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愛國”當成人生信念的柳傳志為何成了“賣國”的典型?

作者:草根評說
把“愛國”當成人生信念的柳傳志為何成了“賣國”的典型?

01

2018年的事關華為的5G投票門事件,讓聯想和柳傳志背上"賣國的罵名"。聯想幾乎一夜之間就從萬衆敬仰的“民族脊梁”,被舉國網民痛罵為“賣國”和“美奸”。柳傳志沒想到,于是暴怒。不僅發表了《行動起來,誓死打赢聯想榮譽保衛戰》的聯名信,而且還單獨發了"告聯想全體員工"的102秒激情錄音。

凡聽過柳傳志那段102秒錄音的,都無法想象這竟是一位隐退一線多年的74歲老人。人過七十古來希,早已過了"耳順"之年的柳傳志何以如此憤怒?如此咆哮?如此悲憤?

當年,中國一線企業家們史無前例地,幾乎無一例外地聲援老柳傳志,就連遠在美國“造車”的賈躍亭都不曾居于人後。柳傳志更是親自緻電任正非,以證清白。

然而,讓柳專志沒想到的是,與企業家們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網絡上的衆口一詞地辱罵和冷嘲熱諷,并沒有因為聯想的行動和企業家們的聲援而偃旗息鼓,反而是愈演愈烈!

2019年,讓柳傳志更加意想不到事件又發生了:當舉國為華為遭遇美國打壓和"孟晚舟事件"而同仇敵忾時,聯想高管說"聯想可撤離中國的訪談視訊又被人在網上曝光,于是聯想“賣國”形象被再一次确認和做實!

實事求是地講,柳傳志這一代中國人,親身見證了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強大富裕,愛國的情懷是刻進骨子裡的。本已功成名就想要頤養天年了,卻突然被污為賣國,痛惜何哉!

02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政商學經",哪一界的主流都不曾發聲否定柳傳志提出的“貿工技”路線。可是三十幾年過去,曾經在各個方面遠比不上聯想的華為,經過“30多年來,一直朝着一個垛口沖鋒”的精神,已經成長為連美國政府都頗為忌憚的企業時,"聯想做了什麼","聯想的價值是什麼"的疑問開始在無數人的腦中回想,那麼柳傳志和他的貿工技路線呢?

這就是目前中國網民們,對聯想和柳傳志的認知與情緒基礎,無關真相與對錯。

于是有着強烈的"産業報國"情懷的柳傳志,成了人人喊打的"賣國賊";雖然從未高舉愛國大旗,但僅2018年研發費用就達到1015億元人民币,近10年來研發費用接近4000億人民币的華為卻成了網民心中的愛國英雄和驕傲。

在我個人看來,聯想和柳傳志是"有苦難言"的。事實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今天,是聯想一家企業在C端對抗着美國IT産業,守住了中國人的底線和基本尊嚴。

但是随着聯想把貿易做到全世界,哪一塊生意都需要照看,尤其是當國際生意大于國内生意時,就會出現無心之失,必然有照看不過來的時候。而各塊生意的負責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事論事,做出的決策就可能與柳傳志标榜的愛國情懷有沖突。比如"5G投票門",比如"聯想北美分公司捐助美國勞軍組織";而一個分公司對"美國勞軍慈善組織"的捐款,很快被有心人在國内包裝成"聯想集團捐贈美軍"的謠言,且流傳甚廣。

03

是以,我個人認為,柳傳志是冤枉的,我絕不相信他會賣國!因為對他來說,一個"愛國"的蓋棺定論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他什麼都不缺了,隻缺這個!

但他又不冤枉,因為柳傳志的性格就是"穩中求進","聯想"前期的國企性質,又決定了他不能冒險!

聯想本來是中國IT市場的領軍者。網際網路浪潮來臨時,聯想也搞了FM365。但2008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就立即收手,就錯過了網際網路時代。原因之一就是"求穩"。

因為"穩"而錯失了很多機會的事實,柳傳志也不回避。他在總結自己性格特點時也做過檢讨:“不打無準備之仗”,并在這句話基礎上總結出了“要瞄着打,不能蒙着打”,"要在行軍途中,及時安營紮寨"。

柳傳志也拿自己和任正非對比過,說自己沒有任正非的狠勁,是以沒有做好産業。這其實也與他們的出身背景有關。柳傳志是科班出身,在知識分子紮堆的中科院浸泡,必然是謀略有餘,勇武不足;而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軍人敢拿命來賭未來的。

柳傳志在09年股改完成之前,其實随時都有着被"走馬換将"的風險。尤其是倪光南舉報事件發生後,柳傳志能深切感受到,作為"打工者"的無奈,是以他對聯想的掌控欲是遠超常人的。

是以,倪光南走了,聯想本有實力再請到絕不比倪光南差的科學人才,但是沒有。因為柳傳志絕不接受在聯想體系内再出現一個有實力挑戰自己權威的人出現!

是以柳傳志喜歡用"忠臣"。楊元慶,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執行力,讓怎麼幹就怎麼幹,讓上就上,讓下就下。而對不本分的孫宏斌,老柳就隻能請走不送——可以送你去監獄,也可以助你騰飛。在媒體前柳傳志稱"孫宏斌"是朋友,是兄弟,但你是聯想外面的人。

聯想企業文化裡當然也就深深印上了柳傳志的性格特質。這是一個長袖善舞的企業,這是一個把"貿易"做成極緻的企業,他合縱連橫,縱橫捭阖,但這也是一個很謹慎的企業,缺少血性和膽魄的企業!(收購IBM是個例外,但也符合柳長期積累,厚積薄發的性格)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聯想最大的功臣是柳傳志,柳傳志也塑造了聯想文化裡最大的缺憾。

在我個人看來,我們對聯想的"怒其不争"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對柳傳志的"聲讨"也可以了解,但是,我們卻也應該了解改革開放第一代企業家的"局限性"。

抛去現在一些人搞臭聯想和柳傳志的"險惡"目的不談,客觀上講,在那一代企業家裡面,柳傳志已是做得最好的幾個"幸存者",我們也應有"珍惜"和"寬容"意識!

把“愛國”當成人生信念的柳傳志為何成了“賣國”的典型?

如果您同意草根的觀點,請"關注、點贊、轉發"!請理性的聲音傳遞更廣!

推薦我的其他文章:

柳傳志隻是一個普通人

柳傳志與倪光南:男人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從人性和曆史的角度看聯想和倪柳之争

假如倪光南與柳傳志和解了,這是不是“聯想”熱議後的最好結果?

“幸存者”柳傳志,是否還能“幸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