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作者:裝個好房子

記得點選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幹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93年出生的蘇清吾,今年29歲。

用她的話來形容自己目前的狀态,就是:“人在深山,有活接單,沒活蓋亭,營收慘淡。”

不過,蘇清吾對物質沒有什麼太大欲望,從杭州退回從小長大的山裡後,也沒了回到城市工作的念頭,更不願意再為别人打工。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她一頭紮進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與工藝中,想要将它們傳統的美與精妙,通過自己的鏡頭,傳播給更多人看。

一開始,周圍的人都不了解,覺得一個年紀輕輕的漂亮姑娘,大學畢業了不好好工作,整天在家呆着,也不找對象,實在太不靠譜了。

但在閑言碎語中,蘇清吾始終關上門,做自己喜歡的事兒,當她所堅持的一切有了回響後,眼前的陰霾也逐漸被驅散了……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2019年,蘇清吾在自家的小院兒裡,做了一堵“故宮紅牆”。

這面牆是她自己一磚磚壘起後,刮好膩子再刷色的作品之一,那會兒沒什麼經驗,牆根不直,牆面也不平整,好在那抹端莊的故宮紅,被還原了八九分。

穿着傳統衣裙站在這裡拍照,真的好似穿梭了千年時光。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除了拍照,平時拍攝視訊也都基本依托于這面紅牆,時間久了,她發現它在自家後院兒裡顯得有些孤單,就想着給它配個故宮亭子,要求也不高,隻要不塌就行了。

“最初是在網上看到一張故宮亭子的照片,感覺構造應該挺簡單的,想着要不試試看,實在不會就學呗。”

于是2020年5月,蘇清吾開始着手在院子裡,再建一座木亭子。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作為中國古建築的精華所在,故宮主要使用的是最古老技藝——榫卯。

凸起為“榫”,凹陷為“卯”,兩處嵌合、完整拼接,不需要釘子和膠水,就能牢牢咬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結構。

為了能最大程度還原故宮,她開始自學鬥拱與榫卯。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蘇清吾留到晚上不幹活的時候細細琢磨,所有的資料都是來源網絡和書籍。

用她的話來講就是,“沒有圖紙,都是瞎琢磨的。”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因為在圖檔裡不能完全看清亭子的結構和銜接細節,9月份時她還特意北上去了趟故宮,仔細觀察那些古建築的支架、梁柱和交叉點。

傳統的色彩、典雅的紋飾、精美的結構,處處都讓她挪不開眼。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這趟故宮之行收獲滿滿,蘇清吾發現故宮亭子的榫卯結構其實很簡單,隻要按照形狀和大小,耐心打磨出來,就能扣到一起。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結構雖不複雜,但工序卻極其繁瑣。

在翻飛的木屑之中,她将同樣的鬥拱結構做了十幾個,每一個都要量好尺寸,完全按照形狀鋸好後,再挨個細細打磨。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力道輕了,鑿不開木頭;力道重了,會破壞形狀。

為了能更精準地掌握力道,她全程都沒戴手套,一錘一鋸地不知磨了多少個日夜,手傷透了,主體結構終于做好了。

當兩塊木頭咔哒一聲,嚴絲合縫地扣到一起時,祖先無窮的智慧與風骨,便浮現在眼前了。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除了榫卯結構外,接下來的封屋頂、用“地仗”作防腐防潮、給亭子彩繪等一系列工序,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兒。

任何一個步驟做不好,都難以複刻故宮的靈魂。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但蘇清吾都咬牙堅持下來了,150天、1萬塊成本,一個故宮亭,就這樣出現在了她六七十平米的院子裡。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看着曾經照片中的亭子如今被自己親手搭了出來,蘇清吾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它如同王謝堂前的燕子,讓深藏于書本上的古老技法,走入了尋常人家。

她把建造的過程發到B站上,一下子就爆火了:

“不愧雕梁畫柱,直接産業閉環!”

“真手藝人,絕了。”

“這是神仙吧。”

不僅網友們紛紛在彈幕裡膜拜大神,就連人民日報等官方大V都來給她點贊。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其實對蘇清吾來說,故宮亭子視訊的“出圈”,以及自己突如其來的曝光,多少有些不習慣。

長期悶頭做手工的她,早就習慣了簡單、安靜的生活。

這個出生在浙江溫州某個小鄉村的姑娘,從小在山水環繞間長大,父母都是當地最普通也最樸實的農民。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2012年,她考上了浙江萬裡學院,因為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便胡亂選了個廣告專業,攝影、拍攝微電影等技能都是在學校裡參加活動時學的。

大學畢業後,她進入甯波一家服務于地産公司的第三方公司,加班是常态。

雖說不怕加班,但她始終無法适應擁擠嘈雜的大城市,也不想過那種一眼望穿的無趣生活。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于是在2016年底,隻工作了半年的她毅然辭職,留下了志不在此四個字後,就轉身回了農村。

蘇清吾的父母一開始也不了解女兒的決定,“28歲的人,還整天窩在山裡,不知道在做什麼?”

但他們卻足夠開明,并沒有阻止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雖然不了解,但是既然是女兒想做的,就讓她做吧。”

有了父母的支援,蘇清吾這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研究傳統建築與文化技藝,讓自己的堅持有了回響。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如今的蘇清吾靠着故宮亭徹底出名了,有人覺得她幸運,可事實上,作品的出圈并不是她一時的運氣。

從2018年開始從事短視訊制作以來,她一直堅持在網絡上分享自己制作陶瓷、凳子、風筝等傳統手工物件的過程。

“我特别喜歡傳統的東西,我覺得它們既代表着文化自信,同時傳遞着一種傳統中華文化之美,這是也我想要分享給大家看的初衷。”

“其實我做亭子是想讓大家知道,傳統文化、傳統建築不是那麼高遠或者小衆。”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故宮亭的成功,讓她有了更堅定的信念與信心,去嘗試學習建造更多傳統建築。

于是她又造了座唐風亭,面積大概是故宮亭的兩倍大。

她買來網友們推薦的專業書籍,更全面地學習榫卯、鬥拱、地仗和彩畫技術。

遇到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就一個一個去百度,有時候一天都看不了幾頁書。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但比起學習技藝,唐風亭的鬥拱結構要比故宮亭複雜很多倍,因為明清時期的鬥拱有些無需承重,而唐宋建築的不僅要滿足承重功能,其中諸多30°、45°斜角,更是必須經過精密計算後,再按比例進行拼接。

有時候資料看懂了,實操卻不行,出現問題隻能推翻重做。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可既然開始了,就不能輕易說放棄。蘇清吾每天早上六七點起床,白天造亭,晚上練字補金繕,最終耗時200天、3萬塊錢,在今年年初搞定了這座唐風亭。

之前因為缺乏經驗,全靠自己瞎搗鼓而出現的彩繪開裂變色、榫卯對接不牢靠、屋面過小容易進雨等問題,這一次也全部得到了改善。

藍天白雲下,微風輕拂,這座亭子靜靜地伫立在院子中,恍然間将大唐盛世再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說起接下來的計劃,蘇清吾表示自己打算再造一個仿宋亭,至于大家關心的資金從哪裡來,她說雖然目前還沒有流量變現,但也不排斥與感興趣的産品進行商業合作。

她需要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找到一條可以安身立業、且能夠持續走下去的路。

把榫卯、書法、金繕看做更為日常的事情,是蘇清吾當下的願望,她希望這些流傳千年,藏着普羅大衆生活智慧的技藝,可以永遠留存下來。

即使自己能做的事兒很少、能出的力很小,也依然會堅持下去。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幾個月前,蘇清吾住的村子裡,有一位百歲老人去世了,大家為老人辦完喜喪後,來到她家的故宮亭下做飯聊天。

當曆史與現代、鄉土與文明,一起交織在蘇清吾眼前時,她忽然回想起了建造故宮亭的某一天。

當時她正準備給亭子的蓋瓦,登桌子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摔了下來,手破了,渾身都疼,可擡起頭看到陽光灑在琉璃瓦與屋檐的脊獸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時,她卻忽然笑開了。

“再辛苦,都值了。”

90後女孩火上人民日報:我不工作不戀愛,卻花1萬塊把故宮搬回家

繼續閱讀