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10-15】項目成本粗略分析

20:00

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否則隻會束縛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一切就從尊敬自己開始,尊敬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隻要懂得尊重自己,就不會為非作歹,做出讓人輕蔑的行為。

                                                                                                  ——尼采

作為技術服務行業,從成本分析看,技術成本約占兩成,管理成本約占八成。我對技術成本的定義是一個項目組需要投入技術上司型人才的成本,例如技術組長、技術經理和技術架構師的工資成本。不把其他國中級搬磚型人才納入技術成本中去,并不是說他們不需要掌握技術,而是因為我們的大環境正在往以知識型藍領中産階層為主的社會形态轉變,讓擁有基礎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輸出已經成為常态。以前我們會說不識字的叫文盲,後來變成說不懂電腦日常操作的叫文盲,再這麼發展下去,在數字化時代,不會程式設計的,也許就是文盲。是以,我沒有把屬于社會基礎形态層面的社會人技能基本要求看做是技術。除了技術成本,其它均為管理成本,因為我們主要還是以人力成本為主。

從我從事多年的技術服務經驗角度看,在軟體工程領域的分工模式上看,雖然各職能所要求的具體技能不一樣,但有計算機基礎的人,基本很容易上手,總的來說,招這樣的人,相對容易,因為基礎教育的普及率和對應專業在支撐,真正需要花費技術成本的分工無非就是前端工程和後端工程以及架構工程。

架構師的職責覆寫率可以很廣,成本雖高,但映射面可以分攤了這些成本。除了技術複用性,由于我們業務領域必相對不是太分散,業務知識複用性也高,項目越多,架構師的要求和成本也就越低。而前端技術負責人和後端技術負責人的數量幾乎可以跟項目組數量匹對,哪怕一個三十到五十甚至七、八十人的項目組,都可以做到配對一前一後的技術經理即可以看場,并協助項目組做好服務。團隊規模越大,技術負責人的成本就越低。

塵世浮華之中,不忘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