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一杯馨香四溢的家鄉茶

作者:中财論壇
那一杯馨香四溢的家鄉茶

文/秋實;歡迎關注中财論壇

我出生于楊乃武與白菜的故鄉,求學後離開,工作于梁山泊與祝英台的屬地,後又遷移,幾度更換,語言不同,環境有别,唯一不變的,範圍局限于江南的魚米之鄉。

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人情味很濃,鄉音親切得很,隻可惜我自己的口音已不再純粹,說國語顯生分,講家鄉話太别扭,怎麼聽怎麼不妥貼,自個兒心裡犯怵,好在二姐一直紮根在老家,我有随時可以回去的落腳點。偶爾去一趟,那些精神矍铄的長輩們特别熱情愛唠嗑,憶往昔各種趣事樂事,還堅持讓我進家門坐一坐,喝喝茶,吃吃水果,若是我謝絕,他們會一臉失望,若是我應允,則滿臉核桃也會開花。有時候實在不忍心違悖老人好意,我會進家門去轉一轉,以示尊重。某天二姐問我是不是去了誰家誰家?我承認,二姐很嚴厲地批評開了:“你知道你一進去,人家就泡了上好的茶,拿出了自己也舍不得吃的好東西,而你呢,一個轉身就消失了,害他們找不着你。一家接一家的,怎麼說得過去?”啊,我還真沒想到随便一晃辜負了好意,過分了,好尴尬喲!

幼年的記憶中,村風純樸鄰裡和睦,下雨天或農閑時,關系好的鄰居經常互相約喝茶,輪流作東。這一盅茶成了招待客人的必備佳品,絲毫不能怠慢,絕不用熱水壺裝的開水,燒水茶壺架在煤爐上,得現燒現泡,泡一圈,添上冷水,繼續燒。但凡請人喝茶,那茶壺始終在那兒歡快地唱着歌,待那悅耳的沸騰聲響起,主人将茶壺拎起,澆入一小盅一小盅的茶盅中,泡茶時,手法娴熟,有着非常自然的節奏感。那茶盅,陶瓷材料做成,迷你型,豪放者一大口就可以将茶喝幹,可真正地喝茶人,已然把這喝茶當成了難得的奢侈與享受,自然得慢慢喝、細細品,有的人更是喝一口,輕閉一下眼睛,作陶醉狀,然後才喝第二口,别說喝茶人自己了,即便隻是旁人,也定然心兒癢癢。

那一杯馨香四溢的家鄉茶

這一盅茶,茶葉自然不能濫竽充數,必然是明前茶之類的上好茶葉,自家炒制或外購,配的茶料則是烘青豆、椿皮、炒芝麻、胡蘿蔔、豆腐幹之類,多多益善。于是,這一小盅茶,喝起來味道非常特别,除了茶葉的馨香,還帶點鹹味,涵蓋了各類佐料的香味,尤其是椿子皮、芝麻香氣最最濃郁,唇齒留香,回腸蕩氣,讓人迷戀!

椿子,外表很像桔子,可比桔子小得多,桔子是黃色但椿子卻是綠色,青翠欲滴,且反其道而用之,隻取皮,棄肉(裡面的肉酸得讓人掉牙,無人可以承受)。皮切成絲狀,放點鹽,攪拌,有時候還用刀柄壓幾下,将皮中的汁壓出來,更香溢。烘青豆,那是剝了殼的青毛豆煮熟,加一點鹽,高溫烘幹(絕對不能曬幹,曬幹的會有異味),胡蘿蔔同理,切成小塊狀,也是煮熟再烘幹。這些茶料的制作很費功夫,可因是大家的最愛,極具耐心,也講究衛生。

假設一下,一小盅茶,放了這麼多的茶配料,碧綠的茶葉、綠色的椿子皮、綠色的烘青豆,紅色的胡蘿蔔塊,白色的豆腐幹丁、點狀的炒芝麻撒在上面……色彩斑斓,帶點好吃的鹹味,口感誘人,色香味俱全,趁着溫熱飲上一口,慢悠悠地下肚,通體舒暢啊。

然而早前,喝茶隻是大人的專屬,小孩子并無資格與大人一起享用,哪怕有,隻能是偷喝,所謂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更心存饞念。故而小時候的記憶裡,總定格着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街坊鄰裡熱熱鬧鬧地圍坐在一起,品着茶,抽着煙,熱氣騰騰,煙霧缭繞,家長裡短中,笑語陣陣其樂融融。主人笑容可掬,泡茶時的神态,那側影,帥呆了,可與廣州茶樓喝早茶時服務生臂夾長嘴茶壺泡茶的優美動作相媲美,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一杯馨香四溢的家鄉茶

不消說,那一杯茶,就成了記憶深處令人饞涎欲滴的别樣口福。

而今,曾經的老家早已舊貌換新顔,家家戶戶擁有至少四五樓高的農家别墅,空間太大,過于寬敞,一般都是自用一部分,出租一部分,租金收入不菲,生活條件不可同日而語,有房更有車,生活富足,喝茶的習慣卻依然保留着。當然,瓦斯替代了煤爐,茶料依舊,但不僅僅隻是喝茶,大大的圓桌取代了以前的小桌,桌上不再隻是孤零零的茶蠱,轉盤上擺滿了各色水果零食,車厘子、山竹、草莓、榴蓮、橙子、香梨、蜜瓜之類高檔水果,小核桃、香榧、瓜子、花生、開心果等諸多炒貨,還有一些上等糕點、糖,讓人眼花缭亂。我在二姐的抖音中看到過此等場景,才明白所謂的喝茶意義完全不一樣,這哪是喝茶,分明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禮尚往來,家家暗中較勁,戶戶私下比拼,反正不差錢,盡挑好的買。喝茶喝到飯點了,索性直接上美酒佳肴,豪氣沖天地聚餐,大快朵頤。

而那一杯馨香四溢的家鄉茶,竟然淪為了配角,小蠱換成了杯子,且不再是邊燒邊喝,一把新式暖水壺就可。

我至今沒弄明白家鄉茶是否有營養、保健價值?隻覺得味蕾有福罷了。看到目前的家鄉茶檔次翻了好幾個跟鬥,今非昔比,不得不為之歎服!

暗忖,倘若某一天,我也去喝一回如今的家鄉茶,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