅行作家劉子超曾說,重要的是遇見人,曆史去不去都能寫。庫索也在書中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喝什麼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相遇。
美食與酒隻是線索,能夠讓常客們頻繁光顧、總是挂念着要去喝一杯的地方,隽永的是那裡的氛圍和人與人之間産生的聯系,用一個俗氣的漫畫中常出現的詞來形容——羁絆。一如作者所言:“美味的料理是理所當然的,在那裡感受到的快樂——也許是氛圍,也許是會話,也許是别的什麼——才是一家店的魅力所在。”
有的居酒屋擁有輕松愉快的氛圍,可以随意與鄰桌聊天并迅速熟絡;有的一年隻休息一天,不論何時一時興起想去喝一杯,它都在那裡;有的可以和客人分享同一份美食,雖是陌生人卻能像熟人一樣暢所欲言、胡說八道;有的則把客人當成鄰居和朋友相待,熟客尚未開口,調酒師已經知道他要喝什麼……客人們在居酒屋中短暫地交集,此份交情或許會由此延伸至彼此的生活當中。
庫索寫道,居酒屋總是呈現出一種坦誠的真實性,能夠順其自然,無所不言。是以,對她而言,在不同的居酒屋中冒險,是她在這個城市開始試圖去相遇,了解和融入,試圖去建立一種日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