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阿姨承包了幾塊地之後,一有收獲,就隔三差五地叫我們去地裡摘菜。
菜地在江門禮東向前。禮東這邊的田園風光充滿了水鄉的韻味,小河就在田地邊流淌,高大筆直的水杉和一些南國特有的樹木就種在河邊。
我在河邊閑逛,冬日的太陽照得人身上暖暖的,身旁的花草樹木,蔬菜瓜果都鍍上了金燦燦的陽光,所有的一切在陽光下都是透明的,都是那麼的美好。
這個時節的木瓜結得最好,大如蒲扇的葉子下,累累的果實結滿了樹幹。大的小的,青的黃的,樹頂上還帶着木瓜花,一派欣欣向榮的樣子。
木瓜的旁邊種着香蕉樹,香蕉樹的葉子和木瓜樹的葉子互相交叉重疊着,我走進這葉子做成的傘下,陽光從葉子上裂開的縫隙裡漏了進來。
對岸有棵苦楝樹,一串串金黃的苦楝子在樹的枝丫上倒挂着,果子的影子在水上影影綽綽的,加上小河上那一塊木闆做成的小橋,那詩一般的意境便出來了。
河邊還種有甘蔗,但數量不多,數莖甘蔗,葉子朝天,蔗葉飄飄,蔗翠如竹,遠看煞是好風景。
回到了阿姨的菜地,母親和阿姨已經去了地裡摘菜。看着這一望無際的綠,我也忍不住就走向了田頭,欣賞起這種了一路的菜來。
南國的農田總是被一條條的水溝分成一塊塊的,灌溉非常的友善,拿個長柄的水勺往水裡一舀再向菜田的四周潑出去,潑出的水的形狀就像孔雀在開屏。
冬天的菜田裡種着卷心菜,花白菜和西藍花,它們都是甘藍的家族成員。除了這些,便隻有幾畦的蘿蔔、小蔥和番茄與它們相伴了。
菜地裡的菜最好看的要屬于甘藍的家族了。卷心菜和西藍花的葉子長得像一朵蓮花,青藍色如蒲扇一樣的葉子像蓮瓣一樣錯落地堆疊在一起,“花心”裡就是一個渾圓的菜球。
原來它們的葉子上是布滿蠟粉的,下雨的時候是打不濕的,那雨珠會停留在葉子上,晶瑩的水珠子,就在葉子的中間滾來滾去。
現在,冬天地裡的西藍花都已經蓋上“被子”,是為了防寒,但這個菜葉隻能是晚上和早晨蓋一下,等太陽出來一定要取掉菜葉,不能長久的蓋,西藍花蓋久了就會變顔色。
本來也是想着防凍,沒有料到,前天有偷菜的路過,那些沒蓋葉子西藍花的都被偷摘掉了,蓋了葉子的卻沒有事,這倒是意外之喜了。
阿姨家種的番茄,結果也是很多的,一棵番茄樹從頭到腳都是果實,紅紅綠綠,大大小小的果實串在一起一直延伸到泥土面上。
阿姨說這次的番茄熟了後會自動裂開一個口子,但一直都找不出原因來。不過,大家說這次的番茄口感不錯,有小時候的番茄味道。
我一直對茄類無感,除了茄子,對其他茄類果實我都覺得味道都是怪怪的,是以,一直都不會太主動地去吃番茄。
想起小時候的番茄,甜度低,酸的口感更明顯。那個時候吃番茄,隻有剝皮後加上白糖的吃法,才能讓我咬上幾口。如果非要做番茄炒蛋,我放糖的時候是絲毫不會手軟的。
後來,在流行吃西餐的時候,喝了出名的羅宋湯,發現原來就是番茄加薯仔的湯,味道酸唧唧的,實在讓人接受不了。
突然又想起十幾年前去黃山,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山上沒有其他的蔬菜,隻有唯一選擇的番茄炒蛋,還要賣20多塊錢一碟。不過,那次的番茄炒蛋加上米飯,倒是讓人胃口大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