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财務内部審計報告模闆
财務内部審計報告是對财務狀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審計審計目的。以下為大家分享的是精選财務内部審計報告模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請關注CN公文站!
精選财務内部審計報告模闆:
一、導言
日期:20XX年10月26日
接受者:公司總經理 ***
引言:
經公司20XX年度内部審計的計劃安排,我們對公司計劃物控部業務管理程式政策、采購計劃及其價格核定與控制、有關合同、倉儲管理系統等事項進行就地審計,涉及的期間是從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月9月30日。
審計範圍和目标:
本次審計的期間範圍涉及計劃物控部從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月9月30日止計劃物控部有關采購計劃的制定、實施的及時性、有效性、合理性、合規性,存貨成本管理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等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的依據是計劃物控部提供的資料。審計過程中我們結合其實際情況,實施了我們認為合适的、必要的審計程式。
簡要的審計結論和審計發現的性質:(主要的審計發現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及建議)在對計劃物控部審計過程中,我們認為最重要審計發現如下計劃物控部存在問題:
1、采購行為依據不具體、不規範,基礎資訊有待完善;
2、采購計劃制作被動,指導性不強,缺乏與實際的對比考核,采購工作效率不高;
3、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單一,市場資訊搜集工作少,供應商管理需進一步規範化;
4、倉儲條件較差,未按價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貨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進。綜上幾點反映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對回複的期盼:
該報告的其他部分提供了有關部門審計發現和建議的詳細資料,我們
希望在收到報告之後的15天内作出書面回複。
公司審計部
審計組長:***
審計小組成員:***
(以上部分是便于總經理簡要閱讀)
二、審計過程說明:審計資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觀察法、采訪法,資料搜集形式有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及組合調查。
三、審計發現的細節說明
(一)、采購行為依據不具體、不規範,基礎資訊有待完善;
主要問題1:目前采購行為來源依據主要是營銷中心、客戶服務部送出的産品需求計劃,做為指導采購行為的依據針對性不強,有些特殊要求表達不夠明确。
建議:需求計劃歸口由生産部門(或工藝部門)提供。生産部門是産品的制造者,生産計劃制定者,有能力和責任根據要求判定能否生産、按期交貨;
主要問題2:需求計劃多樣化,格式、内容、要求、通知編号等不統一有待完善,BOM清單不準确。依據不清會導緻模糊采購,責任劃分不明确,易産生事後扯皮影響工作效率。
建議:(1)重新統一設計表格明确計劃表内容,按資訊傳遞部門先後順序設計。如營銷部門提出産品需求計劃并經審批後,産品無變化有BOM清單的,可直送生産部門稽核簽署“請按BOM單采購”意見後轉計劃物控部;有變化有BOM清單的,還應先送研發部門稽核,就變化部份附送明細清單,如涉及BOM清單變化的應加注變化并附減除物料明細,由研發部門專 門人員傳送生産部門,生産部門簽署意見後轉計劃物控部執行,制定時限要求;
(2)規範計劃編号,便于查核;
(3)BOM清單要相對穩定,如有更改應及時通知營銷部門、工藝、生産部門和計劃物控部等相關部門協調一緻;
主要問題3:時間缺乏彈性,不易調整采購政策。
建議:由于公司産品的特點對采購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日常要做好重要供應商的溝通,不因為時間要求緊而向品質讓步。另外是否建立科學的産品生産周期,精确計算出從采購到産品下線入庫各環節所需的時間,正确指導各環節的工作行為。讓營銷人員簽訂合同明确交貨日期時能做到心中有數,不緻引起糾紛。
主要問題4:需求計劃審批不夠規範,口頭請示後未補簽字;
建議:完善審批程式。規定審批執行人權限,跟蹤完結審批手續;
主要問題5:有部分非生産物品采購,如購置禮品、萬年曆等;
建議:非生産物品采購是否可直接由執行部門經辦,減少采購員工作量;
審計結論:亟待完善。作為實施采購行為的基本環節,不明确的行為依據将直接導緻以後各環節的混亂,易造成責任劃分不清,不能有效完成采購任務,影響采購效率、效果,是目前亟待完善的一項基礎工作。本環節涉及營銷、生産、工藝、研發等部門,應設計一份流程清晰,責任、标的物明确的`計劃程式表。
(二)、采購計劃制作被動,指導性不強,缺乏與實際的對比考核,采購工作效率不高;
主要問題1:欠料單6月份之前不夠規範,6月份後欠料單有所改進但歸集工作未完善。
建議:作為計劃制作的重要依據應按序整理歸檔,形成曆史資料,提煉客觀合理的資料,合理計劃安全采購量。
主要問題2:采購計劃制定與需求申請日時距較大,壓縮了采購實施至物料到貨日時間,不利于物料資訊的搜集及制定采購政策,進而壓縮生産制造周期,延遲交貨期,會導緻品質上向供應商讓步,加大成本。計劃成為形式。
建議:減少審批程式提早采購反應的第一時間,提高時效。制定科學的采購周期,綜合評定出一個合理的産品生産周期,使需求部門在制定需求計劃時能心中有數。
主要問題3:由于公司産品的特殊性,計劃多為事後計劃而非正常計劃,計劃制定時也是物料采購行為實施時,實施也可能提前。未展現計劃與實際的差異。計劃書未明确所含需求計劃的計劃号,未标示計劃價。計劃未做分類,不能區分是生産用料計劃、研發用料計劃、維修用料計劃。在抽查下料單未見CCD鏡頭、視訊彩打等物料,但計劃有做,經了解部份物料是由研發自行報購,故無下采購單。計劃變得無實質意義。
建議:計劃制定應完善所含内容,建立與實際差異項目,原因說明,計劃價等,加強計劃的準确度和指導作用。計劃制定要分類别,避免領用時産生沖突。計劃編制要有實質性。
主要問題4:下料單的性質似合同,但又不俱備合同要素要求。單據未按時序整理歸檔,部份單據未标示價格(出于供應商業務員的要求)不便于财務成本核算。
建議:下料單對外涉及供應商,要求能達到防止糾紛風險。對内涉及倉管、财務部門,要求能滿足使用人使用。按時序歸檔按計劃類别分月裝訂成冊。
審計結論:計劃的适時性不夠,應及早計劃。計劃的準确度和指導作用有待加強,應及時對比計劃與實際的差異,說明原因,标示計劃價格。分類不夠明确。下料單尚待完善,便于使用。
(三)、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單一,市場資訊搜集工作少,供應商管理需進一步規範化;
主要問題1:采購員市場資訊搜集不夠,日常工作大多為下單後的,市場價格資訊調查工作比重少。價格資訊擷取手段單一,多為供應商傳真報價基礎上讨價還價。
建議:應加強基礎資訊工作,做到貨比三家,尋找價優、質高、誠信的供應商。
主要問題2:供應商等級評定工作管理薄落,缺少第三方的參與。
建議:建立并完善供應商管理工作,增加定價透明度。
主要問題3:部份物料對供應商的依賴性太強,自我研發設計不穩定,品管與供應商的品質标準不夠協調,将直接影響成本高低、品質好壞及采購工作效率水準。
建議:設計穩定成熟的産品,明确品質要求并在采購時同步送達供應商,降低不良品率。
審計結論:目前主要物料來源多為長期供應商,價格水準逐年也有一定的下浮,但仍為制約計劃采購的瓶頸,物料成本、品質直接關系到公司效益,是以應加大此方面的工作投入而非下單後的補救。
(四)、倉儲條件較差,未按價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貨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進。
1、倉庫管理
主要問題1:倉庫條件較差,影響物料保管。
建議:對倉庫的存儲做适當修繕
主要問題2:物料未差別管理,即價值高的物料與價值低的物料混合存放,未作重點管理。
建議:差別價值高低,分類重點管理。
主要問題3:據調查存貨積壓量大。
建議:根據可利用程度适當處理。
主要問題4:季度盤點無會計人員監盤,倉管員隻負責盤點自管項目。
建議:建立監盤制度,交叉盤點,對盤點結果要簽字确認。
審計結論:總體管理較為完善,基礎工作和業務處理情況良好,應建立監盤制度。
2、原材料倉入庫管理
主要問題1:存1抽樣發現執行後無品管确認合格數。
建議:增加對二次入庫物料的品管檢驗。
審計結論:
1、大件、大批量且産品穩定的采購基本上都能及時到位,入庫率較高。但小件、小批量産品不成熟的在執行過程中問題較多,采購成本相對較高,部門間協調困難。
2、物料接收至入庫過程中涉及采購員、品管員、倉管員合作與分工的安排,互相影響,單據較多必定影響工作效率。建議設計出能互相通用的資訊表。
3、原材料倉出庫管理
主要問題1:基于目前的采購計劃而購入的物料領用主要以生産為主,領用完全按BOM單發放,其他部門領用可能有時會産生沖突。另外小件、價值低的物料領用程式不變,報批成本可能會大于物料成本。
建議:物料領用适當考慮一定的彈性,不能固化。
主要問題2:物料、工具用具存在白條借用,登記借用的情況,手續不規範,有的物料借用時間較長未補辦理出庫領用手續。
建議:根據領用情況,按時間長短設定是否應補辦出庫手續,加強管理,利于正确核算成本,及時挂賬。
審計結論:出倉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
4、成品倉管理
主要問題1:入庫經檢驗合格後,錄入電腦、手工賬前需填制“成品繳庫單、入庫單”,2份單據實質内容相同,隻是使用部門有增減,增加了倉管員工作量。
建議:在不影響使用前提下2份單據應合而為一“入庫單”,增加聯數,一單多用提高效率。
主要問題2:審批單與出庫單實質内容相同,隻是審批單展現授權,出庫單展現實際出庫。
建議:設計出庫單時增加審批人簽字,再增加一欄實出數。
主要問題3:抽樣發現T(産品入庫時間)>T(需求計劃要求交貨時間),相對滞後,可能會導緻供貨不及時。
建議:需綜合分析原因。是産品制作周期未能壓縮,還是需求交貨期不合理的問題。
1、入庫、出庫管理規範,經抽查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單據填制影響工作效率,應盡量簡化,提高效率。
2、産品基本能滿足供貨,部份批次的生産壓縮了正常的供應商生産、采購、生産、品管、研發等其他時間。有時缺乏品質、成本因素的考慮。
3、要給營銷需求部門傳遞正常的産品供應周期時間,合理計劃需求,不至于兩頭忙的境地。
四、内部審計人員的評論
計劃物控部做為公司生産運作管理的關鍵部門,基礎資訊工作的紮實程度直接會影響整個公司的運作效率和效果,有些是來自部門外的,有些是内部管理不到位,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本身是不夠的,涉及相關部門的資訊管理,辦法是看以何部門為頭分步改善。審計認為應從資訊管理的源頭開始,隻要涉及相關部門的則可設計出相關部門能共同使用的資訊載體,載體的内容應明确各自的職責與分工。按業務程式設計,明确各環節責任人、技術标準等事項。減少重複性的工作,提高效率。此外内控制管理上還有待完善,靈活性不夠。總之,經審計後發現該部門基本上能完成采購任務,有效果但效率不高,特别是次數多、量小的采購。計劃工作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存貨管理工作基礎工作紮實,物料管理到位。
五、計劃物控部的反應
該部對本次審計工作比較重視,能提供審計所需的資料使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基于審計所發現的問題無太大異議。但落實工作并非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是以,下一步的工作是重在落實,邊工作邊改進。
延伸閱讀:報告内容
内部審計報告沒有固定的項目要求。基本的項目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内容:
一、審計報告的标題
二、審計報告的主送人
三、審計依據、審計目标、審計範圍、審計内容、審計人員、審計時間
四、審計出的主要問題及問題形成的原因。
五、被審計對象在審計期間就已經審計出的問題的整改行動及糾正措施。深圳企業财務内部審計報告
六、 審計結論與審計評價
七、 審計建議
八、 審計報告出具人
九、 審計報告出具日期
十、 審計報告抄送人員和部門及報告總份數及存檔要求
【精選财務内部審計報告模闆】相關文章:
1.财務内部審計報告範文
2.企業财務内部審計報告
3.内部财務收支審計報告
4.内部審計報告
5.内部審計報告編寫格式模闆
6.公司内部審計報告模闆
7.企業内部審計報告模闆
8.機關内部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