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區“雲河長”守護碧波清流

作者:九派觀察

本報消息(記者 吳瑜濤)“污水排放少了,水質越來越好,仿佛又看見兒時那條清澈蜿蜒的孝順溪。”昨天,沿着孝順溪綠道散步的居民俞曉芳如此描述孝順溪的變化。

作為金義新區流域面積較大的一條河道,孝順溪承載着一代又一代新區人對家鄉的眷戀,但因周邊區域工農業的不斷發展,溪水受畜禽養殖污染、工業污染等因素影響,曾一度成為“黑臭河”。

近年來,新區相關部門持續改善孝順溪水環境、水生态,讓孝順溪及周邊區域大變樣。溪變清、景變美,如何做好河流環境保護工作,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成為重中之重。為此,金義發展集團聯合北航金華北鬥應用研究院,設計了一套基于物聯網的地下管網流量線上監測系統,對東城地下管網液位、流速、流量等要素實施網格化監測,打造“智慧管網”特色服務,改善東城水環境。

“通過近年的建設和發展,東城區域内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實作全覆寫,但污水處理工作仍存在問題。”金義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趙輝說,城鄉接合部的污水管網空白區、城市水體沿線的生活污水直排、河湖水倒灌、雨污錯接混接、分流制雨水管道降雨沖刷污染、合流制管道降雨溢流污染等污水處理薄弱環節,最終會影響污水處理效能。

據了解,以往檢測員開展地下管網水質監測工作,需要通過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的方式,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資料量少、取樣間隔周期長,偷排漏排現象屢禁不止,治理工作任務重、範圍大、周期長、代價高,難以應對和預防突發事件。而建設自動監測站,則需要面對建設維護成本高,建設周期長以及難以大流域、大範圍推廣,覆寫面有限等難點。

“新開發的地下管網流量線上監測系統,可依托COD傳感器、流速傳感器等小型化、低成本、建設周期短的高新技術,擴大分級布點範圍,實作對地下管道水質的遠端檢測。”北航金華北鬥應用研究院從業人員陳倩偉邊介紹,邊在電腦上打開該系統的數字平台。在首頁的管網線路圖上,各個監測點的資料資訊一覽無餘。

“通過數字平台,我們可以實時關注大資料展示界面,精準定位污染源。此外,平台還會及時推送告警資訊,讓我們随時掌握突發事件的現場情況。在固定的時間節點,這一平台也會基于資料報表的曆史資料分析,長期回報治理效果。”陳倩偉說。

為友善相關從業人員實時監測水質,該數字平台同樣支援手機移動端操作。“點開手機上的水環境檢測平台App,可檢視各監測點情況,非常便捷。如果在某時段發現某個鄉鎮監測點出現流量異常、水質超标等問題,我們可以第一時間上報資訊或前往現場處理,大大降低污水排放量。”趙輝說,一段時間使用下來,感覺該數字系統除了能夠實作管網水質實時監測,還能精準把控治理方向與區域,減少治理成本。

“雲河長”上崗,實作大範圍分級布點、精準定位污染源。隻需幾分鐘的上報周期,就能讓從業人員及時掌握企業偷排漏排污水情況,有效應對和預防突發事件,保持長效的污水治理成果。此外,該系統的城市内澇預警,有助于高效推進區域内地下管網的雨污分流,達到污水零直排。從“治水”到“智水”,新區以“智慧管網”助力水環境治理,守護碧波清流。

【來源:金華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