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将突破 900 萬輛,中國大陸占據超三成銷量

10 月 14 日消息,全球碳中和進行時,政策利好之下,電動汽車時代正穩步到來。根據中國台灣工研院産科國際所釋出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2020 年不受疫情影響突破 500 萬輛,2021 年有望突破 900 萬輛水準。

2021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将突破 900 萬輛,中國大陸占據超三成銷量
其中,混合動力汽車為銷量主力但占比逐漸下滑,在日本、美國、中國大陸的支撐下,2021 年約占電動汽車總銷量的 42.3%。純電動汽車在中國大陸、美國及挪威等國家銷量支撐下,約占電動汽車總銷量的 39.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中國大陸及美國為主力,約占電動汽車總銷量的 17.5%。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在美國、日本、南韓、英國、挪威、比利時等十個國家均有銷售,在韓美日等國家支撐下,占電動汽車總銷量僅 0.1%。

各國制定電動汽車政策,今年銷量前三大國成長率均超 9 成

近年來各個國家開始制定和完善電動汽車政策與碳中和目标。歐美方面,法國在 2017 年提出 2040 年全面停售汽、柴油車,2050 年實作碳中和目标。德國設定 2030 年達成全國 100 萬座充電樁目标,2020 年宣布将推動每一座加油站都增設充電站。聯邦參議院建議 2030 年僅準許零排燃油車領牌,2050 年後禁止所有 ICE 上路。英國在 2030 年禁售燃油車,2034 年禁售油電混合車,交通運輸部承諾到 2050 年行駛在英國道路上的所有汽車和貨車将全部實作零排。美國設定到 2030 年前,電動車總銷量占汽車總銷量 40% 至 50% 目标。

亞洲方面,中國大陸公布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 年),2025 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 20%,2030 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的 40%,并以 BEV 為主流。南韓設定到 2022 年有 43 萬輛 BEV 及 6.7 萬輛 FCEV 上路,在 7 個主要城市啟動氫燃料公共汽車(包括首爾和釜山)。日本将 2030 年減碳目标提高為 46%,到 2035 年禁售燃油車目标。

工研院産科國際所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自 2018 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第一,日本退居第二,美國維持第三。2021 年銷量占比前五國家或地區分别是中國大陸(32.5%)、日本 (17.9%)、美國(16.3%)、德國(7.9%)及英國(5.0%)。2021 年銷量前 15 大國家或地區中成長率前五分别是中國大陸(117.2%)、奧地利(110.5%)、美國(105.4%)、日本(92.4%)及意大利(79.7%)。

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發力電動汽車市場

報告指出,特斯拉作為主要廠商,預計 2021 年累計産量超過 100 萬輛,大幅領先其他 BEV 品牌。特斯拉建立自營銷售通路,并在中國大陸建立工廠,以及在全球與供應商合建電芯、充電樁及環境。

寶馬、大衆、通用等國際大廠,掌握目前全球汽車市場主要份額、銷售通路、維修及供應鍊體系。傳統車廠體系封閉,車廠與供應鍊間已建立在研發、驗證、供應鍊管理機制的緊密聯系。

蘋果、谷歌及亞馬遜等科技大廠,擁有全球領先流媒體相關的産品經驗及軟硬整合技術,但缺乏汽車産業相關的設計及制造經驗。報告指出,如果蘋果依照特斯拉模式,可能建立全新的銷售通路,若與現有車廠合資,可能借重車廠通路,複制現行旗艦店商業模式。谷歌及亞馬遜則仍需觀察是否投入生産自有品牌電動車。蘋果可能委外或合資建造,谷歌改裝車型多為 Lexus 系列,是以等同共用豐田集團供應鍊。亞馬遜委托 Rivian 代工生産全電動貨車,搭配 Alexa 語音助理。

拜騰、小鵬、法拉第、蔚來等新車企,同時提出電動、自動駕駛及網聯等特色,但部分欠缺實際造車能力,中國大陸新創車廠具有資金及本土市場優勢,但彼此也處于互相競争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