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英文:Tu-22M,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又稱:圖-26),是蘇聯一型超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 。

圖-22M轟炸機為雙發變後掠翼布局,名義上為圖-22的改良型,實際上是一架全新設計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該機既可以進行戰略核轟炸,也可以進行戰術轟炸,尤其是攜帶大威力反艦飛彈,遠距離快速奔襲,攻擊航空母艦編隊,部署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對戰略空間是一種巨大的威懾 。

圖-22M轟炸機由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Туполева/Tupolev,現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研制 ,1972年首飛,1969年至1993年間共生産了約500架,蘇聯解體後由于其維修複雜,加上俄羅斯經濟困難,于1993年停産,現有仍有約114架在俄羅斯服役。

發展沿革

研制背景

蘇聯圖-22轟炸機作為蘇聯的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性能和航程不是非常令人滿意,飛機加滿油和飛彈後,根本無法進行超音速飛行,就算到達目标附近時其速度達到1.5馬赫,也無法有效規避當時北約的戰鬥機和防空飛彈的攔截。是以,蘇軍對此轟炸機并不滿意,隻是少量裝備,并責成各設計局開發下一代超音速轟炸機來取代圖-16和圖-22。

建造沿革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轟炸機

1965年,蘇聯公布新設計案的需求為航程至少5000千米,高空速率最少2馬赫,低空穿透速率至少1馬赫,載彈量20噸,并且能夠在剛剛整備完成的前線機場操作。由于蘇霍伊的T-4轟炸機在設計上,特别是制造成本持續上升,暴露出整個企劃案的風險,圖波列夫在此時的提案采用現有的Kh-22反艦飛彈以及K-22作戰系統以降低成本,這使得圖波列夫的設計獲得較多的支援。

1967年11月,T-4計劃正式終止,改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的方案上陣。 [1] 圖-22M項目存在不同于圖-22的新設計要素,并且面臨苛刻的設計要求,設計工作計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圖-22M将安裝NK-144-22發動機,攜帶與圖-22K幾乎一模一樣的航電裝置。第二階段引入NK-22加力渦扇發動機(NK-144的改良型,加力全開時推力為215.7千牛)、自動飛行控制系統(AFCS)新型導航套件和新型武器。第三階段,飛機性能繼續逐漸提升,最終滿足蘇聯空軍的要求。圖-22M和它的前輩一樣,計劃正在喀山的22号工廠中制造,初期準備進行小規模生産。之後,随着前期那些無法避免的困難逐一攻克,并漸漸達到規定性能名額,産量也會相應增加。

1970年7月,西方在喀山地區的圖波列夫工廠附近發現圖-22M的原型機,第一架于1970年開始試飛,随後又制造了9-12架預生産型。

1971年到1972年間又生産9架圖-22M1,蘇聯方面宣稱這些飛機是要給海軍航空隊使用,北約稱為“逆火”A型轟炸機 。

1972年,第一個進入量産的版本是圖-22M2型。

1973年開始,圖-22M0用于飛行試驗、系統試驗、靜力試驗和作為武器平台進行評價,生産型1974年傳遞部隊使用。

1975年初,蘇聯遠端航空兵已組成兩個圖-22M中隊,蘇聯遠端航空兵約有200架圖-22M,海軍航空兵有160多架在服役。後來生産的圖-22M3型于1976年試飛,并于1983年服役。 [4]

服役曆程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3

蘇聯解體前,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共擁有圖-22與圖-22M系列飛機510架。空軍擁有圖-22與圖-22M系列飛機311架,具體分布為在俄羅斯境内的有最高統帥部戰略空軍第37集團軍遠端作戰使用和飛行人員訓練第43中心近衛重型轟炸航空兵第52團斯摩棱斯克州賽科夫卡,18架圖-22M3;最高統帥部戰略空軍第46集團軍重型轟炸航空兵第326師重型轟炸航空兵第840團索爾特茨,19架圖-22M3;最高統帥部戰略空軍第30集團軍重型轟炸航空兵第31師:别拉亞,40架圖-22M2。

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情況則為最高統帥部戰略空軍第46集團軍在烏克蘭有2個團的圖-22M2/3(共36架,波爾塔瓦和斯特雷)和2個團的圖-22K與圖-22R(共48架,奧澤爾内伊和涅任),一共36架圖-22M2/3和48架圖-22K與圖-22R歸屬烏克蘭。最高統帥部戰略空軍第46集團軍有5個團在白俄羅斯,2個團裝備圖-22M3(共37架,博布魯伊斯克和奧爾沙)、2個團裝備圖-22K(共66架,馬丘利希和巴拉諾維濟)、1個團裝備圖-22R(29架,賈布羅夫卡)。根據俄白政府間協定,這些飛機全部回到俄羅斯。而在愛沙尼亞唯一一個裝備圖-22M3和圖-16的重型轟炸航空兵第132團(18架圖-22M3和18架圖-16K)也從塔爾圖轉移到俄羅斯。烏克蘭的圖-22M系列轟炸機到2006年1月除了3架圖-22M3保留下來做為博物館陳列品外,其餘的17架圖-22M2和16架圖-22M3轟炸機全部被拆毀,而圖-22系列飛機也全部退出現役和拆毀。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更新中的圖-22M3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擁有162架圖-22M3,其中在役數量為41架,主要部署在俄南部邊境靠近中亞、黑海的地區,執行巡邏任務,其餘處于封存狀态。2006年,印度政府采購三架圖-22M3型轟炸機。

2012年2月,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協定,計劃2020年前将其中30架圖-22M3将進行現代化更新至圖-22M3M的水準 。更新改造後,圖-22M系列轟炸機不僅能更好地執行日常巡邏任務,還可能被賦予新的作戰使命,其在俄空軍戰略航空兵中的地位也将是以得到鞏固 。

2016年8月,俄羅斯在役圖-22M共114架,其中98架圖-22M3。裝備圖-22M系列的俄羅斯遠端航空兵部隊有:近衛第6950航空基地,位于薩薩拉托夫州恩格斯。近衛6950航空基地航空叢集 6951基地(位于卡盧加州基洛夫區沙伊科夫卡) ,裝備48 架圖-22M3轟炸機。近衛6950航空基地航空叢集7051基地(位于摩爾曼斯克州北莫爾斯克),裝備4 架圖-22MR偵察機和 20 架圖-22M3轟炸機。近衛第6952航空基地,位于阿穆爾州謝雷舍沃區烏克蘭卡。近衛第6952航空基地航空叢集6953基地,位于伊爾庫茨克州烏索爾斯基區斯列德涅(别拉亞),裝備30架圖-22M3轟炸機和2架圖-22MR偵察機。

技術特點

氣動結構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1/2/3型對比

圖-22M轟炸機的設計工作包含了諸多的“第一次”,尤其是可變後掠翼。整個設計思想,都圍繞着這種機翼一步步變為現實。設計局仔細确定了機翼轉軸位置,以及固定翼翼套,和可動外翼的相對面積,目的是在機翼複位時確定氣動壓力中心的偏移不超過2%的平均空氣動力弦,飛行員可根據各種飛行模式選擇4種機翼後掠角度。20°後掠角用于起飛和降落,30°用于爬升開始和長時間亞音速巡航時,50°用于低空跨音速飛行突破防空線,60°用于超音速巡航。外翼由驅動螺旋千斤頂的兩台液壓馬達作動。另外,為保證更加安全,外翼還可由單獨的液壓系統提供動力。圖-22M的兩個發動機布局獨特,擺在平尾上方、垂尾根部兩側。當然這種布局使得維護發動機相當的困難。是以M型重新設計了大部分機身,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圖-22M實際上是全新的型号,也是以,西方國家曾稱其為圖-26,蘇聯軍方把他們劃入圖-22家族僅僅是因為“血緣”和逃避裁軍條約的限制。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是一種全金屬半硬殼式飛機,其中前部的1号艙段,2号艙段,機身中鄰和尾部是承力表層式結構,為全機的受力部分1号艙段為13号框之前的部分,包括駕駛員座艙及雷達艙機棄根處上半部分為空中加油相關結構和裝裡,下半部分為雷達天線屏蔽器。駕駛員座艙為增壓式,有4個座位,前面兩個是駕駛員和副駕駛員,武器操作員和導航員則分列座艙後部的左右位裡。駕駛員通過從兩邊向上翻起的座艙蓋出入,每個駕駛員頭頂的艙蓋都可活動。前風擋玻璃由三層粘結緊密的特種玻璃粘合而成,有電熱除冰裝置。2号艙段從13号框至33号框,包括從前輪開始的1号,2号内部油箱和航空電子裝置艙。該型前後的電子裝置艙在機腹部位各有一個艙口蓋,友善地勤人員對飛機的日常維護。其中14号框和16号框之間的艙裡存有一個LAS-SM充氣橡皮救生筏,帶有自動充氣裝裡。可在飛機迫降于水上時在艙内或艙外快速充氣打開。機身中部段為33号框至60号框之間,包括占據33号框至44号框之間位裡的大型翼盒及其下部的5号内部油箱,以及由44号框延伸至60号框的炸彈艙。炸彈艙艙門是一種獨特的三段式,其中第一段艙門為凹錐形以容納外挂飛彈那尖尖的彈頭。另外還包括5号油箱的A、B兩個分箱,其中A部分在炸彈艙之上,B部分則在右發動機進氣道下面57号框至60号框的位。尾部段從後中央機身至尾部(60号框至82号框),包括兩水準尾哭中間的輔助動力系統單元(APU)、發動機、5号油箱的主體部分、6、7,8号油箱以及垂尾和平尾。垂尾根部有一個PT-12024-69型減速傘艙,内有兩個着陸減速傘,可縮短飛機降落滑跑距離,由電力控制收放,有後緣單縫襟翼。機翼為變後掠翼,活動機其部分設定T20’,30’,50’,60‘(圖-22M3為65’)4個後掠角,機哭截面有4度的拱起。其大型翼盒由中器的前、後梁和共肋構成,最外側是轉軸耳接頭,與可變雙其根轉軸相連接配接。這個翼盒是可變後掠意結構的重點點,也是整機空重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可變後掠翼飛機比同外形尺寸大小的飛機重的多,原因就在于此,是以如何減輕翼盒的重量也是一個讓設計師們頭疼的問題,随着氣動布局優良的三代固定翼機的出硯,這個問題才算最終解決)。兩邊翼套下面各有一個BD-45K型飛彈挂架。可活動機翼由MVD-25D25型電力驅動裝置驅動,前緣有全冀展前緣縫翼,後緣有較小的副翼。

動力系統

圖-22M的動力由兩台NK-22型(圖-22M3為NK-321型,據傳比NK-22省油50%)雙轉子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該發動機估計是六十年代初開始研制,到1965年10月有5台預生産型完成了1500小時台架試驗,并于1968年12月31日在圖-144原型機上進行了首次試飛,随後經過改進被用于圖-22M上。其實該發動機是在HK-8不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但裝上了加力燃燒室。在起飛,跨聲速和超聲速巡航時才打開加力,加力比為1.35,而英法聯合研制的奧利巴斯593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用于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上)隻能瞬時打開加力,加力比僅1.09。在正常起飛時隻使用一部分加力,隻有當一台發動機發生故障時,才使用全加力。是以,這是一種安全保障措施。設計局還在其基礎上研制了一款新發動機,經濟性提高了50%。

武器系統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挂載普通炸彈特寫

圖-22M3轟炸機最大武器挂載24噸,機翼和機腹下可挂載3枚Kh-22空對地飛彈,機身武器艙内有旋轉發射架,可挂六枚RKV-500B(AS-16)短距攻擊飛彈,也可挂載各型精确制導炸彈,如69枚FAB-250炸彈或8枚FAB-1500炸彈 。此外有1具GSh-23L型23毫米機尾遙控機炮 。俄軍轟炸機配套武器很是多樣化,Kh-55型巡航飛彈是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圖-160和圖-95MC轟炸機标配武器,其配有1枚核彈頭,射程遠達2500千米,圓誤差機率不到20米,可摧毀防護等級很高的目标。Kh-65是Kh-55型飛彈的正常衍生型号,換裝了1枚400公斤級高爆彈頭,主要用于核打擊以外的作戰任務。更為先進的Kh-101型飛彈也配備正常彈頭,由于其圓誤差機率僅為10米,也被稱為“高精度飛彈” 。20世紀60年代,蘇聯就研發出Kh-22型飛彈,作為圖-22M3型轟炸機的遠端反艦利器。

圖-22M典型的挂彈方式為在兩翼下的BD-45F型挂架和機腹中線下的BD-45K型挂架上攜帶一枚至三枚Kh-22“風暴”。該型也可以攜帶自由落體炸彈執行正常轟炸或者攜帶水雷對某片水域進行空中快速布雷。其總載彈量高達24噸,可攜帶的自由落體炸彈規格為100千克、250千克、500千克、1500千克和3000千克規格。這時使用BD6-105A、KD3-22RD、KD3-22M和KD4-105D型機内彈艙折疊挂架,還可以在兩翼下挂點和機腹中線挂點使用MBD3-UG複合挂架攜帶炸彈。典型的炸彈攜帶方式為:攜帶69枚FAB-100或者69枚FAB-250或者42枚FAB-500或者8枚FAB-1500或者兩枚FAB-3000或者24枚FAB-500加8枚FAB-1500或者24枚FAB-500然後在機腹中線挂一枚Kh-22。垂尾根部後方還有一座UKU-GA-502型自衛炮塔,内裝一座GSh-23型雙聯裝機關炮,備彈600發,射速2600發/分。

航電系統

圖-22M3轟炸機具有陸上和海上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轟炸導航雷達,多普勒導航和計算系統,還安裝有SRZO-2敵我識别器, 警笛3全向警戒雷達 等電子對抗裝置。

性能資料

外形尺寸:成員:4 全長:42.46m 翼展:全展開:34.28m全收攏:23.3m 全高:11.05m 機翼面積:175.80 m²(65度後掠角)空重:54000 kg 重量載荷:最大起飛重量:126 398kg 最大載油量:53560kg(内部)最大外挂武器載荷:24000kg 動力裝置: 2台俄制兩台 HK-22 渦輪風扇發動機機載裝置:雷達:具有陸上和海上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導航裝置:轟炸導航雷達,多普勒導航和計算系統電子對抗裝置:SRZO-2 敵我識别器 ," 警笛 "3 全向警戒雷達武器裝置: 2個帶有旋轉挂架的彈倉,4個外部挂架武器包括:航炮:1門雙管23mm航炮 AS-4空地飛彈 AS-6空地飛彈各型俄軍現役的自由落體炸彈

衍生型号

圖-22M0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尾部機炮特寫

圖-22M的第一架原型機于1969年6月制造完畢,為使“圖-22更新換代”的封面故事顯得更加真實,該型最初被稱為“圖-22KM”。但事實上,該型号應為圖-22M0,或“産品45-00“。是以也被内部人士稱為”零号“。8月30日圖-22M0的1号原型機首次試飛,駕駛員為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試飛員V.P.鮑裡索夫。設計局總共制造出9架原型機,另外一架靜态測試飛機。1969年9月至1970年期間,這些飛機進行了工廠測試,其中六架單獨作為試飛機用于性能和操控測試,其餘飛機則用于發動機,載機系統和武器測試,包括投彈和飛彈發射。

1973年2月,有兩架原型機被撥到空軍第42戰鬥訓練中心供飛行員們試飛以提供使用經驗以及編寫訓練大綱。早期的圖-22M0缺少自衛火力。其尾部為航炮預留的艙室内裝了一個大型電子幹擾裝置。但是,越南戰争的經驗表明,沒有武裝的大型轟炸機僅憑電子幹擾手段仍然無法保證自身不被戰鬥機攻擊。是以在後來制造的圖-22M機尾都裝備了UKU-GA-502型自衛炮塔,内有一座雙聯裝GSh-23型航炮。試飛的資料顯示,該型采用高空亞聲速巡航時,作戰半徑為4140千米(2572英裡)。起飛滑跑距離2600米。在試飛中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其機翼的結構強度不足。是以在試飛時其将其最大起飛重量設定為95噸,而按照設計,該型的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到121噸。圖-22M0其實仍算一款試驗機,主要用于試飛測試,以為後來列裝軍隊的正式生産型提供修改意見。

圖-22M1

圖-22M1為預生産型,于1971年7月28日進行了首飛,與圖-22M0的主要差別在于M1安裝了翼展更大的加強型機翼以及新型NK-22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測試表明,圖-22M0的背部輔助進氣口效率較低,是以在圖-22M1上,這種進氣口被側部進氣口代替。機身兩側各3排側進氣口,彈簧式進氣門會在速度較低時自動開啟。其他比較顯眼的外部特征是角度更大的進氣口和更小的主起落架整流罩。

圖-22M1型的航電系統也進行了更新,用ABSu-145型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取代了原先的自動飛行系統。在兩邊固定皿套下各增加一個外挂點,使用BD-45K型挂架,用于測試挂載Kh-22型空對地飛彈。若不帶飛彈,則最多可以攜帶12噸自由落體炸彈。圖-22M1總共隻生産了10架,其中四架用于飛行性能、發動機、電子幹擾裝置、武備系統和航電系統相容性方面的測試。一架用于結構測試,另外5架用于機身靜力測試。M1型的最大作戰半徑能達到5000千米,以1.25馬赫飛行時作戰半徑為1560千米。最大平飛速度1660千米/小時,起飛滑跑距離2300米。在加強了機班結構後,該型最大起飛重量仍然沒能達到預定的120噸,隻能以110噸的重量起飛。有少量圖-22M1于1975年提供給海軍航空兵進行測試。從M1型開始,圖-22M才真正具備了作戰能力。

圖-22M2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F-14攔截圖-22M2

1973年5月7日首飛,是第一抵批量裝備空軍遠端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的實用型号。和前兩型不同,該型能夠攜帶三枚Kh-22飛彈(其下挂兩枚,機腹中線挂一枚)對目标發起攻擊。若不帶飛彈,則可在哭下複合挂架和機腹彈艙内攜帶正常自由落體炸彈。航電系統也進行了大的更新,裝備了新研制的地形比對雷達和導航計算機。該型裝備了原設計中計劃裝備的所有裝置,具備了完全的作戰能力。翼下起落架艙整流罩比M1型的小、而且不再伸到後緣之外,主起落架向裡收起,這樣大大擴充了機内油箱的容積,延長了飛機的續航力。機身容量也作了修改,冀展加大,還增加了空中受油裝置,性能比M1型有很大提高。圖-22M2于1976年起開始進入空軍遠端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服役,北約給其綽号“逆火B”。圖-22M2最大速度能達到1800千米/小時,最大作戰半徑5000千米。後期生産的圖-22M2的機翼和水準尾翼有一些改動,過渡變得更加圓滑,改善了飛行穩定性。而所有的前期型則一直采用原設計,沒有進行改動。圖-22M的出廠編号為7位數字。其中前兩個數字表示制造日期,其中第一個數字代表俄國舊曆的季度,第二個數字表示生産年份,接下來的兩個數字是生産批次,第五個數字沒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第六個數字代表是該批次的第幾架,最後一個組裝生産線編号。例如圖-22M3“紅色60”(e/n3 791834)就表示該型于1987年第3季度(按公曆為該年4月至6月)制造,為第91批次的第3架,由第4号生産線組裝。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挂載KSR-5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圖-22M3

1977年6月20日首飛,在該型機上大體上應用了從圖-22M1試飛測試上得到的成果。采用了全新設計的機鼻和雷達罩,活動機翼部分最大後掠角可達65°,進氣道外形也和前面的型号不同,采用了和米格-25類似的楔形進氣道。全新的航電系統更是使飛行員座艙煥然一新,一改以往蘇聯飛機座艙漫天儀表盤和機械儀器的風格,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動力系統采用全新的NK-25型發動機,動力更強勁,油耗也更小。該型機成為了當時蘇聯遠端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對地打擊力量的核心。該型機于試飛同年開始小批量生産,北約給其綽号為“逆火C”。由于圖-22M2型轟炸機還在繼續生産直到1984年才關閉,是以在飛機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就可以看到兩個型别的圖-22M同時生産的奇特場面。其實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蘇聯工業生産管理能力的落後。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圖-22M3飛機例行訓練

早期的圖-22M3也和以前的型号一樣裝備有空中加油探頭。但是随着美蘇限制軍備協定的簽訂,蘇軍将其空中加油探頭拆掉,換成一個平滑的整流罩,後來的生産型也取消空中加油探頭以保證其沒有洲際攻擊的能力(說白了就是無法威脅美國本土,至于歐洲小兄弟們的死活那是相對次要的事)。但是飛機内部結構沒變,後來的生産型這個地方的結構和裝置也沒有變化,一旦形勢有變,蘇軍地勤人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恢複其空中加油能力。該型的後期生産型可以在内旋轉發射架上挂載6枚Kh-15“攤杆”空對地巡航飛彈。進氣道下方的挂架也進行了改進以挂載新型的K-16“王魚”空對地飛彈。

服役動态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阿富汗戰争中“逆火”轟炸機準備執行任務

1984年,蘇聯來自重型轟炸航空兵第132團、近衛重型轟炸航空兵第200團的1個航空兵大隊圖-16轟炸機以及近衛重型轟炸航空兵第1225團的6架圖-22M2轟炸機來到了阿富汗。

1985年3月,“新羅西斯克”号模拟美國航母對蘇聯發動攻擊,而蘇聯太平洋艦隊則派出1架圖-95引導20架圖-22M2轟炸機發動模拟飛彈攻擊,演習結果表明,圖-22M2使用超音速反艦飛彈能夠有效打擊當時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由于演習水域位于日本以東1000千米海面,因而給美國和日本造成極大震動。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冷戰快要結束之際,F-16在攔截蘇聯的“逆火”轟炸機

1987-1988年,蘇聯用圖-22M3轟炸阿富汗遊擊隊永久工事、基地和部隊集結點。 重型轟炸航空兵第402團在1988年5月-1989年2月參戰,所裝備的圖-22M3轟炸機共出動537架次。近衛重型轟炸航空兵第185團出動了18架圖-22M3轟炸機在1988年10月31日-12月參戰。重型轟炸航空兵第326師所屬重型轟炸航空兵第840團,它們在1988年12月-1989年2月參戰,裝備的圖-22M3轟炸機共作戰出動71架次,投擲了122枚FAB-3000航彈。

1988年10月,蘇聯重型轟炸航空兵第341團的4架圖-22PD被派往土庫曼斯坦,為前往巴基斯坦邊境執行轟炸任務的圖-22M3轟炸機進行電子戰支援,使其免遭巴方F-16戰鬥機和地面防空飛彈的攻擊。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飛行訓練中的圖-22M3

1994年11月29日到1996年8月14日的第一次車臣沖突中,遠端航空兵主要從恩格斯機場派出了14架圖-22M3轟炸機,共出動172架次,其中攻擊武裝組織目标60架次、對道路/山口和地段實施布雷65架次、對目标和地面實施照明24架次、轉場23架次,共飛行737小時。在攻占格羅茲尼戰役開始前,12月1日前線航空兵和遠端航空兵對漢卡拉、卡利諾夫斯卡亞和北格羅茲尼3個機場實施了2次轟炸突擊。

2000年4月18-21日,俄空軍遠端戰略轟炸航空兵為完成冬訓任務在裡海、黑海、伏爾加河中下遊地區及北高加索軍區的演習場舉行了為期4天的大規模戰術飛行演習,圖-22M3也在其中。

2005年8月18日-8月25日,中俄雙方開展了“和平使命-2005”演習,俄空軍第37遠端航空兵集團軍圖-160、圖-95、圖-22遠端戰略轟炸機同時亮相,圖-22M3“逆火”式遠端轟炸機用射程達3000千米的Kh-55巡航飛彈攻擊海上的靶标等。

2006年4月軍事演習中,圖-160、圖-95轟炸機成功地發射了4枚飛彈,圖-22轟炸機則進行了轟炸科目的演練。演習共出動了53個架次,飛機共投下了200枚重型炸彈。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在叙利亞執行轟炸任務的俄羅斯圖-22M3

2006年9月2日-9月30日,俄空軍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将親自指揮,組織了最高統帥部第37集團軍,進行遠端戰略航空兵首長司令部實兵演習。演習中,遠端航空兵共出動50多架圖-160、圖-95MS、圖-22M3轟炸機在前線航空兵、殲擊航空兵20多架次飛機的護送下,以及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A-50雷達預警機協助下,共完成70多架次戰鬥飛行,橫跨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黑海和裡海,完成22次巡航飛彈、戰術飛彈發射和航空炸彈投擲任務。

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因為南奧塞梯問題爆發了武裝沖突。在俄格沖突中,遠端航空兵圖-22M3再度披挂上陣,重型轟炸航空兵第52團的1架圖-22M3在轟炸格魯吉亞1個步兵旅集結地返航途中在6000米高空被擊落,未能再現昔日的零損失記錄。

2013年2月26與27日,圖-22M3轟炸機出動對附近日本1艘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飛彈驅逐艦和一處防空飛彈基地模拟發射了巡航飛彈,在俄羅斯紀念衛國戰争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中出現。

2016年8~9月,俄空天軍遠端航空兵連續出動6架圖-22M3戰略轟炸機,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叙利亞境内的大學營拉卡實施打擊。

總體評價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22М北約代号:Backfire譯文:逆火)

恩格斯機場的圖-22M3機群

圖-95與圖-160和圖-22M是俄羅斯的主力轟炸機種,圖-22M3(北約代号“逆火”C型)是一種超音速、可變機翼的遠端戰略轟炸機,該型具有核打擊、正常攻擊以及反艦能力,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使其生存能力大大高于前蘇聯以往的轟炸機,由于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又采用可變機翼設計,仍是俄軍轟炸機部隊的主力型号之一。

圖-22M3超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如果經空中加油,還可以從前蘇聯經北極基地起飛,攻擊美國本土目标後,飛回國内基地。它也是世界上列入裝備的轟炸機中飛行速度最快的,作為圖-22轟炸機家族的最新改進版,有着其他飛機不具備的巨大優勢。

圖-22M3轟炸機作戰性能一點不比圖-95和圖-160差多少,而且得益于其裝備的兩台單台推力達245千牛的渦扇發動機和優良的氣動外形,該型具有超音速突防攻擊作戰能力,作為一款專業的海上反艦作戰平台,是海軍航母艦隊最忌憚的武器之一,是以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的美蘇最進階會談中,美國堅持讓蘇聯裁減圖-22M系列轟炸機的發展計劃,隻是最後蘇聯堅持該型是中程轟炸機,才得以保留繼續發展。

圖-22M3是俄羅斯戰略轟炸及反艦艇作戰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由于圖-22M轟炸機的性能,結合蘇聯的對海上目标偵查、電子作戰能力與海軍艦艇的搭配,進一步強化蘇聯以大量反艦飛彈攻擊美軍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戰術。美軍的AIM-54鳳凰飛彈、F-14雄貓式戰鬥機、宙斯盾戰鬥系統都是為對應這樣的戰術而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