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淩晨4時,一場由“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準許,駐韓“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範佛裡特負責實施的“攤牌行動”在北韓戰場的上甘嶺地區展開,他們最初的目的隻是想派出美第7師和韓第2師的2個營,突襲搶占上甘嶺的主峰五聖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沒想到卻引發了一場震驚中外、被載入世界戰争史冊的戰役——上甘嶺戰役。

這場為期43天的高地争奪戰中,志願軍15軍的戰士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擊退了“聯合國軍”4萬多人的900多次沖鋒。成功的扭轉了白馬山之戰的敗局,并且迫使“聯合國軍”了停止進攻;
戰役中,湧現出了孫占元、胡修道、黃繼光等各級戰鬥英雄12347人,他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與聯合國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争,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又一代國人學習的榜樣;
“特級戰鬥英雄”呂學敏就是他們其中之一。
呂學敏,四川中江人,1933年4月出生,和另一位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是同村人;1951年志願軍在中江縣征兵的時候,他和黃繼光一起報名參加,進入部隊後,黃繼光被配置設定到15軍45師135團2營6連當通訊員,而呂學敏被配置設定到45師134團2營第5連當機槍手。
1952年10月14日淩晨4時,慘烈無比的上甘嶺戰役開始了,美軍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隻有志願軍15軍135團2個連防守的五聖山597.9和537.7高地展開了猛烈的轟擊,接着美軍第7師的沖鋒。志願軍135團的戰士們拼死防守,白天丢掉的陣地,晚上再組織兵力奪回,就這樣反複争奪,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但最終美軍第7師還是攻占了597.9和537.7高地。志願軍戰士被迫進入坑道作戰。随後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又指令134團團長劉占華率部增援135團重新奪回兩座高地。
10月19日夜,志願軍派出3個連的兵力在44門重炮和1個喀秋莎火箭炮團的強烈炮火支援下,展開了反擊,重新奪回了陣地,随後轉入了更為艱難的防禦作戰。
呂學敏所在的133團是10月29日15軍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的時候參戰的
,當時他們排的戰鬥任務是拿下537.7高地的7号和8号陣地;呂學敏帶領兩個新戰士和1挺機槍,最先沖上了8号陣地,消滅防守此地的韓軍(此時美第7師傷亡慘重,範佛裡特已經将進攻部隊換成了韓第2師),随後轉入了防禦作戰。隻有呂學敏和他的21名戰友防守的8号陣地卻迎來了韓軍從早到晚,從排到營的多次反撲,雖然呂學敏他們成功的守住了陣地,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排40多人僅剩下了包括呂學敏在内的3人。
趁着敵人再次組織反擊的間歇,身為副班長的呂學敏和他的2名戰友周如炎和毛傳起一起将8号陣地上的機槍、手榴彈全都搬到了7号陣地上,随時準備迎接敵人的再次反撲。
當敵人再次反撲的時候,毛傳起也身受重傷,被周如炎(輕傷)背回了坑道。陣地上隻剩下呂學敏一個人了,但他也身負重傷,
左眼被彈片擊中,眼球都翻出來了
,簡單包紮後,忍着劇痛的他再次投入了戰鬥,機槍、手榴彈輪換着招呼敵人,
韓軍整整13次的反撲都被呂學敏一人打退了,山下100多具血肉模糊的韓軍屍體,顯示着剛才戰鬥的殘酷、激烈,直到晚上8點多,援軍趕來,才将再次負傷(右小腿被打穿)的呂學敏替換下來。
為表彰呂學敏在上甘嶺戰役中的功績,戰後,志願軍上司機關給他記特等功一次,成為上甘嶺戰役中26名特等功獲得者之一,北韓政府授予了他二級國際勳章
。
1957年冬,呂學敏從部隊轉業,被配置設定到了湖北革命老區來鳳縣,在當地鄉糧管所工作;從此呂學敏便脫下軍裝,隐藏功名,開始默默無聞的為人民服務,幾十年如一日,從不曾談起自己的戰鬥功績。
直到2002年檔案局在整理資料時才發現了這位隐居了近50年的上甘嶺特等功臣,至此呂學敏老英雄的戰鬥事迹才逐漸被人熟知。
注: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