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POWER100的7個問題透露了目前藝術界的什麼沖突趨勢?TANC提問ArtReview

1

從長遠來看,NFT對藝術的影響可能隻能根據它們的功能中不局限于金融工具的程度來判斷;

2

羅安清(Anna Tsing)的排名之是以如此之高,不僅僅是因為她的作品經常被展覽目錄或新聞稿所引用,還因為聯盟和團結的概念已經成為影響當代藝術的結構和内容的東西;

3

将這些集體列入榜單并不是因為他們是集體,而是因為他們正在生産有趣和有影響力的作品;

4

理論家在2021年的榜單比2020年占比減少,這反映了在一切逐漸回歸常态(不論此時對于常态的定義是什麼)……也許理論正逐漸讓位于實踐,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的;

5

它(POWER 100)反映了參與社會、政治或環境問題的藝術影響力的增加……這些參與的動力主要來自藝術界以外或來自整個世界,可能也暗示了我們期望藝術“做什麼”的變化;

6

在過去的十年裡,這個榜單已經變得比以前更加全球化。最初,它主要局限在歐洲和美國。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可能反映了:雖然藝術界在這段時間内廣泛吹噓其全球性,但還是主要被同一個小團體所支配;

7

被提名人必須在過去12個月内活躍、他們的影響必須超出本地範圍、他們的影響需要在正在生産或展示的藝術類型中顯現出來。

Q=《藝術新聞/中文版》

A=ArtReview

Q1:在今年的Power 100榜單中,NFT、加密貨币和相關人士(如加密貨币投資者、NFT收藏家MetaKovan,加密交易所雙子星(Gemini)聯合創始人兼總裁Cameron & Tyler Winklevoss和Facebook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開始湧現。在過去的一年中,NFT和相關技術的發展迅速,進而進入了榜單的前列, 依AR所見,NFT對藝術界的影響呈何趨勢?

A:我認為這還有待觀察。在某些方面,NFT主要被視作一種金融工具,而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使藝術的配置設定和所有權 “民主化”的潛力。它不能真正與作為其基礎的區塊鍊資料庫或通過它進行交易的加密貨币分開,并在區塊鍊中可能産生相關的、更有趣的發展。或者直截了當地說,從長遠來看,NFT對藝術的影響可能隻能根據它們的功能中不局限于金融工具的程度來判斷。現在說它是否隻是昙花一現,還是會繼續存在,還為時尚早,但這個榜單本身就是基于過去12個月的情況所進行的評選。

關于POWER100的7個問題透露了目前藝術界的什麼沖突趨勢?TANC提問ArtReview

美國人類學家羅安清(Anna Tsing)

Q2: 藝術和人類世界與環境的關系如何影響了今年的榜單?

A: 毫無疑問,目前的氣候危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問題之一,藝術家們自然而然地(此處雙關)會關注這個話題,從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到安妮卡·易(Anicka Yi)。我們也許能夠通過去人類中心化的視角來了解并與我們周圍的環境更和諧地相處,這種想法在藝術或生活中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事實上,它有許多古老的文化根源。但是,也許羅安清(Anna Tsing)通過寫作(這也要感謝Donna Harraway)和 “實踐”(通過Feral Atlas等倡議)所做的工作對當代藝術産了深刻的影響,這要歸功于其對人類及非人類如何在她所描述的後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生産性聯盟的清晰描述與表達。諸如“法證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這樣的實踐甚至将環境想象成他們調查項目的合作者。但她的排名之是以如此之高,不僅僅是因為她的作品經常被展覽目錄或新聞稿所引用,還因為聯盟和團結的概念已經成為影響當代藝術的結構和内容的東西:從集體和藝術家經營的或非營利性空間,到社會正義運動和藝術家的運動,甚至是歸還(restitution)問題(在榜單上展現為Felwine Sarr和Benedicte Savoy等人)。

鑒于NFT——就生産它們所需的能源而言,可以被認為是明确的反環境的——占據了(榜單)第一的位置,你也可以把對相反的問題感興趣的人的出現看作是:現在沒有一個單獨的關注點來主導當代藝術。藝術界作為一個整體是充滿了沖突的。

關于POWER100的7個問題透露了目前藝術界的什麼沖突趨勢?TANC提問ArtReview

印度尼西亞藝術團體朗魯帕(ruangrupa)

Q3:前十名中有三個藝術家團體/集體,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也在各處目睹了集體力量的上升趨勢,及“越來越明顯的橫向和偶然的組織”,在AR看來其原因是什麼,這将如何影響藝術界?

A:集體和橫向結構或偶然的組織是明顯擺脫等級觀念的一種方式(具有諷刺意味的是,Power 100榜單所呈現的正是這樣的等級劃分)。是以,也許(藝術團體)在榜單上的出現是其自我消解的标志,或者在現實層面對存在于藝術周圍的不那麼封建的世界結構的興趣的标志。當然,它也是聯盟、團結和共同關注的主題的展現。你可以看到進一步的證據,在最近的一些藝術獎項中,入圍

關于POWER100的7個問題透露了目前藝術界的什麼沖突趨勢?TANC提問ArtReview

藝術家越來越多地以集體出現,以及對這種判斷方法更普遍的懷疑。但是,将這些集體列入榜單并不是因為他們是集體,而是因為他們正在生産有趣和有影響力的作品(朗魯帕(ruangrupa)策劃2022年的卡塞爾文獻展就是一個例子)。

已故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與考古學家大衛·溫格羅

Q4:在疫情之下,近兩年有這種理論大于實踐的趨勢(尤其是在2020年),新興的思想家、人類學家、檔案學家和作家湧現,這在2021年的榜單中是如何具體展現的?

A: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旅行受到限制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思想的傳播比藝術作品更快。這意味着,在一個試圖捕捉全球趨勢的榜單中,思想家将占據重要地位。但事實是,該榜單隻包含那些對今天的藝術産生影響的思想家。榜單上的許多思想家并不直接屬于藝術界,這也許說明了許多當代藝術正在對其他論壇上提出的熱門話題作出反應。是以,大衛·溫格羅(David Wengrow)和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一位考古學家和一位人類學家)被列入榜單,他們最近的書《萬物的黎明》試圖論證(粗略地說)我們今天認為“新奇”的所社會和經濟重組的概念是我們集體曆史的一部分,也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新。格雷伯(作為一個興趣點)是第一位被列入榜單的逝者。藝術并沒有發明或推動氣候辯論,或是許多榜單上的藝術家所關注的社會政治問題:他們來自其他學科。也許這其中真正的資訊是,美學已經成為傳達非美學關注的載體。或者說,藝術現在是後學科環境的一部分。

不過,我想說的是,理論家在2021年的榜單比2020年占比減少,這反映了在一切逐漸回歸常态(不論此時對于常态的定義是什麼),展覽開始開放、人們能夠前往觀看,是以,也許理論正逐漸讓位于實踐,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的。

關于POWER100的7個問題透露了目前藝術界的什麼沖突趨勢?TANC提問ArtReview

2020年"Power 100"榜單

Q5: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仍然更關注當地而非全球的現實,(例如,#BLM“黑命攸關”可能對亞太地區影響較小),在藝術界有哪些共同的話題或問題正在連接配接全球社群和/或在更大範圍内引起讨論?

A: 我認為整個榜單反映了藝術和資本(或稱為“市場”)之間的混亂或沖突的關系,或藝術被評價的方式。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辯論,有時感覺像一場戰争。它反映了參與社會、政治或環境問題的藝術影響力的增加,由于——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這些參與的動力主要來自藝術界以外或來自整個世界,可能也暗示了我們期望藝術“做什麼”的變化(無論現實與否)。(如果你采取一種老式的美學觀點,即藝術與世界互相獨立,這可能也有它的道理)。

Q6:Power100榜單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你注意到的最明顯或最連貫的趨勢是什麼?

A:在過去的十年裡,這個榜單已經變得比以前更加全球化。最初,它主要局限在歐洲和美國。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可能反映了:雖然藝術界在這段時間内廣泛吹噓其全球性,但還是主要被同一個小團體所支配。但我認為,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由同樣的人主宰榜單的上層,但最一緻的是它記錄辯論的方式和我們如何評價藝術的變化概念:最明顯的是在其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方面。有的時候,一種思維方式支配着另一種思維方式,但最終立場通常會逆轉。

Q7:由于Power 100榜單通常每年都會進行洗牌或重組,那麼評估過程具體是怎樣的?

A:榜單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30多人共同商議而産生的。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評估那些對其所在地區的藝術類型影響最大的力量(或人)。有一些規則:被提名人必須在過去12個月内活躍、他們的影響必須超出本地範圍、他們的影響需要在正在生産或展示的藝術類型中顯現出來。然後大家就這些榜單上的個人對全球的重要性進行辯論,往往是争論。在這個階段,有時名額(展覽的數量、創造的收入、國際新聞報道、社交媒體辯論的開始等等)會有幫助;有時則沒有。也許真正的組織方法是盡可能多的主觀投入,然後評估是否有什麼客觀的東西(共同關注的問題,每個人都讀過或遇到的書,每個人都看過的作品)可能産生。畢竟,藝術在總體上是傾向于主觀的。争論或辯論也會延伸到榜單的讀者群中:批評、協定、相關的媒體報道等。

(文章來源于TAN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