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象無疆界 文脈有根系——從中國小說學會年度“網絡好小說”說起

作者:光明網

作者:許苗苗(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教授)

2021年,諸多網絡小說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熱議奇文走向終章。對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來說,尾聲并不是落幕,還意味着新的契機——隻有畫上圓滿句點,才能赢得中國小說學會年度評選的入場券。“網絡好小說”評選關注小說文體的發展與新變,數度篩選過後,《長樂裡:盛世如我願》《三萬裡河東入海》《天聖令》《第九特區》《大醫淩然》《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澹春山》《歸一》《不許暗戀我》《再少年》等10部作品脫穎而出,榮膺“年度網絡好小說”稱号。從入選作品中,可見目前網絡小說呈現出現實與夢幻融合、激情向從容過渡等轉變。其中,政策扶植導向、産業競争格局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參與者年齡身份的結構變化也是重要原因。

以驚奇感和陌生化賦予日常生活獨特色彩

10部“網絡好小說”中,現實題材作品共有6部,涉及都市、校園、愛情、創業等領域,通過對時代面貌和當下青年問題的概括,有說服力地改變了網絡小說以玄幻、神魔為主的面貌。尤為可貴的是,在現實題材日漸豐富的同時,網絡作家并未放棄擅長的穿越、異能幻想手法。想象的翅膀鼓舞他們另辟蹊徑,為司空見慣的日常注入陌生驚異的體驗。

榜單首位《長樂裡:盛世如我願》,是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的網絡作家骁騎校獻禮建黨百年的作品。故事主人公從民國穿越到現代,親眼見證安泰祥和的21世紀上海後,又義無反顧地穿回革命年代。雙向穿越的手法不僅沒有破壞作品的真實感,反而使今昔對比更加鮮明,拉近了兩代青年的情感距離。瘋丢子的《再少年》同樣運用穿越手法,把妙齡單身女變成子孫滿堂的老奶奶,關注網絡文化中鮮少涉及的老齡化和代際溝通話題,精彩的故事中蘊含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嚴肅思考。

事業與愛情是年輕人生活的主要部分,也自然成為網絡現實題材的熱門主題。志鳥村的《大醫淩然》塑造了一個癡迷于做手術的事業型主人公,把玄幻小說斬妖伏魔的虛拟快感轉化為攻克病魔、挽回生命的真實成就。蔣牧童的《不許暗戀我》中,女主角工作原本是為接近心上人,然而事業令她數度改變,由單純懵懂變得自信成熟。10部入選作品中,最貼近生活原貌的是何常在的《三萬裡河東入海》。主角生活在繁華大都市,故事圍繞他精明算計與勤勉奮進的發财夢展開,主人公普通的日子在一次次大起大落的憧憬中,醞釀出咂摸不盡的回味。

對英雄的書寫同樣是網絡小說的熱門。風禦九秋的《歸一》中,主角先是在校園霸淩和人事糾紛中成長曆練,後則攜帶現代科技傳回遠古拯救部族。僞戒的作品《第九特區》寫的是小人物意識到自身使命後,帶領隊友絕地奮起、克服心魔,親手建立全新天地。兩部小說雖然都虛實參半,但恰當的想象不僅延展了故事時空,也達到共情與造夢結合的效果。

網絡現實題材小說逐漸從早期機械模仿和記錄日常,走向幻想與現實結合的娴熟運用。這種轉變說明近年來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和潛心培育已見成效,也說明網絡寫作者将自身擅長的手法與多彩的時代結合,開始探索特色的網絡現實寫作道路。這些作品從當下出發卻不停留在當下,以驚奇感和陌生化賦予日常生活獨特色彩,為好小說評選提供了優中選優的基礎。

專業作者心思細密、筆力娴熟的耕耘,為網絡文學注入更加細膩豐富的内涵

中國小說學會“網絡好小說”評選主張文學自律,關注作家作品本身,較少顧慮資本回饋的需求。此次入選作者在網絡世界久負盛名,上榜作品也沒有橫空出世的黑馬,可以說是在文學品位與市場趣味之間反複摸索平衡的結果,能夠代表成熟的網絡小說面貌。從10部作品人物性格、情感關系和讀者情感回饋機制中,可看出目前網絡文學表現出從熱血激情向從容樂觀轉型趨勢。

在情感類作品中,對顔值血統等先天因素的關注讓位于對精神共鳴和能力比對的追求。蔣勝男的《天聖令》和蔣牧童的《不許暗戀我》一古一今,前者深沉委婉,後者時尚清新,但在權衡愛情時卻達成一緻。兩部作品中,女主角獲得愛的關鍵并非貌美、溫柔等女性魅力,而是了解、扶助、寬容等人性魅力。平等人性使愛的天平從男強女弱轉為并肩攜手,也使作品超越一般的甜俗愛情故事。

網絡閱讀追求的“代入感”,能将角色成就轉換為對讀者的激勵。2021年度“網絡好小說”帶來的情緒體驗,從以往講究即時快感的“爽”與熱血,轉為慰藉心靈的從容樂天。言歸正傳的《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之是以從“玄幻修仙”這一競争最激烈的網文類型中勝出,正是因為“師兄”按部就班、不疾不徐的“穩健”,恰好抑制住一衆浮誇内卷的修仙風潮。意千重的《澹春山》中,主角穿越成代嫁庶女,樂得在夢一般的穿越新生裡享受慢生活。兩部小說将修仙類同學習,用宅門比照職場,主角遭遇的大波折不再是以往你死我活的“修羅場”,而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善良互助,營造出惺惺相惜、其樂融融的場面。

網絡小說發展至今已逾二十年,成名作者大部分已屆中年,作品氣質也随心态和閱曆轉變。例如骁騎校以往的代表作都是激戰懸疑、熱血澎湃,新作《長樂裡》筆調卻明顯舒緩,從厮殺轉為對革命意志的考驗。僞戒早期作品講述快意恩仇的故事,新作《第九特區》開篇的絕境求生也令人血脈偾張,然而在曆時近三年的連載中,主人公卻不再一腔孤勇,對個人成就的追求讓位于對人類來源與去向等主題的探究。時代經曆和文化資源的融入,賦予作品舒緩輕松的審美體驗和以開解告慰為特色的情緒特征。

作為日趨成熟的文學品類,網絡文學變動的趣味和多元的生态雖然依舊由青春力量帶動,但成名作者的創作經驗和文化品位卻決定其代表性面貌。是以,所謂“低門檻的青年亞文化”如今不足以概括網絡文學,專業作者心思細密、筆力娴熟的耕耘,為網絡文學注入更加細膩豐富的内涵。

網絡文學是悠久文學傳統在新媒介環境中的延續

對網絡閱讀來說,首發平台至關重要。2021年度“網絡好小說”中有7部來自閱文集團的起點中文網、雲起書院,中文線上的17K和晉江文學城等業内叱咤多年的老牌站點;同時知乎、番茄、火星等近兩年新開拓網文業務的平台,也以讓人無法忽視的作品顯出實力。平台界面和技術因素不僅決定網絡小說的表現方式和主要閱聽人群體,也影響作品的内容、篇幅、結構安排和表現手法等。

老牌專業文學網站均經曆過從自由創作和虛拟獎勵到類型主導、線上付費的探索。網站界面大同小異,作品面貌以長篇連載為主,前半部免費試讀,培養虛拟社群的趣緣群體氛圍;後半部VIP收費,将人氣轉為金錢收入。這種模式需要作品培養讀者穩定的閱讀習慣,是以必須有鮮明的記憶點和足夠的長度。《第九特區》《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大醫淩然》等,連載時間均超過三年,《天聖令》《澹春山》等篇幅也不下百章。大體量、長連載的傳統網文形式,能夠通過長時間累計的人氣篩選出真正耐看的作品。同時,長篇幅有助于增強代入感,培養讀者與作者、角色之間的共鳴。閱讀超長篇網文也展現出網民以共同閱讀愛好為中心,追求陪伴式、沉浸式的體驗的休閑模式。

3部來自新文學終端的幾十萬字“短篇”尤其值得關注。《長樂裡》和《再少年》分别出自免費閱讀終端“番茄小說”“火星小說”,為近年來在網文業内引發巨大争議的“看廣告換故事思路”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撐。免費閱讀依靠點選取勝,看重作品的導流功能,需要以特定的内容吸引更精準的目标群體。《長樂裡》良好的宣傳效果和對青年群體的示範意味不言自明。《再少年》通過老少身份調換拉開代際溝通的敏感話題,後續媒介轉型的市場潛力十分可觀。《三萬裡河東入海》出自“知乎”旗下的付費欄目“知乎鹽選”,作品頁面幹淨簡潔,其作者既與娛樂大衆的通俗寫手拉開距離,也能通過活躍的網絡溝通與讀者保持聯系,閱讀感受與衆不同。

媒介技術、平台操作、大資料對讀者習慣的分析和産業收益模式的精準把控,都影響網絡小說面貌。閱讀和評價網絡文學卻不能僅僅局限于文本,媒介轉型的市場潛力和對社會議題的調動性,與故事的創造性和想象力一樣重要。

作為文學家族的新成員,網絡文學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但這并不是孤單獨立的天地,它是悠久文學傳統在新媒介環境中的延續。從功能與面貌上看,網絡文學最大的特點在于對駁雜文化元素的兼收并蓄,對差異生活動态的變形和聯想。然而,随着其發展與成熟,文學“載道”與“性靈”的要求也被置于其上。一方面,網絡文學的繁榮吸引大量青少年湧入,賦予這一領域無界的創想;另一方面,新媒體文化生産模式和教育界對寫作人才的培養,也引導以往網上随意碼字的“文藝青年”更具精品意識。創造性和想象力雖無疆界,其運用的資源卻來自文化傳承與知識積累的根脈。

(本文為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現實題材轉向中的北京網絡文學研究”〔SZ202210028103〕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2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