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點燃中國冰雪夢——中國首位冬季運動世界冠軍羅緻煥見證“中國速度”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哈爾濱1月20日電 題:點燃中國冰雪夢——中國首位冬季運動世界冠軍羅緻煥見證“中國速度”(下)

(小标題)經曆風雨,與中國冰雪運動共成長

我的冰刀,我的祖國,時刻激蕩在冰雪健兒心中!

退役後,羅緻煥在國家隊、黑龍江省隊當上了速滑教練,帶出了楊春媛、王秀玉等一批優秀選手。離開黑龍江省隊後,羅緻煥對冰雪運動依然鐘情,他培育的幼苗受到了各運動隊的青睐。

1994年,羅緻煥被評為“中國體壇45英傑”。也是在那一年的挪威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他終于以教練員的身份第一次走進冬奧會。在那屆冬奧會上,中國女子速滑運動員葉喬波與冬奧金牌擦肩而過,在現場的羅緻煥扼腕歎息。

1997年年末,56歲的羅緻煥得了心肌梗死,經醫院努力被搶救過來。因為在冬季項目上的突出貢獻,羅緻煥被選為1998年長野冬奧會的火炬手。由于身體原因,大家勸他不要去日本了,他的信念卻十分堅定:“我必須得去!一是那裡是我拿世界冠軍的地方,現在還有刻着我名字的紀念碑;二是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冬奧會比賽,傳遞火炬也是最直接的參與吧。”

如今,在長野輕井澤高山冰場旁的山坡上,依然豎立着包括羅緻煥在内的10位冠軍得主的紀念碑,這裡,刻下了中國冬季運動曆史上的重要一筆。然而,遺憾的是,在1998年冬奧會上,中國軍團拿到6枚銀牌,一次次與金牌失之交臂。

2002年,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終于由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上完成。2014年,張虹在索契拿到中國首枚冬奧會速度滑冰金牌。

跨越半個世紀,從被擋在冬奧會大門之外到拿到冬奧會金牌,羅緻煥以不同的身份見證了中國冰雪運動由弱變強的曆史程序。

當提到張虹索契冬奧會奪冠時,羅緻煥言語中透出速度滑冰人深深的驕傲:“張虹是突破,在電視上看她狀态很好,我都激動得掉眼淚,滑得太漂亮了,這是幾代人的努力啊,出現個這樣的冠軍。張虹是個英雄,鼓舞了速滑界,證明了我們有能力拿冬奧冠軍。”

(小标題)精神傳承,中國冰雪運動不滅的火炬

時過境遷,羅緻煥當年的成績早已被一次次超越,甚至很多女運動員都比他當年滑得快,羅緻煥說,自己看到這個很高興,反映了大陸速滑運動的進步。

從普通農家子弟到世界冠軍,羅緻煥說自己有不悔,更有感恩。生長在黑龍江省農村的他16歲接觸滑冰時,還隻能用兩根鞋帶兒把光秃秃的冰刀綁在腳上滑行,而現在,孩子們從小就可以穿上舒适的冰刀鞋、漂亮的滑冰服,戴上專業的護具進行訓練了。

“現在運動員的訓練條件,無論是硬體軟體都更好、更科學,設施、營養條件、身體素質、訓練技術、科技輔助,與過去天差地别,我相信這些孩子中有一個人肯定會破世界紀錄、拿世界冠軍。”羅緻煥說。

從羅緻煥拿到第一塊世錦賽金牌到今天,已近六十年,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正飛速向前。

羅緻煥當運動員時,隊伍在到處找冰滑,而現在,冰場越來越多地成為“标配”。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已建成超過1000個滑冰場,孩子們再也不用跋山涉水,而是在家門口就能滑冰了;當年,羅緻煥出行一次要輾轉奔波數日,而現在,國内四通八達的高鐵大大壓縮了人們在路上的時間;當年,滑冰還隻是北方少數少年的愛好和夢想,而現在,冰雪運動在大江南北全面開花,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已達3.46億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近一甲子,滄海桑田,羅緻煥穿越的這段歲月,每一步都見證着曆史,見證着冰雪運動前進的軌迹,見證着中華民族昂首邁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腳步。

談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羅緻煥希望中國運動員能夠有所突破。從長野冬奧會,到北京奧運會,羅緻煥當過很多次火炬手。在1998年的長野,他紀念了自己輝煌的過去,在2008年的北京,他見證了億萬中國人夢想的實作,在那一年,他曾說:“中國選手已經實作了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我們相信,冬奧會的聖火有一天也會在中國大地上點燃。”

如今,這個中國“冰雪夢”就在身邊。“我堅信會在中國舉辦,但沒想到是這麼快的速度,這就是奮進的中國帶給世界的奇迹和答案。”他說。

如今,日子好了,羅緻煥也老了。但即便81歲高齡,他依然會抽空去黑龍江省冰上基地看望小隊員,指導他們滑冰。

羅緻煥家裡擺滿了曾經獲得的獎牌,以及比賽時的老照片。往事曆曆在目,憶至動情處,羅緻煥淚眼婆娑。“希望我能在現場看冬奧會,給孩子們加油!”羅緻煥說,期待着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隊能夠取得好成績,期待一代又一代的娃娃們茁壯成長,踔厲奮發不負曆史和時代。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羅緻煥輕撫着深紅色的領獎服,凝視着過去的艱辛與榮光,凝視着點燃的“中國冰雪夢”,那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熱與光,那是一起向未來的呼喚與期盼……(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