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中農村之正月年

作者:秦聲健韻

春節前後,農事正休。一年四季勞碌的農家人才能真正“清閑”一段日子。初一早晨,吃罷新年“澆湯面”,不多會兒,整潔幹淨的村口、街上就開始三三兩兩地聚攏起人來,在春日的暖陽下,成人有聊天的,有打牌的,有蕩秋千的。女孩子有踢沙包的,有跳繩的,有跳格子的。男孩子有滾鐵環的,有玩彈珠的,有打“猴”(陀螺)的,有三五成群用木制“刀、槍”進行“沖鋒陷陣”的。一位年輕人不曉得從哪裡搜羅來的雷管,遠遠地延伸出導線,最後直接引爆,一聲炸雷平地起,驚得衆人側目。

記憶最深刻的,也是男孩兒玩得最過瘾的,還是過年前後自制的火藥鍊子槍,通常是找大些兒同伴幫忙,用粗鐵絲以鐵鉗手工折曲,先加工成手槍骨架,打磨好撞針,再将廢棄的(自行車)鍊條逐個拆解下來,雙孔對齊,串連成槍膛,以寬皮筋固定好,最前端以車輻條舊鉚釘封堵,并露出槍眼,撞針再以另一根橡皮筋牽引。發射時,稍掰開前端槍眼處兩節,倒插入火柴棒,封死槍眼,注入火藥,擺正槍膛,牽拉起撞針一端,輕輕扣挂于槍柄頂部突起處,單手平穩槍身,最後扣動扳機——“叭”一聲脆脆的亮響傳向遠方,槍口處一縷青煙飄起,仿佛戰場上殺敵凱旋,看夥伴的眼神都充滿着滿足和得意。孩子們撿拾的鞭炮,帶引線的,能燃放的就用香火燃放了。沒引線的,就一個個剝開,利用火藥打槍,或是撿兩片幹瓦片,一片凸面向上,将些許火藥置其上,用另一片凸面蓋住,然後腳跟用力一蹭,“叭”一聲響直透天際。或者将火藥撒在紙上,用火柴引燃,一不小心“噗”一聲,一下就被猛然騰起的濃濃黑煙燎曛成了大花臉……

孩子們有自己的開心,大人們也有他們的娛樂。春節期間,除了走親回娘家,村上都會用又粗又長的木椽交叉,架起高高的秋千,那粗長的繩索一經蕩悠起,青壯年和膽大的少男少女們那過剩的能量就得以盡情的宣洩。正月天,街道上更是少不了鑼鼓的喧天,秧歌的豪邁。有的村裡甚至唱起了秦腔戲,鑼钹闆胡噪噪聲喧,铿锵有力的呐喊,聲如滾雷,響徹天際。有的鄉鎮組織“社火”,尤其是湯坊前堡子的“血社火”,讓人至今心有餘悸。但見迎面而來的一隊馬背上,一個個漢子面目血腥猙獰,有的“刀斧斫面”,有的“箭穿背肩”,有的“鋼刀穿膛”,有的“殘腿血臂”……扮相之逼真,形象之恐怖讓人一生難忘。

時光如駒,流年似水。随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如今的鄉村樓更高路更寬村更美,進城返鄉人員也把新觀念新事物帶了回來,改變的是歲月和容顔,不變的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福祝願。伴随着禁燃煙花鞭炮,春節出遊,異地過年也成為時尚。如今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人們已經沒有小時候的興奮與期盼,隻剩下淡淡的愉悅和對那些美好記憶抹不去的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