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水繞村流 清新撲面來——叢林鎮白龍湖村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紀實

作者:視界網

“黃泥路變成了硬化路,不再是‘晴天灰、雨天泥’;村裡定期清垃圾,環境幹淨了,大家住得更舒心;産業發展起來了,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談起村裡的變化,萬盛經開區叢林鎮白龍湖村村民夏光燦頗有感觸。

近年來,白龍湖村通過大力整治人居環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文明素養讓小村莊煥發生機。綠水繞村流,清新撲面來,青瓦白牆的農家小院掩映林間,一個幹淨整潔、風光宜人的村莊成為了村民的幸福家園。

綠水繞村流 清新撲面來——叢林鎮白龍湖村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紀實

湯家溝水庫。來源:《萬盛日報》

強基礎提高生活品質

走在白龍湖村,一排排農戶的房屋外觀統一,院裡各式綠植層次豐富,戶外道路平整寬敞,讓人不禁感歎,好一幅“村在林中”的美好景象。

“我們家的房子本來是很舊的,外立面斑駁、門窗生鏽、廚房髒亂,住着确實不舒服。2019年,國家補助了3萬多元進行改造,村裡為我們重新整理了房屋外牆和門窗,改造了廚房、廁所,現在住着不僅幹淨舒服,而且看起來也大方美觀。”白龍湖村村民徐世英欣慰地說,臨近春節,她特意早早地從萬盛城區趕回老家收拾收拾,準備過年。

徐世英家是白龍湖村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的受益者之一。白龍湖村位于湯家溝水庫庫區,屬于萬盛經開區大中型水庫後扶範圍,自2019年啟動美麗家園建設項目以來,累計實施農村舊房風貌提升改造50戶、廚房改造100戶,院壩環境綠化改造2100平方米;推進“廁所革命”,衛生廁所改造210戶,建立公廁2座;建立、改建和擴建公路13.7公裡,硬化、油化公路30公裡,建立人行便道6公裡,安裝路燈200盞;安裝天然氣120戶,切實改善了湯家溝水庫庫區生态環境和居住衛生條件,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質。

“房屋整修了,廚衛整改了,居住環境明顯改善,村裡的生活幸福感滿滿,大家心裡都樂開了花。”徐世英說。

綠水繞村流 清新撲面來——叢林鎮白龍湖村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紀實

健身步道。來源:《萬盛日報》

興産業增強發展活力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産業。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白龍湖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采菇、打包、裝車……近日,記者在重慶書容蘑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幾名菇農正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我們合作社種植基地面積20畝,有22個生産棚,年産香菇30萬包,年産值約200萬元。”該合作社負責人張書容告訴記者,她靠種植食用菌,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食用菌産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周邊群衆創造了就業崗位。村民朱正芳農閑時在合作社工作,采摘蘑菇、打掃菇棚,一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真好!”她說,在家門口工作,有收入、能顧家,一家人也過上了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村集體經濟是村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白龍湖村黨支部書記朱玉華表示,村民靠單幹,很難在根本上實作先富帶後富。目前,白龍湖村培育種植養殖大戶共10戶,主要以花卉苗木、茶葉、食用菌、猕猴桃種植和清水魚養殖為主,年産值約700萬元。2021年,該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白龍湖村水資源豐富,湯家溝水庫作為萬盛經開區的“生命工程”,位于村中心地帶,蓄水量達1200萬立方米。為進一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該村成立重慶能湖勞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境内豐富的水資源,建立生态魚養殖基地20畝,通過出租每年可為集體創收5萬元。此外,該村還利用水庫後扶項目資金投入建立白龍湖生态農業園,每年可為集體創收5萬元;引進長藤建築垃圾處置有限公司,每年可以為集體經濟創收20萬元。

綠水繞村流 清新撲面來——叢林鎮白龍湖村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紀實

七龍茶廠。來源:《萬盛日報》

美環境扮靓外在“顔值”

深冬時節,走進白龍湖村,放眼望去,道路兩邊幹淨整潔,房前屋後綠樹成蔭。隻要天氣好,村便民服務中心旁邊的空地、涼亭就熱鬧起來,婦女們跳起動感的廣場舞,小孩子追逐嬉鬧,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好不熱鬧。

難以想象的是,這裡曾經村居環境髒亂差,環衛設施缺乏。“以前村裡垃圾堆遍地,夏季蠅蟲亂飛。現在村裡有了垃圾箱,保潔員定期清理垃圾,村莊環境随時保持着幹淨整潔。”提起現在的生活,村民李正容感覺很滿足。

白龍湖村環境的改變,得益于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開展。

這項工作開展以來,村幹部、黨員代表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宣傳欄公告、大喇叭廣播、微信群宣傳、入戶動員等多種宣傳形式,積極引導村民發揚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切實讓村子的“顔值”靓起來。

同時,全村建立垃圾收集站點8處,添置垃圾清運車1輛,集中擺放垃圾桶260餘個,保潔實作全村覆寫;建立長效保潔機制,配齊保潔隊伍負責垃圾日常清運,做到日産日清……如今的白龍湖村,路邊的公共垃圾桶“不見蹤影”,村居環境更為整潔。

“環境整潔,道路硬化到家,村裡還建起了文化廣場、圖書室等娛樂休閑場所供村民活動,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不少的城裡人都開始羨慕起我們農村的生活了,讓人感覺特别舒心。”村民夏裕說。

樹新風提升内在氣質

“遵紀守法,弘揚正氣;團結友愛,和睦鄰裡;破陳規舊俗,反鋪張浪費……”在白龍湖村,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内容涉及社會治安、村風民俗、鄰裡關系等方面,通俗易懂,内容豐富還接地氣,形成良好風氣。

“美,不僅在環境,更是在人心。”這是朱玉華常挂在嘴邊的話,近年來,該村将目光投向了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以營造文明和諧農村新風尚為目标,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推行村務公開制度,嚴格推行重大事項“一事一議”;整治農村“活人墓”“無事酒”等舊風陋俗和不良風氣;倡導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婆媳”評比活動等引導廣大村民革除陳規陋俗,讓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風尚根植于大家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