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作者:悅食Epicure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江西就是辣,瓦罐湯與拌粉,後來看了更多資料,又得到印象——鴨子也多,跟湖南一樣吃血鴨。瓷器燒造名聲過盛,吃方面似乎不值得專門去一趟,就像不知道李白書法其實好。

沒有親身到過,等真到了才感歎大陸不見文字的食物多,人們的智慧之高,即便是鴨子,散養的肉用極普通的方法做出來,也是珍馐。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可以推想,以大陸之大,曆史之長,禮失求諸野。能親身走到的地方,盡量親身走到,意料之外的食物如散落明珠無數,由此可以無窮,隻說景德鎮,不過是隻到了這一個地方,并沒有資格得出任何結論。人的“先見之明”在食物這件事情上往往是“先見之暗”。

路過一所大學,門口是草坪,司機說:“這是市政府。”

“怎麼這麼像大學?”

“就是用了大學的樓,學生遷到城外去了。”

小口小口嘬着冰美式,一直到中午吃飯。眼前經過改造後的平闆車,車廂上豎起木棍,把大花瓶倒扣在上面,中間空隙處塞上布。花團錦簇地從眼前駛過。上午的行程是去看陶瓷博物館,還有個陶瓷博物館,在7、8公裡外的浮梁縣。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到處都是陶瓷博物館,酒店下面一路上大概有兩百來家陶瓷店,各地瓷器品牌都有旗艦店,每一家裝潢盡力差別于其他,是新中式裝修風格展覽。

到了景德鎮的晚上第一頓,我跟Melody說想吃鴨子,一種很瘦的土鴨。

江西安徽交界的地方,都是旅遊名鎮。從北京坐火車去,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宵夜在酒店旁邊兩公裡的一家連鎖飯店,等着辣椒炖的雞爪上桌,感歎火車到了安徽已經是薄暮,經過黃山、婺源這些名勝都是黑夜。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Melody一邊翻菜單一邊說:“你怕不怕辣?”吃什麼都需要等半小時,呼啦啦五六個菜一起端上。

餃子粑是當地一種特色主食,消化不了糯米外皮,是以不點,隻點了她小時候常吃的紅燒甲魚。我讀過一個安徽作家寫的臘鴨,說非常香。這家店倒是沒有。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一張桌子騰出來放蘿蔔皮,Melody說:“這是柚子皮。”做成泡菜,切碎了放在一切辣味食物裡。橘子皮也可以。

“以前沒有聽說。也沒見人寫過。”

第二天就食欲不振,胃裡到喉嚨,都感覺燒着。Melody建議喝個瓦罐湯緩一緩,對街就有,但不是老式的瓦斯竈蒸出來的。去一片山坡上找瓦斯竈蒸的瓦罐湯。下車被一輛平闆三輪車攔了好久,穿着校服的小孩都在慢車道上拍球,三輪車停着等人散開,車上載着一捆曬幹的竹子,Melody邁步翻過去,竹子上隔一段就插着一段斜向上的小枝,伸出車外很遠,像孔雀的尾羽。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我都忘了,小時候就用這個來晾衣服。”仿佛為了證明她的話,鴨子店門口的人躲着從衣服上滴的水,旁邊賣梅幹菜餅的兩夫妻警覺地看着櫥窗外擠擠挨挨的顧客,喊着:“小心衣服,不要擠過來了”。

隊伍裡的人手裡舉着錢——這裡現金用得普遍,大家伸着脖子往裡看,也像鴨子,雖然隻有七八個人,但仍然擠得熱火朝天,玻璃窗裡的女人大概是男青年的母親,放下手裡的活兒走到小料台前,迅速地舀了各種料汁,雙手一扭,在塑膠袋上打了個球形的結,遞給窗外:“沒事,送一包料給你。”

男青年假裝沒有看見,手裡揮刀斷鴨。

從拌粉裡,用筷子挑出一塊晶瑩的東西,吃起來微苦,腌過的柚子皮。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把柚子的皮切了,有的削去外面的一層黃皮,刀光在夜色裡像雪一樣亮,在家裡嫌麻煩也可以不削,少許辣椒和鹽腌起來,屬于這裡家家都會的一項技能,根本不值一提。Melody說回江西才想起來有這麼一味調料,《啼笑姻緣》裡讓瘋了的沈鳳喜康複,把家裡陳設得跟當時她被抽鞭子的将軍府一樣,前塵往事霎時湧上心頭。

古老的景德鎮,很多東西都有原鄉感,這裡的瓷器盡有便宜而好的,用來裝鴨子的都是大青花盆,牆上挂寬闊的青花瓷八駿圖。去吃鴨子之前打電話問,電話說:“你從哪兒來啊?”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從北京。”

“哦哦”

“就是在點評上看到,專門來吃鴨子的。還以為你們關門了”

“你在哪兒呢?”

“陶溪川。”

“我們在浮梁縣哦。”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浮梁是《琵琶行》裡面的茶葉集散地,“前月浮梁買茶去”,賣瓦罐湯的店則是個底樓的臨街鋪面,整個樓像是學校改成的,鐵欄杆後面是一間間教室。小街等于操場,我們在操場邊緣坐定吃飯。同桌的男孩苦着臉,一邊喝瓦罐湯,一邊抱怨江西真的太辣了,“景德鎮怎麼就沒有直飛重慶的航班,我還是先飛回深圳吧。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比唐朝時候似乎更偏僻一點,時間不值錢。即便隻吃一個菜,也要等半小時。我隻有一個人。先上來的炒青菜冷了。窗外能看見電動平闆車過去,車上裝着四五個大型花瓶,不到這裡,簡直想象不出來這種大型花瓶該怎麼運輸,還以為都要像運文物一樣慎之又慎裝箱。口腔陰燃了三天,吃冷掉的青菜,仿佛含了一塊瓷片,越冷越好。

“你怕不怕辣?“在此地仿佛必有此一問,我含笑搖頭。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鴨子肉極瘦,腦袋比旁邊鹵鴨店的鴨腦殼小兩個次元,斬出來的每一塊肉跟配菜的青紅椒圈差不多大。咬下去,先是鹹,香味就上來了,冷了也沒有腥臊味,到後面就不是咬,而是像吃臘鴨一樣在撕那一縷一縷的肉。

在此地必有一問:“你怕不怕辣?“

我吃得極慢,一邊又要拍照,用微距鏡頭試圖拍出皮上暴起的小粒。

把鴨爪留到最後是正确的,加了一點糯的感覺,感覺是天物,瞬間就沒有了。

不到園中,怎知春色如許。

互動話題

你印象最深的小館子是哪家呢?

在留言裡跟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