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護城市綠色出行的“運維員”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守護城市綠色出行的“運維員”

王安浩通過手機上的智能排程系統檢視共享電單車狀态。新華社記者汪海月攝

新華社合肥1月20日電(記者汪海月、馬姝瑞、胡銳)冬日的合肥街頭,“共享電單車運維員”王安浩照常走近一排停放整齊的共享電單車,打開手機程式,循着提示鈴音精準定位到電量不足的車輛,為它換上新的電池。

25歲的王安浩從業已近一年,他的工作日常就是伴随着城市出行的“潮汐”,精準排程、維護共享電單車,讓準備完善的車輛及時就緒在市民最需要的時間和地點。

随着碳中和、健康出行等倡議的提出,共享單車及電單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城市的街頭,也創造出了新的就業崗位——“共享電單車運維員”,守護着城市綠色出行。

艾媒咨詢釋出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達100萬輛,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将達到800萬輛。

“因為環保性和便利性,共享電單車這幾年在城市發展得很快,我們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安排排程車輛,保障車輛停放秩序,處理突發事件,清理車身小廣告等。”王安浩說。

城市出行的“潮汐”特征明顯,每天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是大多數運維員最忙碌的時段。

“早上7點,我會将負責區域内的車拉到住宅區門口,晚高峰之前,再把住宅區門口的車拉到寫字樓,日均步數在2萬步以上。”王安浩說,除了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管理數量龐大的共享電單車離不開大資料等新技術的賦能。

守護城市綠色出行的“運維員”

王安浩在工作點挪車。新華社記者胡銳攝

通過背景的智能排程系統,運維員可以在手機程式中掌握每一輛電單車的狀态,并高效完成換電、尋找故障車、排程車輛等運維工作。

“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在手機上看到車輛的電量、掃碼曆史、騎行記錄、換電記錄等各種資訊,也能迅速定位需要換電和維修的車輛,這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工作量。”王安浩說,“電子圍欄”等技術的應用也有助于引導使用者将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

“很多時候,我們剛把一批車輛運到目的地,不到半小時就全都被騎走了,很多市民已經習慣了這一出行方式。”王安浩說,這種可持續交通方式正成為人們踐行綠色生活的方式。

據生态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與中環聯合認證中心釋出的《共享騎行減污降碳報告》顯示,自營運以來,美團單車及電單車使用者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7萬噸,相當于減少了27萬輛私家車行駛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每日穿行于城市之中,王安浩會随手拍下這個城市的瞬間。街邊的商販、奔跑的孩子、城市的夕陽……很多溫馨的畫面都被他一一記錄。

“我喜歡在街頭工作的感覺,穿行于這個城市,可以更好地感受城市的氛圍和溫度,我喜歡這個工作。”王安浩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