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作者:文藻巧翁

華夏名勝古迹

——寶頂山摩崖石刻

【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由蜀中名僧趙智鳳主持;竣工于淳祐九年(1249年),曆時共七十一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共有石刻群十三處,石刻造像一萬尊。其中以大佛灣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大佛灣為一馬蹄形山灣,造像布于東、南、北三面之懸崖上,有大型雕刻三十餘幅。在南崖東頭有千手觀音龛,觀音趺坐于蓮台之上,頭戴寶冠,雙手合十,另有千餘手呈扇形分布于岩面上,手各持法器,姿勢各異,右右對稱,井然有序。南崖又有寶頂圓覺洞,深十二米,寬八米,高五米半,上開天窗采光。洞内正壁上镌有佛像三尊,主佛像前有菩薩跪于地上,俯首合十,神态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像,形态生動,佛衣質感薄如蟬翼,衣褶線條流暢。佛像間飾以花木鳥獸、樓台亭閣,镌刻精緻。為石刻中佳品。此外,有記載寶頂山石刻由來及佛教宻宗史實碑刻七方,及宋權尚書兵部侍郎杜孝嚴等題記十七則。小佛灣在聖壽寺旁,開鑿時間稍早于大佛灣。石壁上遍布雕像,現存造像六百餘尊。中有小石室名毗盧庵,庵内外崖壁上均镌有圖像。庵前有塔,方形三層,遍刻《大藏經》目錄。北山石刻與寶頂山石刻通稱“大足石刻。”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華夏名勝古迹——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在四川大足縣城東北十五公裡處。石刻造像始鑿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