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題字(肖姗姗攝)
四川線上記者 肖姗姗 攝影 衡昌輝
“我希望它的調性是雅正而非單純的高端,能彙聚到真正願意閱讀和思考的人。”一年前,在阿來書房正式宣布落戶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首個大型文化商業綜合體——西部文化産業中心的新聞釋出會上,阿來對這個以他之名打造的全新閱讀空間充滿期待,以詩意的語言描繪着他心目中的書房。2022年1月22日,“阿來書房雅啟”儀式将在西部文化産業中心阿來書房舉行,正式啟幕的阿來書房将以自由開放的姿态,迎接所有愛閱讀有思想的來賓,而這間“城市人文客廳”的主人,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也将親臨現場,與嘉賓們見證這一文化地标的高光時刻,分享他的感悟與情懷。
強強聯手打造城市人文客廳
阿來的朋友們争相來賀
作為文化強省建設主力軍,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肩負使命,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援下,2020年4月23日,宣布與阿來強強聯手,在西部文化産業中心内打造阿來書房,以獨具一格的閱讀空間為載體,将文化名人影響力與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發力文化活動,發出文化強音,建設文藝川軍思想彙聚和文化傳播高地,建成青年作家藝術家孵化基地,使之成為又一個“西部文化地标、城市人文客廳、文化IP發源地”。
近兩年來,西部文化産業中心營運團隊——川報上行文化公司,對阿來這一四川文化領軍人物進行深入跟蹤研究,希望發揮傳媒集團的獨特優勢,探索線上線下媒體傳播、書房實體營運傳播為一體的創新模式,推動“阿來”品牌有形化、在地化發展。在即将開放的阿來書房裡,川報上行文化公司将書籍、文創、咖啡、展演釋出活動、IP确權服務等功能,融入其中,同時,還将以此為載體,進行作家、藝術家的挖掘培養,下一步計劃成立以“阿來”命名的文學獎項或創作基金,通過對新生IP不斷地孵化滋養,為青年作家藝術家提供創作養分。
此外,書房以“阿來”為名,但不僅僅有阿來。書房計劃以“阿來和阿來的朋友圈”為依托,展開名家與閱聽人心靈的對話。在文化界,阿來的率真、直爽,衆所皆知。著名作家莫言、賈平凹、遲子建、蘇童、餘華、麥家……都是他的好朋友。阿來表示,将來一定會邀請這些朋友,來書房簽售新書、分享閱讀、交流思想。有意思的是,這樣的邀請還未發出,聽聞阿來書房啟幕的消息,中國作協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出版家樊希安、108歲文壇巨匠馬識途、98歲著名作家王火等好友都紛紛錄制視訊,第一時間表示祝賀。正在參加省兩會的阿來,聽聞朋友們的熱情,感動不已,“感謝大家的支援,希望阿來書房不負所望。”
開放自由的雅正空間
以書為魂走進阿來的文字世界
阿來曾說:“我想阿來書房能做一些有效的嘗試,把閱讀的品質和欣賞的品味提高,給城市注入一種新的審美、精神和氣質。”那麼,這間在阿來腦子裡閃現過無數次的書房,到底什麼模樣?1月19日,帶着與阿來和大衆同樣的好奇,四川線上記者提前進場,在最後的細節裝點和圖書上架的忙碌中,沉浸式地見證這間書房的誕生。
從高挑的西部文化産業中心大堂乘坐扶梯直上,到達5層,阿來書房就在眼前了。“阿來書房”牌匾還未懸挂,倒是潔白的門頭上有阿來書房的logo字樣,而值得期待的還是那塊牌匾,想必是得啟幕當天才會揭開神秘面紗了——那是文壇巨匠馬識途在107歲時揮毫潑墨,專門為書房題寫的,四字蒼勁有力,端莊大氣。
書房的入口設計抛卻了“門”的束縛,白色亞克力材質的書頁闆裝點在牆上,随風輕輕撥動,發出翻書的窸窣聲,很美好的感覺。與其他書店的陳設不同,阿來書房完全展現了阿來所期許的“開放自由”。步入書房,空間裡沒有過多的裝飾和隔斷,一覽無餘的空靈。總面積達576㎡的書房,這樣的設計是奢侈的,卻也是最有文化氣息的,因為所有到訪者的目光都會投向兩旁的書架,眼裡隻有書。阿來曾說過:“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在川報集團做一間書房,我說那兒多好啊,比我家大多了,能放好多書呢!”是以,書,是書房的靈魂所在,是阿來的情懷所在。
在阿來的作品中,馬爾康、成都、四川……無一不展現他對故鄉的深情,他在《大地的階梯》中寫道:“我出生在這片構成大地階梯的群山中間,并在那裡生活、成長……”這些讓阿來眷戀的、故鄉的、大地的階梯,都出現在了阿來書房。書房的設計元素融入了“大地的階梯”,賦予書房獨特的設計形态,包含着對土地和自然的深切熱愛——書房中,無論是活動的場地,還是牆體,都在還原、模拟、意象化起伏的川西地貌,它們既像紛飛的書卷篇章,更像阿來筆下的故鄉。這些溫情而巧妙的細節,都在诠釋着阿來的那句話:“文化從來都是與地理相關的,不一樣的地理意味着新的精神啟迪。我希望走進這個書房,讀者能更了解我文字中的世界,和我有情感上的交流。”
1月22日下午3點,阿來書房雅啟于此,阿來向所有熱愛閱讀、願意思考的人敞開了書房的大門,他說:“”若你碰到我,就一起來談談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